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初到京城(1/2)
许多人都是相信苏杭的,敢花两百万买河床地,种出的水果几千块甚至几万块一颗。
跟着他干,能不赚钱吗?
每隔几天,就跑来苏家村买水果的富商,那些豪车村民们都快看吐了。
他们嚷嚷着要地,是怕吃亏,或者说,想先占点便宜。
大不了以后见那边势头好,再转过去就是了。
既然是过河,总得有个先去趟水的。
但宋语婧的第二项举措宣布,最少有一半的人,直接打了退堂鼓。
晚加入,就少了四成的份子,这可不是小数字。
当然了,还是有不少人坚定不移的打算拿着地过日子,没有土地,他们睡觉都不踏实。
于是,有人登记置换,有人登记赎田,也有人想通了直接把地卖掉。
那位高中毕业的村委书记,忙的满头大汗,幸亏有苏辙和几个村里的年轻小伙子帮忙,否则那么多人来登记,他都快写花眼了。
值得一提的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尤其以苏辙为首的几个,都把苏杭当成了偶像。
不管村改的目的和前景如何,他们都坚定的站在宋语婧身边,是村子里最为团结的铁杆粉丝!
宋语婧二话不说,直接委任他们帮忙看守果园,每个月工资两千。
一个月两千,一年就是两万四,除了在果园转悠转悠,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要干。
黑土地四周都是铁丝网,地里也很奇怪的从不生杂草,几个年轻人在那都快闲出病来了。
如此轻松又赚钱的差事,惹的不少人眼红。
可宋语婧很清楚,忠诚自己的人,一定要给足够多的好处。
不忠诚的人,那就让你眼红到流口水!
从早上开始,一直忙到了晚上,总算把登记的事情搞完了。
虽然仍有极少一部分村民始终不来,但已经无碍大局。
宋语婧拿过记事本看了看,见愿意正常卖地的,占了大约百分之六十。
剩下的有一小半选择拿着地观望,还有一小半选择了置换。
按照比例来说,置换出去的两分地,不用发愁。
宋语婧先前想过,用钱来弥补这两分地,现在看来,这笔钱可以省下了。
不得不说,在商业上,她确实有着别人难以模仿的才华。
这次的决定,先是让众人算了个糊涂账,然后以暗示的手法,让他们觉得不卖地就是亏的。
这种类似“最后一小时大甩卖”
的促销手段,逼着不少人做出了最终决定。
就连老村长,都竖着大拇指说:“闺女,你真是高,苏杭那小娃娃让你来办这事,真是找对人了!”
宋语婧笑了声,说:“全是靠老爷子的威望,要不然我连人都喊不齐,又哪有机会说这些呢。”
老村长哈哈笑起来,说:“人老不中用,就这张脸还值点钱。”
众人听了,都跟着大笑。
从这一天起,苏家村正式踏上了股份制改革的道路。
苏杭并不清楚宋语婧利用这样的手段,搞定了村改中最困难的事情。
坐在疾驶而行的高铁上,他的心思,已经飘向了京城。
这次去苏氏,苏杭只带了三样东西。
几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一些低等灵茶,还有部分昨晚刚熬制出来的气血丹。
东西虽少,可价值却十分惊人。
光是那几颗夜明珠,就要以亿来计算。
苏杭从不是个小气的人,如果苏氏真像苏盛丰说的那么好,送些礼物给自家人也没什么。
只是,想到离苏氏脱离困境已经那么久,却始终没人来找过自己。
苏杭记起了苏盛丰,当初他就从这位陌生的大爷眼里,看到了生疏和排斥之意。
虽然苏盛丰隐藏的很好,但苏杭还是能察觉的到。
再加上宋语婧之前欲言又止,苏杭觉得,自己这一脉,或许真的不重要。
否则的话,爷爷怎么会到死,都不回京城一趟?
这次去京城,除了帮爷爷了遗愿外,还想弄清楚,当初爷爷为什么离开繁华的城市,去乡下浑浑噩噩的度过后半生。
高铁的速度很快,六个小时后,苏杭在京城南站下车。
和环安相比,京城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高大上。
路上的行人和车子,更是多不胜数。
苏杭没有直接去找苏宅,而是一路步行,在京城的街道上溜达起来。
很小的时候,听爷爷说起京城的好,他一直都想着,长大后要来京城好好玩玩。
后来长大了,考进大学,好不容易靠着打零工赚点钱,又全花在林巧巧身上。
所以一直以来,苏杭只听说了京城,却从未亲眼看过。
如今,他踩在这片土地上,心里还是有些感慨的。
京城很大,大到一个区就堪比环安城。
这里寸土寸金,可能一个卫生间,就能在小城市买套房子。
走着看着,等到了八大胡同附近的时候,天都黑了。
八大胡同也叫八大埠,在从前是烟街柳巷的代名词。
其在清乾隆奠基,中后期兴起,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大名”
。
名贯国内外的赛金花,就出自这里的怡香院。
虽然岁月变迁,物是人非,但那栋两层楼的红色古迹,依然还存在着,成了八大胡同里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古建筑。
苏氏老宅,并不在如今普通人居多的八大胡同里,而是距离两百米外。
那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占地将近上千平方。
光是这老宅,就价值连城,是苏氏的标志性产业。
所以当初险些被赶出京城的时候,苏长空才会望着老宅,悔恨不已。
所谓四合院,是指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
苏杭很容易就找到了挂着牌匾的大门,门口立着一个岗亭,有穿着制服的人站在那值勤。
苏杭走过去时,那人立刻抬眼看来。
见是个穿着打扮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便没有在意。
直到苏杭走到跟前,他才再次转过头,冷声说:“这里不许参观,快点走!”
显然,他把苏杭当成来京城玩的游客。
苏杭知道自己的身份,对方不认识他很正常,便说:“我也是苏家的人,叫苏杭,是来认祖归宗的。”
“苏杭?”
那人微微思索一番,最后确定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至于苏杭说自己也是苏家人,就更不值得相信了。
每年来京城认亲的也有不少,有真有假。
就算真的,也多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戚。
这样抱着侥幸心理,想攀龙附凤的人太多了,所以苏氏的那位老管家直接立下规矩。
不管是不是真的苏家人,只要没见过,一律不许进老宅!
因此,哪怕苏杭报出自己爷爷的名字,值勤的人也不放他进去。
所说对方眼里有着明显的轻视之意,但苏杭没有介意。
他早就预料到,事情不会这么顺利。
在那人的呵斥声中退后一段距离,抬头看着宽大的门匾,苏杭选择暂时离开。
如果他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闯进去。
但既然是来认亲的,没必要惹麻烦。
与其闹出误会,不如先找个地方休息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