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首次开单章(7/8)

不同于当初看“死亡幻觉”

时的感受,这一次在现场听到顾洛北的演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就连灵魂都在附和。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太疯狂 顾洛北没有站在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面前,自然无法打量对方的表情,而此时广场又比较吵闹,他也无法听出对方声音里的细微变化,所以他依旧抬高声音开心地吼到,“这首歌是上次和你见面之后创作的,算是纪念那个狂欢的晚上。”

“哈哈,没有想到我还是这首歌的幕后功臣之一,我想我应该上十一音乐博客去申明一下我的功劳才行。”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兴高采烈地说到。

布莱克-莱弗利在募捐箱面前将自己的那份捐助塞进去之后,就走到了舞台侧面的帐篷面前,犹豫地往里面探了一眼,最后还是没有走进去,转身就离开了。

朋友,很多时候给予默默的支持就足够了。

当顾洛北挂了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电话时,看到一个窈窕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一时间也做不出判断,只是那一头金色的波浪卷发总觉得似曾相识。

不等顾洛北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就看到了迎面有两个人走了过来,看前进的方向就是朝顾洛北走过来的。

今天现场观众虽然都十分热情,但并没有人做太过激的举动,甚至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十一音乐博客才出现的,也没有人过来拦截顾洛北,也许是因为今天表演的特殊主题吧,大家都把热情献给了现场,还有巨大的募捐箱。

现在,有两个人迎面而来,让顾洛北不由好奇,来人是谁。

“嘿,伙计,今天的表演很精彩。”

走过来的两个人,前面那位对着顾洛北豪爽地伸出了双手,似乎打算和顾洛北拥抱一下。

这在正常不过了,顾洛北也没有拒绝,只当做来人是歌迷了。

不过两个人轻轻拥抱了一下,这个留着长发带着强烈艺术家风格的男人,就微笑地自我介绍自来,“你好,我是杰拉德后他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和他一并前来的另外一个人叫做麦特-派利席尔。

这两个人受到了九月十一日事件的深刻感触,特别是杰拉德-威就亲眼目睹了飞机撞击世界贸易中心,所以决定重拾高中时期的梦想,组建乐团,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乐团组成距今也就不过一个多星期而已,得知今天有这场精彩的慈善表演,两个人就到现场来看了。

简短的一段话说完,顾洛北可以从杰拉德-威的话语之中听出这个人丰富的情感,还有对音乐的热爱,当然还有对不久之前事件的愤怒。

但还没有等顾洛北提出自己的疑惑,“你们为什么来找我?”

难道是自己独立音乐人的身份太具有识别性,或者是十一音乐工作室的名头打出来了,所以居然有独立乐队找上门了?

可惜,杰拉德-威打破了顾洛北的幻想,“请问,我们可以进去认识一下林肯公园,还有简单计划吗?”

顾洛北,顿时觉得自己悲催了。

今天第一更。

月底了,大家开始给力了,呵呵。

今天继续爆发吧,求支持 198购置房产 显然,杰拉德-威两个人是想组建乐队,顾洛北这个正在单打独斗的个人歌手,不受青睐,其实再正常不过的。

待两个人进入帐篷之后,顾洛北脑海里才浮现了一点零星的记忆,这两个人似乎正是美国著名朋克乐队我的化学浪漫的成员,杰拉德-威就是创始人。

虽然顾洛北无法确定,毕竟灯光不是很明亮,再加上刚才谈话也不是太长,但如果真的是我的化学浪漫,那么他们去找名声不显的简单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简单计划不仅是流行朋克乐队,而且也是处于前期发展过程的独立乐队,自然更有话题。

当然,像杰拉德-威和麦特-派利席尔这样直接找上门,还是十分莽撞的,毕竟大家都互相不认识。

而且两个人也不像顾洛北他们之前那样,是独立音乐人圈子里的人,互相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所以见面时即使陌生,也是可以有话题的。

但杰拉德-威两个人如此没有任何计划地找上门,只是单纯地觉得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就在演唱会结束之后过来,效果如何就无法预测了。

不过幸运的是,后来皮埃尔-布维尔和他们谈得还不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林肯公园、顾洛北等人自行组织的慈善表演,最后募集到超过十万美元的善款,再加上出演歌手集资了近五万美元,凑够一共十五万美元都交给了红十字会。

虽然这笔钱算不上多,但没有任何商业成分的参杂,也没有任何炒作成分的渗透,只是这群歌手们的一片心意,也足够了。

这次慈善表演自然有媒体报道,而且还不少。

第二天各大媒体出现了超过三十篇的新闻进行了报道,不仅对这群歌手的善行进行了表彰,还对一些新冒出头的歌手——比如艾薇儿-拉维尼、杰森-玛耶兹、简单计划都投去了关注视线。

其中,前成为志愿者一员,后自愿参与慈善表演的顾洛北,再次获得了媒体的赞誉。

当然,在九一一事件之后,所有人都奉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慈善募捐也绝不在少数。

