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通幽曲(1/2)
另一名叫常小琴的室友嬉笑着说:“你就算现在开始练琴,等练好也成中年妇女了,难道要做中老年男人之友?”
苏巧兰被她们的话逗笑,说:“小菡也是有天赋的,唱歌很好听呀。”
“我那只是随便哼哼,和人家这些歌星比差远了。”
温念菡摆摆手,好奇的问:“对了巧兰,你哥怎么最近不来了?”
“不知道,可能他比较忙吧,听家里人说,我哥自己开了家公司,好像发展挺不错的。”
苏巧兰说。
“哇。
他好像也是大学生吧,这么年轻就开公司,真厉害!”
温念菡有些羡慕的说:“想想你哥人真不错,高高大大的,长的也不难看”
“呦呦呦,有人发春了吗?”
常小琴调笑说。
“巧兰她哥愿意要,我也可以嫁啊,那么好的条件,上哪找去。”
温念菡不以为意的说:“再说他对巧兰这么好,心底肯定差不到哪去,嫁给他总比随便找个阿猫阿狗混日子强。”
“我哥好像有对象了”
苏巧兰诺诺的说。
前段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就听说了村子的事情。
虽然家人说的不是很清楚,但苏巧兰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村里的土地都被堂哥买走了。
第二,堂哥的水果特别赚钱。
第三,他有两个漂亮媳妇!
家里人甚至想着,让她别再上学了,回来进苏杭的公司混个活干,每个月起码好几千。
一个女孩子,就算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但苏巧兰的愿望,是做一名厨师,好不容易从村子里跑出来,怎么可能愿意再回去。
堂哥还真是厉害啊。
真羡慕,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有本事就好了。
苏巧兰心里想着。
此时的苏杭,被兴奋不已的邓佳怡拉去了琴房,培训班的学生都在那等着。
卓景明新专辑发行,邓佳怡从室友那听了后,立刻明白曲子出自哪里。
苏杭去香港录琴曲的事情,她是知道的,还帮忙办通行证呢。
不过,亲眼看到那两个熟悉的字出现在v上,邓佳怡还是特别兴奋。
而几个同是卓景明粉丝的培训班成员,则嚷嚷着要找苏大明星签名。
对于这样出风头的事情,苏杭本来并不乐意。
但邓佳怡说了,郑教授也在琴房等待,希望他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一下这些年轻人。
想到那位与唐振中交好的老人,苏杭不好拒绝。
到了琴房,培训班成员都很激动的鼓起掌,仿佛在欢迎什么大人物。
郑教授笑着走上前去,很是亲切的拉着苏杭,说:“两个月不见,没想到你竟然闯出那么大的名堂。
这首曲子,怕是会一飞冲天了!”
“都是虚名,没什么实质意义。”
苏杭一脸谦逊的说。
“太过谦虚就是虚伪了。”
郑教授笑着说:“不过今天请佳怡喊你来,可不是为了说这些的。
他们的琴艺经过几个月的基础性学习,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我觉得,如果能现场听你弹一曲,或许能够有所突破。”
“对啊班长,我们好久没听你弹琴了,来一曲吧!”
“好歹是邓同学把你请来的,如果不弹。
她会很丢人的。”
“你们可别拿我当筹码啊,不然我直接把他拉走。”
邓佳怡很不乐意的说,她知道苏杭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万一真急眼了,说不定立刻掉头就走,那才难堪呢。
“没关系。
既然如此,我就弹一曲吧。”
苏杭也突然来了弹琴的兴致,前段时间的压力很大,确实需要调剂一下。
禅月古琴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苏杭坐过去,手抚琴弦。
略一思索,开始拨动手指。
轻柔的琴音,在琴房内响起,很轻快,但又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错乱感。
几个培训班成员互视一眼,都很是不解,这么乱的琴音,是苏杭弹的?
然而他们的疑惑尚未说出口,琴音忽然变得略显低沉,那种错乱感,顿时化作了黑暗中的迷茫将他们笼罩。
郑教授神情一震,眼睛里露出不可思议的光芒。
当年在修真世界的时候。
苏杭第一次接触古琴,是于那处不知名的山谷。
那时候,他被人追杀,法力尽失,如丧家之犬四处逃窜。
山谷中,传来一曲,让他这个绝望的人,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条出路。
正是那首曲子,让苏杭听的如痴如醉。
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琴曲可以道清人世间的迷惘。
明明是单调的音,却可以谱写出一曲人生。
那位神秘的老人家。
用一首曲子,告诉苏杭迷雾是可以散去的。
只要心中存在希望,没有走不通的路。
到如今,苏杭虽然已经学会老人家留下的琴谱,但依然觉得自己与他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他不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只知道自己能活到现在,有一大半的功劳都属于那老人。
一首曲子,不仅仅在怀念过往,更是想让自己明白,未来虽然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但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揭开所有真相!
琴房外,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有老师,有学生,他们站在门口或窗边,如从前的培训班成员那般,静静的听着琴。
当一连串急促的琴音。
以高昂的调子冲天而起时,所有人都觉得脑子里像打开了一个大洞。
那原本让自己困惑的问题,竟在此刻迎刃而解。
令自己忧愁的事情,也在此时想开了。
高调琴音,绵绵不绝,过了许久,眼中恢复清明的郑教授忽然叹息一声:“数十年练琴,不及今日一曲。”
这话,说出了很多培训班成员的心声。
他们有种莫名的感觉,自己如果现在拿起琴去弹,一定会发现进步良多。
那瓶颈,在听曲的过程中,已经突破了!
“这首曲子,叫什么?”
郑教授问。
“通幽曲。”
苏杭说。
“通幽,通幽,曲径通幽”
郑教授细细思索一番,赞叹说:“曲曲折折,反反复复。
前面却必有美景。
想不到一首琴曲,竟如此富有哲理,真是举世难得的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