686 焦点错位(1/2)
686 焦点错位 今天第二更,求推荐,求订阅!
“该死的,又是埃文-贝尔。”
休-格兰特将桌子上的“纽约时报”
愤怒地撕成了两半,然后狠狠地砸在了桌面上,报纸散落了到处都是。
“埃文-贝尔,埃文-贝尔,到处都是埃文-贝尔,这些人有完没完,埃文-贝尔的镜头前后加起来都没有一分钟,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论他!”
大卫-卡特安静地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虽然大卫-卡特想去纠正休-格兰特,“其实埃文-贝尔出现的镜头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六分钟,”
但他没有开口,他不想像前任经纪人一样,和休-格兰特狠狠打了一架之后,被辞退了。
大卫-卡特瞄了桌面上的“纽约时报”
一眼,影片中埃文-贝尔拿着纸卡告白的照片被撕成了两半,埃文-贝尔那张英俊的脸蛋被蹂躏做了一团。
大卫-卡特尽早刚看了这份报纸,上面配的图片是埃文-贝尔拿着那张“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to.
me.
you.
are.
perfect)”
的卡片,脸上带着略显羞涩的笑容,旁边的标题是“埃文-贝尔虏获全世界女人的欢心”
。
这已经是今天他看到的第八份杂志报刊了,准确来说,是第八个将“真爱至上”
的重点放在埃文-贝尔身上的报道。
自从“纽约客”
第一个将报道的焦点放在埃文-贝尔身上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把“真爱至上”
浓缩到了埃文-贝尔饰演的马克身上。
事实上,电影上映之后,埃文-贝尔受到关注是可以预料的事,但是在十个故事之中,戏份可以说相对来说比较少的马克支线,如今却获得了无法估计的关注。
“纽约客”
的那篇报道颇有些诗意。
帅气的他与他是最好的朋友,可是他竟然爱上了朋友的妻子。
因为内心备受煎熬,他蓄意躲避,致使她以为他不喜欢自己。
在朋友的婚礼上,他负责摄像。
数日后,新娘来索要袋子,谁知播放出的镜头里,转身的、微笑的、凝视的、轻舞的……全部都是新娘的美丽面孔。
在新娘震惊的表情里,他仓惶离去,在街头辗转迂回,内心交战,那首“在我身边(here.
e)”
多么哀伤,就好像秋天里落下的红叶,怅然孤寂。
圣诞来临,圣诞的神圣含义“一定要与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要说真心话”
让他敲开了朋友的家门,假借唱颂歌之名,把想说的话都写在纸卡上,面对朋友的妻子,也是自己的挚爱,一张张地打开。
无声地,一字一句说给她听。
说完就走,她追出来,吻了他。
他安慰自己:这就足够了。
这是整部片子里最温暖的细节。
看着,就会有眼泪掉下来,不是因为难过,而是落泪的时候,却又忍不住微笑的表情,也许,只是因为这样一份释然。
“纽约客”
在“真爱至上”
这样一部群戏电影之中,将埃文-贝尔的片段奉为经典。
对于“纽约客”
的观点,不仅是埃文-贝尔的影迷,还有无数的观众都认为十分有道理。
无论是那段录像带被意外发现时的动人,还是家门口的纸卡告白,都浪漫得让人心碎。
随后,网络上关于纸卡告白的解析顿时沸沸扬扬,“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
尽管无济于事,但我会爱下去”
这两句话,成为了爱情告白的最佳词句。
而当茱莉亚给了马克一个吻之后,马克的那句“足够了,现在足够了”
,更是让无数少女心碎。
就因为这种强烈的“我爱你”
,但与你无关的情感。
的确,我爱你,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我告诉了你,然后我走开,因为我知道你还有属于你的生活。
这种爱太美好了,好在现实,好在豁达,好在不可复制。
马克和茱莉亚的戏份前后也就只有三场,加起来不超过八分钟,这对于一部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来说,说是客串也不会有人反对。
但重点在于,这八分钟里面所表达的内容却足以表达一种深刻而动人的爱情态度。
撇开埃文-贝尔来说,在这段注定无法实现的感情之中,马克的举动无疑是每一个女人梦寐以求的童话,一个默默地爱着自己的男人,一段不求回报甚至不求回应的感情,一次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表白。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那句“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
,都没有任何抵抗力,就好像海啸一般,瞬间将她们吞没,没有迟疑的瞬间刹那之间被覆盖。
而当马克的饰演者是埃文-贝尔时,这个帅气的男人,这个红遍全球的男人,这个让全世界少女为之疯狂的男人,原本因为“加勒比海盗”
就有无数女人将埃文-贝尔当做了梦中情人,这一次,通过“真爱至上”
,埃文-贝尔凭借一台摄像机一叠纸卡成功地赢得了所有女人的心。
“你得承认,如果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好过毒.
品,那就一定是爱情,它能让你忘了一天有24个小时,白天过后是沉沉的黑夜,几十年后你会死掉,什么都不复存在,永远……那一定是爱情,让你觉得你曾经沐浴过人间的光泽,忘记渺小和微弱,他人的颐指气使和居高临下。
那一定是爱情,让你觉得,脚踩白云,恍若置身于仙境。
让你暂时脱离庸俗的沼泽,在芸芸众生模糊不清千篇一律的面孔中清晰起来的,是的,那一定是爱情。
而马克对茱莉亚的爱情,恰如其分地告诉了我们爱情的伟大,当马克说出‘足够了’的时候,我们潸然泪下,嘴角却带着了最灿烂的笑容。”
以上这段文字是来自尼尔-达西,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之中抒发情感时的文字。
有了“纽约客”
的带头,有了尼尔-达西的抒情,之后几乎百分之八十的网友都在谈论马克和茱莉亚的这条支线,而媒体的评论百分百地提到了这段感情,甚至还有像“纽约时报”
这样单独以电影截图作为配图的。
对这种情况,克里斯-范朋克用了一句话做总结,“多年之后,很多人会记得‘真爱至上’这部电影,也许大家记不起来里面具体的情节,但绝对不会忘记马克站在茱莉亚的面前,拿着纸卡告白的画面;也许很多人在告白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拿着纸卡表明心迹的方法,但他们甚至记不起这个情节出自哪部电影,却会记得埃文-贝尔青春无敌却羞涩坚定的笑容。”
事实也正如克里斯-范朋克预料一般,埃文-贝尔的告白情节成为了“真爱至上”
的代表场景,在多年之后,也许你不记得这部电影,但却不会忘记那个浪漫到让所有男孩都遭罪的告白情节。
意外的,埃文-贝尔成为了“真爱至上”
独领风骚的代表,在imdb的演员实时排名之中,埃文-贝尔继八月份之后,再次排到了第一位,并且很有希望以冠军之姿结束2003年。
可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却绝对算不上好消息。
比如休-格兰特。
在休-格兰特看来,这次的焦点可以属于电影,可以属于圣诞节,可以属于爱情,可以属于理查德-柯蒂斯,甚至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可绝不应该是属于埃文-贝尔:这个只有不到“一分钟”
出场内容的客串演员!
房间的地板上已经有“洛杉矶时报”
、“波士顿环球报”
和“芝加哥读者”
了,现在又加上了“纽约时报”
——全部都是碎片。
休-格兰特暴怒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就好像被饿了一个星期的恐龙。
大卫-卡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存在似的,避免被这愤怒的台风尾扫到。
休-格兰特在拍摄“真爱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