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173 艺术需要(1/2)

..

om 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国王的演讲”

这个剧本准确来说,并不是传记,这是大卫-塞德勒原创的一个剧本,故事里与历史是有许多相违背的部分。

埃文-贝尔上一辈子就对“国王的演讲”

有过一些浅显的解读,这一辈子熟悉了英国历史之后,就更加清晰了。

电影里的乔治六世尽管口吃、易怒,却有勇气、有担当,他极力劝阻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的婚事,并且提前预见到了纳.

粹德国的危险xing,向兄长提出jing告,在即位之后,他也表现出一个国王应有的庄严慎重,他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

但事实上,历史上的乔治六世其实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公子哥,他用十分严重的烟瘾,在父亲和哥哥的保护之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对所谓的政治也没有任何关心,在得知自己要被迫即位时,乔治六世不仅十分不开心,同时也在强烈推卸责任。

而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就是在针对德国纳.

粹的态度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王室都表现出对纳.

粹的好感,众所周知的是爱德华八世,他一直都亲近希.

特.

勒。

除此之外,乔治六世“反犹太人主义”

的倾向也是十分清晰的,当时英国zhèng fu对于德国迫害犹太人的行为也表现得非常妥协。

从这些直接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国王的演讲”

对于乔治六世的美化是十分明显的。

电影,是一种艺术手段,在艺术的世界里,根据主题的需要美化一些东西,这是很正常的。

全世界最为普遍的例子就是灰姑娘的故事了,贫穷落魄的姑娘遇到英俊帅气的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最直接的艺术美化效果。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灰姑娘的故事本身就十分稀少。

而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美满永永远远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更是万中无一。

但是在电影屏幕上,却因为艺术的需要,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黑暗都进行了筛选剔除。

而在人物传记方面,进行艺术美化的电影,最有名的莫过于“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

讲述的是患有jing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

“美丽心灵”

改编电影和真实传记之中有两个巨大的差别,一个是约翰-纳什的妻子,在现实生活里是离婚了,并没有坚持到底。

到老年时期也只是因为金钱关系而守在约翰-纳什身边,两个人之间却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而电影里却是塑造了一位不离不弃坚守爱情的经典女xing形象。

另一个则是电影里虚构了现实生活里所没有的一个习惯,就是普林斯顿大学里教职工们会将自己的钢笔放在某位教授的桌子上以表达自己的尊敬,这也成为电影末端,最为动人的一个催泪点。

这两个区别其实就是最正宗的艺术美化效果,前者是对爱情进行了美化。

后者则是加大了英雄光环,用这种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所谓的艺术美化效果,让“美丽心灵”

的整体艺术xing得到了提升和凝聚,这也使得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

由此可见,其实艺术美化需要在电影领域里是十分常见的。

在著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

里,更是将这种艺术美化打造到了巅峰——里面的事实错误列举一天一夜也数不完,所有人物与历史时空都发生了错乱、人物生平轨迹也发生了致命xing改变。

“国王的演讲”

这种手法也可以被称为艺术需要,但是埃文-贝尔却不认同。

因为这完全就是为乔治六世加光环,不是为了剧情需要。

而是纯粹将乔治六世的光辉形象推向巅峰,包括了对纳.

粹的态度、对王位的态度、对民众的关心等方面,都完全是以一个英雄的规格去打造的。

这就不仅仅是艺术美化效果了,完全可以说是一种事实的扭曲。

在埃文-贝尔看来,这就好像因为一个抢劫犯过马路的时候遵守了红绿灯,就成为了社会公德模范。

虽然这样的比喻有点夸张过激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乔治六世在其政治生涯最大的亮点就是电台演讲激励了英国民众,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了自己的口吃,除此之外。

历史上的乔治六世就没有更多的亮点了。

但“国王的演讲”

就是将这个亮点无限放大化,而其他方面的缺点也都被附带上光环成为了优点。

事实上。

“国王的演讲”

对于编剧大卫-塞德勒来说,是有很特殊意义的,他和乔治六世一样,自小口吃,并经历过二战,乔治六世的故事成为他克服口吃的最大动力。

在大卫-塞德勒看来,乔治六世就是他的英雄。

这就使得“国王的演讲”

更加不具有正面意义了,这就好像是粉丝在看偶像一般,自然是万般都好的,这是十分偏颇的。

说难听一点,你让纳.

粹就拍摄一部关于希.

特.

勒的电影,估计也一样是光芒万丈的。

“马克,你现在还认为我会是这部电影最合适的人选吗?”

埃文-贝尔将自己的疑惑都抛了出来,让马克-福利尼奥不由停顿住了。

虽然说,埃文-贝尔对历史的深刻了解,这是一个优势,但当埃文-贝尔的了解程度甚至高于马克-福利尼奥的时候,这就不是一个好信号了。

马克-福利尼奥露出了苦笑,“埃文,你可以理解为,这是艺术的需要嘛。”

埃文-贝尔把剧本放了下来,带着绽放开来的笑容看向了马克-福利尼奥,“马克,我不知道你是否对我的作品有所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于瞩目社会现实的主题,而不是塑造英雄形象。”

在埃文-贝尔的作品之中,与历史有关的包括了“香水”

和“血sè将至”

,这两部作品都是锁定在当时历史情况的社会现实情况下,埃文-贝尔根本不想要突出历史英雄的光辉,相较而言,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和丹尼尔-普莱维这样具有时代印记却又有黑暗sè彩的人物,才是埃文-贝尔真正有兴趣的。

另外,再看看“神秘肌肤”

、“阳光小美女”

、“朱诺”

、“在云端”

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反映社会某些层面问题的作品。

像“国王的演讲”

这样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作品,从来就不是埃文-贝尔的第一选择,甚至连第二选择都不是。

埃文-贝尔演员生涯之中真正具有英雄光辉形象的作品只有两个:“机械公敌”

和“加勒比海盗”



“机械公敌”

已经是2004年的作品了,“加勒比海盗”

系列他也已经正式退出了,可见埃文-贝尔对于这类型作品的不感冒了。

对于埃文-贝尔的坚持,马克-福利尼奥发现自己有些词穷了,他的确很难拿出有效的说辞去说服埃文-贝尔。

正当他在努力动脑筋的时候,埃文-贝尔又接着开口说到,“马克,我不知道你现在还坚持非我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但在我看来,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国王的演讲’需要的就是一个正统思想的导演和演员,我不觉得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

马克-福利尼奥顿时觉得有些沮丧,他大老远地来到了纽约,就是因为他坚信埃文-贝尔和“国王的演讲”

这个提案可以迸发出无限的火花。

想象一下,哪里还有像埃文-贝尔这样一个具有先天优势的演员能够将乔治六世完美地呈现出来,毕竟要饰演好一个国王,可不是谁都可以的。

最重要的是,埃文-贝尔在导演位置上的出sè掌控力,对于“国王的演讲”

这样一部大气的历史作品来说,绝对是能够迸发出无数火花的选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