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7 争论不休(2/2)
观众对于人性的矛盾、反思,将会走向一个可怕的极端。
这似乎已经成为所谓文艺作品或者说哲学作品的一种惯例了,模糊天使和魔鬼之间的界线,从而来解读存在主义。
电影最后广场上行刑的时刻,主教对着一个连环凶手高呼天使,众人屈服于自己的欲.
望,这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格雷诺耶的天赋魅力所折服,随后又折射到最原始而无度的本.
能之中,这完全是将道德底线弃之不顾的一种做法。
影片借用格雷诺耶对气味的天赋,将他的所作所为归咎为一种最纯粹的追逐,以此淡化他所犯下的罪恶,但问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如果人人都屈服于自己的欲.
望,纯粹地追逐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被罪恶和欲念而占据。
我眼中的格雷诺耶,只是一个无爱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变性人,他的人格是分裂的,他通过掠夺他人的生命而满足自己的理想,除了极度的自我为中心之外,我找不出任何正面的词汇。
我憎恨那些打着信仰名号而为非作歹的人,我憎恨那些披着文明艺术皮囊而破坏道德底线的人,我憎恨那些利用所谓哲学辩证而误导世人的人。
香水,一个很棒的命题。
无数的鲜花被碾碎提炼萃取,最终获得一滴传世的芳香。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对鲜花奉献的赞美,而不是赞美那些碾碎鲜花的恶魔!”
艾略特-卡特几乎用尽了所有的遣词造句,竭尽所能表达了对“香水”
这部电影的厌恶,他甚至不惜以“零分”
这样的评价将“香水”
送上的断头台。
而这一次,站在艾略特-卡特身后的,是十分庞大的支持者,比当初的“断背山”
可要多得多。
严格说来,“香水”
上映之后,毁誉参半是最好的评价,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十分精彩,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则认为埃文-贝尔将一个恶魔精美包装,是十恶不赦的。
所以,以“视与听”
为首的赞成派,以“首映”
为首的反对派,几乎展开了刺刀见血的搏斗,让“香水”
这部电影从首映开始就沦陷在了无止境的争论之中。
爆发求双倍月票,求年度作品票!
求订阅!
加更稍后!
{飘天文学www.
PiaoTian.
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