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那年那月那木头(1/2)
梅童生尚且不知自己醉酒后做了件蠢事,因为从没有这样“大方”
过,肉疼之余颇为得意。
这十几年,为了梅氏抱着侄女进桂家守望门寡之事,梅家父子也没少为人诟病。
如今嫁妆田给了、嫁妆银子给了,总不能白白吃亏一回,正好可以洗刷之前的名声。
因此,没两日梅氏姑侄各自得了八两嫁妆银与五亩嫁妆田的消息就传遍全村。
人人惊诧梅童生这个“铁公鸡”
的大手笔,可都是一个村里的,谁不知道谁啊,也没有谁的觉得此事是梅童生大方。
谁都看出来,“西桂”
的桂五回来了,有了顶门立户之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软弱好欺,梅家这不是也退让了吗?
一时之间,倒是没有人再敢议论桂五“出赘”
、“归宗”
之事。
至于与桂五前后脚回到木家村的桂重阳,一个臭未干的毛孩子,更是没有人会放在眼中。
正如梅氏预料的一样,这梅氏姑侄每人五亩地、八两银的嫁妆,立时惹了不少人的眼。
乡下儿子多的人家,即便分家也未必能分到五亩地;更不要说还有八两银子,换成铜钱小十贯,委实是一笔“巨款”
,儿媳妇都够娶两个了。
不管是正值妙龄的梅朵,还是二十八岁的梅氏,都有人开始打听。
只是因为之前大家疏远“西桂”
十几年,早已没有了交情走动,一时不好直接上门。
没等这些人找到门路,去桂家探问亲事,就听到“西桂”
传出新消息。
桂家二房要修屋,桂家老宅要起房。
桂家这是发达了?
没等村民议论猜测,就又有实信传出来。
梅氏掏了十六两银子出来,要重起桂家老宅,梅氏叔侄已经上山伐树去了。
这简直跟掏自己钱花一样难受,就算自家没有要成亲的儿子,可谁都有三姑六眷的,就算不等着当婆婆也只能拉纤保媒卖个好,这嫁妆银子怎么就一下子没了?
最最难受的还是梅童生,得了消息,气的在家里跳脚:“这败家女子,这败家女子!
掏钱给桂家重新盖房子,她怎么不记得自己还有个亲大爷!”
梅秀才打着哈欠,道:“要我说,还是爹太大方了,那是十六两啊,现在倒是便宜了桂家。
我是瞧出来了,桂五那小子就不是个好的,之前鼓动顺娘闹腾,肯定就是冲着这银子来的!”
要是没有杜村长给补上的那十六两银子,梅童生不会坐视梅氏这样“败家”
,少不得要登门闹上一场。
如今有了杜村长给补上的十六两银子,多少抚平梅童生的损失,他才略好过些。
他虽是贪财,却不愚钝,杜村长明显是要息事宁人,不希望村里有官非,加上梅童生自己也没底气,这才老实了。
“爹,顺娘手中的地契不能再那样白放着,得过户,要不然难保桂五哪一日又要算计上?”
梅秀才强忍着困意,双眼冒光道。
梅童生见状,不免心疼:“昨晚熬了多晚?
明年才乡试,还有一年多,你也莫要太拼了!”
“知道了,爹,昨晚不是跟镇上海秀才他们在一处吗?
大家聊起时文,就歇得晚了些。”
梅秀才道。
那个圈子,是梅童生熬了一辈子没有熬进去的,羡慕中隐隐带了嫉妒,便不再多问,只道:“这几日看到你尤大叔没有,洪老爷家那边……”
梅童生提及洪家,想起那错之交臂的六十两银子,心跟着一紧,胡子都拽掉了两根。
梅秀才闻言,立时提了精神:“爹,我就是为此事回来。
那可是六十两银子,白错过委实可惜。
更不要说洪老爷豪富摆在那里,交好了洪家,也不用再担心桂五使坏。”
梅童生冷哼道:“可惜又能怎么样?
叫我说,你岳父实在不经事,他拉下脸来做中人,我能如何?
如今嫁妆给出去了,文书也签了,我要是反复,别说桂家与顺娘会怎么样,你岳父就不乐意。”
别看当着杜里正的面前,梅童生一口一个“亲大哥”
,可心里也有瞧不上杜家之处。
梅秀才道:“洪家只是要娶个儿媳妇,又不是非要梅朵那死丫头。”
梅童生瞪着梅秀才:“除了梅朵还有谁?
晓丫头今年才六岁,你要送她去做童养媳?
不行,梅家丢不起那个人,你媳妇也不会肯的!”
这“晓丫头”
说的是梅秀才的女儿梅晓,今年才六岁,因是幼女,被父母疼爱,起名就随了堂兄、兄长的范字,以“日”
为偏旁,大名梅晓。
梅秀才连忙摆手:“爹想到哪儿去了,我就是想送,也得洪家肯啊,洪老爷还惦记‘抱孙子’呢。
我是想,梅朵那死丫头不行,就在村里另外找个人选。”
梅童生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即便那六十两银子不能都落到口袋里,也能剩下大半。
“是我想偏了,村里的闺女又不是只有那死丫头一个,没得一颗树上吊死。
只是少不得要将那六十两银子分出去些,叫人心疼。”
梅童生皱眉道。
“那也是没有法子之事,谁让那死丫头不听话。”
梅秀才道:“不过倒不用均分,如今乡下聘礼也不过两、三贯钱,就算多给些,几两银子也打住了。”
“有合适的人选没有?”
梅童生顿时来了精神:“洪老爷那边可不是只有你尤叔盯着,别叫人抢了先!”
“怎么没有人选?
李家不是正有个与死丫头差不多大的闺女?”
梅秀才笑着说道。
“那闺女,倒是正合适,李家实在不像话,咱们给她说这门亲事,也是做善事了。”
梅童生道。
父子两个提及的李家闺女,就是当年“九丁之难”
死了的李家老二李进宝的“遗腹女”
李桃儿,比梅朵小一岁,今年十三了。
李桃儿落地前就没了爹,落地后不及满月亲娘就跳河,是个无父无母的小可怜。
虽说跟着亲奶奶、亲大伯过日子,可整日里被当成小丫鬟使唤,挨打挨骂是常有之事,比那有后妈的孩子才惨。
因此,父子两个才这样说 山上,桂二爷爷、桂五、桂春、桂重阳都在,还有来帮忙的杨金柱、杨武父子与张爷爷家的张大、张二两兄弟。
这山头虽是村里的,可山坡上的林地却是已经分下去的。
“ 西桂”
三兄弟的林地加起来有十多亩地,上面栽了些老杨木、老榆木之类,再也没有其他出产,所以林地并不值钱。
可眼前这个情景,却是令人气愤。
“这两行杨树是当年修完老宅后栽的,也十多年,到了成材的时候,开春时我还来瞧过,都好好地,没想到现在都丢了。”
桂二爷爷气愤道。
眼前只剩下树桩,足有二十来棵成材的杨树被盗伐,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不成材的。
平日里村子里顶天就是偷鸡摸狗这样的事,这样一片一片盗伐木头的还是头一回。
随行的杨家人与张家人也都很震惊,没有想到会有人来偷树,而且一次还偷了这么多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