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观望虚空(2/2)

他都怀疑是不是转生的道友,之后想了想又否决了!

他虽然已经陨落,但这里是他的小型宇宙,而张扬的境界又太低,根本不可能冒险进入这里。

就算是灵觉尚未清醒,但是灵觉示警还是存在的,单单看到他的尸体就应该心中苍凉无限悲戚,进入他身体之后更会产生无与伦比的灵魂恐惧。

那一个法则之主是如何修炼融合法则的?

要是修行当真如此简单,那些在起源之地都算得上是强者的永恒真神,又岂会进步如此缓慢?

甚至称圣的存在都了了无几?

两者的生命年龄和灵魂年龄只有800纪元,甚至只有几年的差距!

但是法则感悟却差着亿万纪元,原始宇宙怎么会孕育出如此恐怖的天才?

……

张扬一开始领悟还皱着眉头,毕竟外面这种纳引秘术只是简单地筛选,其核心隐藏的虚无缥缈,拆分起来更是艰难。

但是这些事情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如今天赋提升到上千京,也就是千亿亿倍的天赋,这种修炼的天赋已经不只是表现在平时领悟当中了。

冥冥之中他可以选择最为正确的修炼方式,然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领悟,如今他已经开始初步剖析纳引秘术,甚至那隐藏极深的《列元术》都已经看到了一点皮毛。

张扬的嘴角不由露出了笑容,他的猜测是对的!

纳引秘术特意为传承所创,虽然看似只是最外层一辅助工具,但是对于他来说,甚至比传承本身更加珍贵!

能够挑选适合的人,那么就能判断最起码能修炼到最后一层,虽然晦涩难懂又隐晦至极,但是只要逆推总能获得完整的秘术。

冥冥之中自由规则运转,以各种传承条件来逆推秘术本身,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造属于自身的秘法!

这才是最为适合自己的,也是最为强大的。

哪怕是因为规则的限制,他就算是悟透了纳引秘术也无法破解外层防护,看不到里面的列元术。

但是通过纳引秘术反推成功后,他还需要列元术吗?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列元术”。

并且,通过正常方式修炼《列元术》,那么唯有一个人可以学会,纳引秘术的本身就是为了保护秘术,同样是一把锁,永远套在身上的一把锁。

他一旦学会,那罗峰将永远不可能学习列元术,除非元再创造一次。

他内心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抢夺罗峰的机缘,《列元术》再强,也同样是强者创造的。

高达上千京的恐怖天赋如果还需要占有兄弟的机缘来成就自身,这是对自身的一种否定,那他将无法登临至高,

……

4000年后的银河系,银河神殿下方直径以光年计的无尽幽海突然掀起了巨大的浪花,鲜红的血液在纷涌,虚空之中无尽的宇宙能量被血海吸收,而整个无尽幽海的气势在不断增强!

“天啊!

族老的无尽幽海怎么了?”

“能量彻底地暴动了,我是从暗宇宙中逃出来的!”

“你们有没有感觉无尽幽海好像在变大?

我不是说我能掌控两光年的范围,而是海平面在上升?”

“大惊小怪,这种事情4000年前就发生过了,只不过当时变化没有这般猛烈,银河族老定然是实力再度突破,真乃我地球一脉的幸事!”

“这些年域外战场有些平静得可怕,我感觉不对就返回了,没想到正好碰到银河族老突破,难道会有什么大的变故不成?”

张扬的分身悄然出现在罗峰的神殿中,他轻轻一笑,这是基因层次突破了。

罗峰的幽海分身缓缓睁开双眼,基因层次已经突破,如今倒是不需要特意地集中意志。

“学长此次也出关了?

难道已经登顶乌启楼了?”

张扬摇摇头道,“第八层挺难的,第九层我怕是去不成了,这次出关就是想做点实验。”

“你都无法登顶乌启楼?”罗峰皱着眉头说道,他感觉这晋之神王实在太苛刻了。

张扬何等天赋?

自创十阶秘法!

这是真神极限!

随时都能突破虚空真神的层次。

能够在宇宙之主做到这种程度,远古文明根本没有记载过,曾经的神王恐怕在宇宙之主也就是创造八阶顶尖的秘法。

其天赋何等可怕?

就算是这样也无法登顶乌启楼。

他之前看到的一件真神级机械流至宝,那是晋之神王亲自打造的,但是却价值3000万军功。

其中更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种要求,简直无法理喻,竟然需要封号才能进行购买!

成就永恒真神就能封号,虚空真神或许有三四个封号的,而真神被加封的一个都没有,更何况法则之主?

加封的第一条路,基因层次九万倍,犀皇局10080座!

历代断东河在永恒真神层次才能解开全部犀皇局都要花费悠久的时间,竟然让一个法则之主来解!

这种天才会加入他晋国?

哪个势力不是抢着要?

就为了一件自制的真神级机械流装备?

没想到如今这乌启楼竟然更难!

连张扬都无法成功!

“也不能那么说。”轻吟了一句,张扬又道,“我是感觉那第八层的秘法有点不合适,反而是外层的秘术更加适合我,我这这次出来就是要把那里的景象铭记于心,不会耽搁以后的参悟,等你来了我也该离开乌启楼了。”

“那这次出关是为了实验秘法?”

罗峰心中稍安,要是连张扬都失败了,他还真对后面的关卡没信心了,不是因为不自信,而是有自知之明,同时会对闯关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