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五章 招揽文人(2/2)

相比之下,曹雪芹家道中落,中年丧子,确实凄凉。

也正是因为曹雪芹的特殊经历,体验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所以才能创作出《红楼梦》这一名著。

张华又专门接见了“元曲四大家”

之一的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的元曲,也可谓是影响后世,张华耳熟能详,记忆深刻。

而此时,张华见到了马致远本人。

除此以外,还有大唐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这两位也是后世语文课本里的常客了,折磨了不少后世的学子。

同样,他们也为华夏文化留下了无数瑰宝。

“在下愿为主公推荐一人。”

苏轼见张华在长安盛会大肆招揽人才,知道这是张华的请君入瓮之计,借着以文会友的幌子,吸纳人才,于是苏轼迎合张华,主动推荐人才,同时夹带私货。

不少宋朝文人,实际上也是宋朝的高官,带兵打仗或许稀疏平常,但处理内政,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张华也来了兴趣:“何人?”

“此人乃是我的学生之女,名为李清照,可惜其父被乱兵杀死,临死前托孤于我。

此女虽然目前只有十五,但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苏轼朝着一个少女招手,示意她过来。

一个素裙少女过来,向张华施礼,举止得体:“小女子见过大人。”

李清照啊…… 李清照与曹雪芹一样,都是年轻时生活富裕,后来家道中落。

不曾想李清照在这里也一样倒霉,其父死于兵乱。

苏轼说道:“此女虽然是在下的学生所托,但我的岁数已大,难以照顾,所以在下想转托给主公。”

------题外话------ 来晚了,上一章好像被关小黑屋一段时间,因为恰好两个词语的首尾构成了敏、感、词,现在已经解封。

新世纪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