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剧本心得(1/2)
.
‘ 剧本,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或简单或复杂、或浅显或深奥、或单纯或纠结的一个故事。
最原始的剧本,就是编剧通过导演的镜头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
讲故事,是所有人都会的一件事,只是问题在于,故事是否讲得精彩,还有用哪种方法将故事,以及这个故事要阐述的道理又是什么。
眼前正在上映的“哈利一 o特与密室“就是在讲述哈利一 o特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第二年的生活。
原著小说两三百页的内容,要浓缩到一部电影之中,尊必只能抓住主线,在推进故事的同时,只将重要的部分、值得关注的部分留下。
简而言之,就是要懂得抓重点,要懂得概括,还要懂得找亮点。
看着大屏幕上的电影进程,埃文一贝尔脑海里一开始还在回忆原著小说的内容,可电影过半时,他却有些走神了。
因为他由“哈利一 o特与密室”
这部电影的改编本身,想到了他过去出演的几部电影,几乎每一次作品都有值得启发的细节。
理查德一凯利创作的剧本“死亡幻觉“单纯从故事上来说,只是一连串看似无意义的故事的串联。
但是,实际上,理查德一凯利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然后将剧本之中每个人物、每次对话、每个行动都赋以了特别的意义,从而讲述了一个让人糊里糊涂的故事,表达了理查德一凯利内心对宿命论的一种看法。
“冰河世纪”
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三只动物护送婴儿寻娄父母的故事。
但是,在这个故事之中,发生了什么huā絮友情又是如何升华的,最重要的是,在动物和人类的对抗之中又蕴含了更深的意义。
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丰满起来,并且不落入俗套、不琐碎、不无聊,重点是要观众买账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
克里斯托弗诺兰改编的剧本“白夜追凶”
呢?
故事主线并不难理解,但重点在于主角身上,克里斯托弗一诺兰借着极昼现象将主角内心的自我抗争、主角与对手的对抗发挥到了极致。
“白夜追凶”
的剧本不如“记忆碎片”
来的精彩,为什么?
因为“记忆碎片”
故事更加复杂?
不是。
是因为“记忆碎片”
用倒叙和顺叙穿插的手法将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其实“记忆碎片”
的故事很简单,甚至比“白夜追凶”
还简单,但是克里斯托弗一诺兰却将这个故事打乱变得无序而紧凑起来。
这就是讲故事的方法。
“狙击电话亭”
的故事就更加简单了,一个狙击手玩弄一个陌生人于鼓掌之间的故事。
但是编剧却用语言暴力和空间的狭窄将这种对峙感无限放大将所有笔墨集中在男主角心态的转变之上,奉献了一部精彩的惊悚悬疑片。
而“致命身份”
和“改编剧本”
应该是埃文一贝尔目前接触过剧本之中最为精彩的。
“致命身份”
的精彩在于它大胆的想象,将十一个人格都直接实体化变成十一个不同的人,然后通过最直接的手段去消灭一个个人格。
故率的紧凑和环环相套,让剧本本身就变得精彩之极,同时也让导演有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改编剧本”
的精彩却是埃文贝尔感触最深的。
查理考夫曼的确是一个奥斯卡级别的鬼才编剧。
“改编剧本”
的精彩就在于它让你分不清楚是现实还是电影,只有真正看懂的人才会大骂“坑爹”
看不懂的人只会骂骂咧咧地说这完全就是一个文烂片。
“改编剧本”
的精彩更在于编剧掌控了故事的进程,将一个简单到无聊的“创作剧本过程”
用新奇的描写方法讲述了出来。
当所有观众意识到,自己被编剧捉弄的时候,这就是“改编剧本”
最大的精彩之处了。
那么眼前的“哈利一 o特与密室”
呢?
这是一部电影的商业电影,大场面、特效都被当做了宣传重点,故事精彩的同时,将观众的视觉刺ji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所以改编原著小说的时候,编剧显然是把魔幻sè彩、对决场面放在了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
这也是商业电影无法避免的一个部分,对人物的雕琢稍显粗糙,把重点都放在了效果上力图用更多的刺jixing画面来吸引观众。
其实,几乎是所有商业大片都有这个共同点比如“变形金刚”
比如“007”
系列,比如“阿凡达”
。
这些商业大片的故事都相对简单,更多是美国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脉络清晰、情节简单、人物对垒鲜明,剧本的推进快速,利用视觉爆点来制造**。
所以,商业大片故事情节方面的缺乏,也是一直被诟病的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演员在商业大片里很难发挥出特sè和演技的原因,因为角sè在剧本之中本就相对薄弱了。
如此一对比“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
如此备受追捧,就情有可原了。
在保留了商业大片的特sè之下,克里斯托弗诺兰加入了强烈的个人sè彩,让电影的底蕴变得深厚,同时,反派小丑的塑造更是堪称经典。
不仅让“1小丑”
这个角sè名留青史,也让这部电影票房和口碑双双大获全胜。
由此可见,如何写好一个剧本,是拍摄出一部好电影的第一部:寻找一位好导演,寻找一群出sè的工作人员和演员,才是其后的事。
一个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或许因为故事本身跌宕起伏,或许因为主角魅力四射,或许因为情节冲突刺ji火爆,不管是什么,一个剧本的优秀,必然是有一个亮点。
就算是一个最最普通、最最无聊的剧本,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也是有其成功的地方。
比如说让人看得糊里糊涂的“死亡幻觉”
让人被绕得莫名其妙的“改编剧本”
之所以能够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个剧本言之有物,其内涵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挖掘的。
这就是它们的亮点。
埃文一贝尔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还能够把故事讲得很精彩。
但是,要创作剧本,埃文贝尔必须确定的是,他创作的这个剧本,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神秘肌肤”
留在埃文一贝尔内心最大的烙印是什么,是儿童xing侵犯?
还是同xing恋?
亦或者是社会责任感?
都不是,应该是成长的痛。
只有真正痛过,才能成长起来。
埃文一贝尔的痛,是上辈子的那场车祸:凯瑟琳一贝尔的痛,是两个儿子,还有那个雨夜:泰迪一贝尔的痛,是被别人骂“哑巴”
的弟弟:伊登一哈德逊的痛,是他从来不曾出现过的父母…… 在埃文一贝尔看来“神秘肌肤”
不是一部〖道〗德伦理小说,它也不应该是简单的〖道〗德伦谴责那对孩子伸出魔爪的教练?
还是谴责这个社会对孩子的不够重视?
都不是“神秘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