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事不愁(五千字(1/2)
有能耐的人总是比较受欢迎的。
毫无疑问,燕飞在三岔河乡,现在算是有能耐的了。
所以他去刻章的时候,只不过说了句想尽快拿到公章,准备加钱让人家加夜班的话还没出口,老张自己说了:“你放心,明天早上就让你拿到。
今晚上我就不休息了,让你这大老板也看看我祖传的手艺!”
至于说信用社给他们出个财产证明,那根本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姚主任甚至告诉燕飞两人,如果不是因为贷款三十万也需要上面审批的话,他们现在立马就能拿到钱。
不管这花是不是真的,至少人家这表明的支持态度是让人心里怪舒服的。
第二天上午又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该跑的部门都走一遍,三岔河这边的支持程度毋庸置疑,连镇长都愿意背书的事儿,下边的人又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能不支持吗?
需要盖章的资料只要递上去就盖上了章,甚至不齐全的资料这些相关部门都帮忙准备了。
这年头办事儿说难也就难,但是要说容易也容易得很。
相关的手续是麻烦,但是事在人为,毕竟很多事儿的尺度全在人掌握。
不是有句话叫特事特办吗?
咱们乡里出了个能人,咱哪还能拖后腿啊?
那还不得被全乡人指着脊梁骨骂!
燕飞这边要贷款三十万再买牛的消息,早就风一样的传开了。
更别说涉及的范围程度和力度上,那是连乡里扶贫的力度都没有这么大过,所以这消息传得不快才奇怪呢!
三十万啊!
银行都愿意给三十万块钱!
那得是多少钱?
牛犊的价格都知道,三十万最少也是三百多头牛犊,这就表示至少又有一百五十户以上的农户,可以来签字合作养牛了。
再加上原来的接近二百户农户,那就是三四百户了,按平均一家四口人算,那也是一千五百人左右。
一个乡才多少人啊?
别的不说,就汤河县这么个小县城,能使用百人以上工人的厂子都找不出来几个,有是肯定有的,但那基本上都是挂着国资的名头的,私人的厂哪有这么大规模的啊!
实际上两人第二天下午再去工商所的时候,那个办事处的阿姨就告诉他们两个,得亏昨天自己听见他们说话留住他们了,否则领导们不定怎么收拾他们两个呢!
那个中年男人态度也不一样了,热情的很两人这才知道,三岔河乡的电话都已经打到县里,希望县里能表个态支持一下自己乡的企业,在燕飞这个事儿上能多照顾一些。
需要照顾的自然是燕飞的年龄,因为就差了点年龄,许多事儿需要盖章签字出证明的,程序上都麻烦了许多。
但是这会儿谁还在乎他多少岁,如果他有能耐让全乡家家户户养上几头牛,他就算还在穿开裆裤,那乡里也会把他当神敬着。
要跑的部门不止是工商局,还有税务,农业等部门。
养殖业要办的有动物防疫证明,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燕飞和徐小燕简直就是大开眼界,他们还真不知道县里要支持一个企业公司的话,那力度能有这么大。
这年头有个词叫地方保护主义,你说它是贬义词褒义词都可以。
从大的方面来看,它肯定是不好的。
但是毫无疑问,在一些小地方那些在简陋的小瓦房里成立的小公司小企业,就靠着这个保护才能慢慢起来的。
没有地方保护,不一定多少小企业刚露个头就得头破血流,根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
简单来说,这已经不是燕飞和徐小燕这两个人的事儿了,乡里面不遗余力的打电话报资料,希望县里支持。
牵扯到几百户农户的事儿,县里肯定的态度也是支持得很。
汤河县年年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不但以前是,以后还是,实际上这个贫困县的帽子一直戴到多年以后。
年年伸手向上面要扶贫款,款子下来多少人焦头烂额地想让这些钱继续生崽儿。
可是受限于大环境,交通不便咨询不发达,人们目光有限,可谓是举步维艰。
现在有一个人,姑且不论他的年龄学历,误打误撞地闯出来了一条路,虽说这条路还没有经过证实,但是前景已经有苗头了,大家都能看到。
那就没说的,就两个字:支持!
又不用从那紧巴巴的财政里面拨钱,只需要你提供一些人力上,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这好事儿得多少年才能遇到一次啊!
这年头全国都在大范围的招商引资,可问题是,你就这么个贫困县,你说你有些地里位置上的优势,处在三省交界交通上便利些;你说你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人工便宜;你说你是农业大县,地里庄稼长得好…… 关键有这些基础条件的地方,在全国真是一抓一大把,别处的优惠政策包括实际情况都比你这里好,人家疯了来你这儿啊?