顾洛北虽然因为参与了志愿者队伍获得了一些额外的关注,但也仅仅是一些关注而已,算不上轰轰烈烈。

慈善表演结束之后,顾洛北就开始准备回波士顿的事了。

在秋季学期开学之前,顾洛北将修改好的论文和毕业设计分别发给了两位教授,结果两位教授都只回了一封大同小异的邮件,说是等顾洛北回到学校以后面谈再说。

如今,因为一系列的事情,转眼十月份就要来了,必须回学校了。

在回波士顿之前,设计工作室的事情也总算有一个眉目了。

事实上,九月十一日事件发生之后,的确如同预料一般,房地产业和美国经济一起产生了剧烈的波动。

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所处的曼哈顿下城区。

九一一之后,曼哈顿下城区就成为了冻结区,坚尼路以南不许货车通过,每个街角驻守了持枪人员,而且空气中布满了尘埃,这让整个下城区的商务完全停顿了下来。

因为执法单位占据了车位,商店不能进货,客人也无法进入,这使得下城区的经济进入了停滞期。

曼哈顿下城区除了双子塔,还有唐人街,另外,最著名的就莫过于华尔街了。

事件之中,华尔街的股市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也是导致经济发生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联邦拨款实施援助之前,下城区的经济彷佛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活力。

这就导致了居民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在九月十一日之前,纽约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差距十分鲜明。

在曼哈顿岛上,两千到两千五百美元就可以租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如果购买同样的房子,则价格要一百万以上,而且每月还要交一千五百美元左右的物业税和房地产税,从投资角度来看,买房子的投资回报率实在是太低了。

所以,大部分纽约客们宁愿租房,也不一定会将自己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上。

但在九月十一日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下城区的大量住房遭到了毁坏,这就导致了租赁房需求直线上升。

其次,原先购买房子的部分居民,因为经济低迷,无法承担房贷,不得已必须将房子卖出,之后再依靠租房生活。

所以,房屋租赁业价格开始缓缓上涨,而成屋交易业则伴随经济开始一路下滑。

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然后再次形成循环。

第一是依靠租赁房屋过活的商家、居民,生活越发陷入了困境。

收入下滑,房租却上涨,这就直接导致了餐饮等旅游周边产业都开始承受不住巨额成本,就泰迪-贝尔所了解到的,纽约唐人街已经有许多制衣厂因为房地产热潮而开始陷入了窘境。

根据纽约亚美联盟统计,过去两周唐人街就有百分之十的商店选择了裁员。

而居民们本就没有收入来源,有的还要遭遇裁员,再加上居住的房子价格又上涨,生活的确是举步维艰。

第二就是少数掌握资本的资本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成屋价格在下滑,租赁业却在上涨,这个公式再简单不过了。

掏钱买房子,然后租赁出去。

首先可以通过租赁业挣到第一笔钱,其次联邦实施援助之后,隶属于全美第一经济区曼哈顿的下城区,其房屋价格必然回暖,这又可以挣到第二笔。

居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导致有房一族必须卖房才能过活,资本家手中又开始囤积房子,使得租赁业进一步上涨。

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两周之内,房价的确一路下滑,让许多房产大鳄纷纷出手开始圈房,不仅是商人,许多手中有余钱的美国人也开始跟风购房。

所幸的是,美国人骨子里对于购房的想法并不是很强烈,不像亚洲人手头有钱总是从购置房产开始,所以这股房地产风潮并不算汹涌。

即使如此,在美国经济普遍下滑的时刻,纽约的房地产居然开始率先出现了下滑趋缓的势头。

由于顾洛北从八月份就开始询问设计工作室用房问题了,所以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一步,对纽约各个区域的房价都有了一个了解。

在顾洛北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期间,泰迪-贝尔接过了这份工作,将注意力集中放在了遭到严重破坏的曼哈顿下城区,并且成功地锁定了两个目标。

选择下城区,当然不是因为这里是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所在地,成为了事件危害的中心地带,而是因为这里是最适合贝尔家设计工作室的地区。

纽约曼哈顿分为三个部分:上城区、中城区(middl、下城区(d,不同地域住着不同人群,每个区域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上城区包围着纽约的一块稀有绿地中央公园,在纽约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上城区的生活。

除此之外,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高雅文化艺术也在这里云集。

显然,这里不是贝尔家可以负担得起的。

中城区以时代广场为中心,百老汇、第五大道、中央车站、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都在这里。

第五大道的奢侈是世界顶尖,每平方英尺一千美元的年租金,是全球最贵的零售业场所,顾洛北从来就没有将其纳入初步考虑范围,这只是未来的发展目标而已。

相对而言,被称为金融中心的下城区虽然有着华尔街这样的核心地区,但同时它也是曼哈顿最有活力的地区,这里是艺术家、追梦的模特、演艺界小明星和同性恋的大本营,华盛顿广场、格林威治村、苏活区、小意大利、唐人街、自由女神像,似乎曼哈顿一大半的人都聚居在这弹丸之地。

同时,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也都在这里,让这片区域充满了年轻的气息。

因为年轻,因为充满梦想和创意,纽约下城区的风格也代表了纽约时尚的精髓:轻松,自由,别出心裁,充满创造力和个性,正是街拍摄影师最愿意潜伏的地段。

不同于上城区的贵族阶层和中城区第五大道的奢华昂贵,下城区更加贴近年轻族群、学生,不少白领也更加愿意在这里购物。

青春活力,是凯瑟琳-贝尔对于设计工作室的初步定位,毕竟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两个儿子制作衣服,对此颇有心得;下城区的设计灵感、时尚风潮也注定了是设计师孕育的温床;再加上曼哈顿岛上房租和成屋价格最便宜的也就是这里了。

所以,顾洛北将主要目标定在这里也就不稀奇了。

虽然遭受了九月十一日的巨大破坏,下城区进入了沉睡阶段,经济也完全停滞了下来,房地产业更是出现了奇异的局面。

但联邦是肯定会对这片区域进行重建的,这里是曼哈顿,也是华尔街的所在地,迟早会再次复兴起来的。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