不过虽说县里领导发话要支持,但是该有的程序还要走,毕竟这年头还不是电脑办公的年代,什么东西网上一查就有了,好多东西都是人力的,效率还是很受限制的。
最简单的例子,那年头去过乡镇派出所办身份证的都知道,小户籍室里全乡几万人的档案都在那里放着,几个人忙得满头是汗搬着一本本的资料查找。
而且那些资料还都是手写的,遇到了字迹不清楚名字写错的,还得回村里大队上重新开个证明出来,否则这身份证都办不下来。
现在年龄大点的人,不少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和自己平时用的不一样,那都是这么来的。
以后的人可能觉得这年头的很多事儿都无法理解,可事实上就是如此。
在不少地方,有些小企业不但有地方保护,有政策扶持,甚至能直接得到资金方面的补助就是直接给你送钱让你发展,这钱不要利息,甚至都不用你还的情况都有。
其实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地方,现在还没找到最适合自己地方的发展方向,大家都是盲人一样,无论什么事儿都是摸索着前进,要说难,那真不是一般的难。
不像以后咨询发达了,想干什么事儿,没干之前就能直接找到好多相关资料,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已经成功的例子,把别人的模式照搬回来,根据自己当地情况略微改动就可以实施了。
这一圈办下来也不说没好处,至少燕飞就觉得,以后自己要是有什么事儿也方便多了,基本上相关的人员都混了个脸熟了。
他也不吝啬,这不是有多余的蜂蜜吗?
装上几瓶子,事情办完了就送一瓶上去。
这东西这年头也不值什么钱,虽说他的好,可谁也不知道。
但是他这事儿本来就是上头交待的要尽快办理的,现在还有点小礼物,也算是意外之喜。
还有人觉得这是大老板送的,虽说现在自己买也就是几块钱的东西,可这感觉就不一样,高兴得很。
一个星期后,两人就拿到了办理好的营业执照,至于什么动物防疫税务证之类的都一起拿到了。
特别是动物防疫证,兽医站就是畜牧局的下属单位,自己单位里面一个正式职工,带着两个实习生在人家养牛场干活,要是这样防疫工作还没做好,那你还想让人家怎么做?
而且这个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之光令人咂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放以后连一些大集团公司都不敢这么牛气说自己什么都干。
两人刚拿着证回家,哗啦啦养牛场就来了一群人。
姚主任笑得和吃了蜜似的,上来就表功:“燕老板,现在叫燕老板可是名副其实了。
我来是和你商量点事儿,咱们原来商量的贷款额度,有了点小变故……”
姚主任卖了个关子,本来想看燕飞的表情,结果发现燕飞淡定的很,自己都没意思,干笑了一下接着道:“本来说给你贷三十万的,但是上面下来指示,要对地方企业进行支持,所以特批给你五十万。
利息也降了,贷五十万一年下来的利息比咱们原来商量的三十万都低,你要不要?”
“那我先谢谢姚叔叔了。”
燕飞一听就觉得无所谓,这也算是好事儿!。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急!
要,给多少都要。”
跑这么多部门,只听别人的只言片语,燕飞也知道自己这养牛场都惊动县里了,既然别人都信自己能越干越好,没理由自己不信自己。
“那行!”
姚主任笑得更甜了。
“钱准备好了,我可没权利扛着那么多钱给你送来,还得你们过去辛苦一趟拿回来。”
看这态度,这服务,让那些想贷款千儿八百快钱都贷不下来的人看见了,得躲被窝里哭死!
老潘则是问的养牛的事儿:“燕老板这又有钱了,下一步发牛准备怎么发啊?
可得再给我留几个名额,不然我现在连门都没法出了。”
燕飞一摆手:“没问题,当然得先发熟人发有关系的,你还能不知道我,咱一向帮亲不帮理的,放心!
还有保国舅,姚叔叔这边,五十万块钱我除了买点育肥牛,再买个四百头牛犊没问题,你们有熟人都别客气,尽管说。”
于是大家伙儿都笑了。
别以为帮亲不帮理是不讲理,这年头在乡里这就是理。
你这么办事儿谁都没话说,才没人戳你脊梁骨,真要铁面无私公事公办,连有关系的都不照顾,别人一看,得,你连自己人都不帮,不会是准备坑我们这些外人的吧?
那你肯定干不成事儿,还是早点去歇着吧!
其实事儿办得越大,反而越不担心有人使坏了,全乡人都看着呢!
那些靠着关系弄到牛的,为了不给托关系的这人丢脸,不让自己丢面子,肯定得尽心尽力,否则以后就没法做人了。
林保国开口赞同道:“这么办就对了,咱们这儿就认这个理儿,看来你小子脑袋明白着呢!
对了,乡里让问问,你准备不准备办个什么开业仪式,好歹公司都成立了,也是咱们乡头一号的大公司,不少人都等着来呢!”
这个事儿燕飞就不乐意了:“等着来干嘛啊?
混吃混喝吗?
我这忙的不行,办什么仪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