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 重压来袭(1/2)
新生代年轻演员的暑期档大战,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联手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白雪公主与猎人”
率先登场,但媒体口碑、观众反馈却全面崩溃,轰轰烈烈的首映式却迎来了一片翻天覆地的咒骂声,说出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 首轮评价之中,表现最为优秀的口碑居然来自于专业媒体。
媒体综评五十七分,这就是首映式结束之后,所有评价之中的最高分,超过了大众媒体,超过了专业观众,甚至超过了普通观众,这着实是让人措手不及。
口碑的全面崩盘,这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即使是媒体记者们也是一片错愕。
如果说商业爆米花遭遇媒体嫌弃,这就算了,但现在就连观众都不买账,那要怎么办?
那……那就只能期待“变形金刚”
式的奇迹了!
不对,不是“变形金刚”
,而是“暮光之城”
。
当年,“变形金刚”
的爆米花指数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而影院分数也高达“a”
,在媒体的一片骂声之中,越战越勇,刷出了票房新高;而“暮光之城”
则是在媒体和观众的嫌弃之中,依靠着忠诚的粉丝效应,爆发出了惊人的票房。
现在,“白雪公主与猎人”
只能期待着粉丝效应了。
毕竟,克里斯和克里斯汀这两位演员都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尤其是考虑到“复仇者联盟”
依旧在榜单之上横扫千军,难道克里斯不能赢得一些加成吗?
答案是:不能。
五千万,“白雪公主与猎人”
在首映周末仅仅交出了五千万美元的票房数字!
如此成绩,着实和媒体的预测数字相去甚远,距离一亿门槛还差了一部“黑衣人3”
;相较于一亿七千万的投资成本来说,首映的低迷就已经几乎注定了作品的失败。
征程才刚刚杨帆,就遭遇了致命噩耗。
万众瞩目、殷殷期待、热烈追捧之下,首映票房却只有令人失望的五千万,如此数字,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惊愕得让人说不出话来,简直就是大型车祸现场。
几乎是一夜之间,媒体都开始悲观起来。
虽然说,克里斯汀的“出轨门”
显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这对首映票房造成了严重打击;但客观分析,即使是负面影响全面爆发,五千万的实际票房和一亿的预测票房也着实相差太大,根本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一部分媒体纷纷表示,一部没有恢弘特效也没有顶级大牌的作品,制作成本消耗了一亿七千万,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观。
按道理来说,如此作品的投资成本控制在一亿才是正常的。
在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中,一向吝啬的环球影业,却在“白雪公主与猎人”
的预算方面发生了严重的失误,继而导致了后续的连锁噩耗,这是一个决策性的失误。
但更多媒体则表示,“我们操之过急了!”
他们相继分析,婴儿潮一代依旧是好莱坞的顶梁柱,即使“黑影”
和“黑衣人3”
的票房相继惨败,但约翰尼-德普、威尔-史密斯的讨论热度依旧不可比拟,市场号召力也依旧客观存在着。
过去这二十年时间里,x世代始终没有能够完成接班曾经最有希望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在“泰坦尼克号”
之后,走上了自我折磨的奥斯卡追逐之路;现在,y世代羽翼未丰,远远还没有到接过权杖的时刻。
无论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还是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都是如此。
克里斯的人气,完全是依托在漫威影业的躯壳之下,更不要说“雷神”
的票房还遭遇了失利,在这之外,他完全没有证明自我的作品;而克里斯汀的瞩目,脱离了“暮光之城”
之后,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力。
简单来说,人气是作品的、是角色的,却不是演员自己的。
在好莱坞,“票房号召力”
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一部或者两部作品票房成功之后,那些媒体就迫不及待地认为主演具备了票房号召力,但事实上却根本没有群众基础,离开了作品之后,他们根本无法号召观众走进电影院。
约翰尼-德普和小罗伯特-唐尼,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却相对地局限在自己的角色之中,只有巅峰时期的汤姆-克鲁斯和威尔-史密斯才是真正的市场宠儿。
观众们只要在海报之上看到他们的名字,即使对电影一无所知,即使对媒体口碑也没有了解,但他们还是愿意购票进入电影院,一窥真容。
这才是真正的票房号召力,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就销声匿迹的票房号召力。
所以,虽然蓝礼屡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媒体对于他的票房号召力,依旧秉持着怀疑的态度。
现在,克里斯和克里斯汀也是如此。
于是,媒体们纷纷发出了惊诧的感叹声,对于y世代来说,票房号召力还是太过贪心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投入作品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自己的口碑和形象,不能操之过急。
之前惊呼着y世代即将接班婴儿潮一代冲击美国市场的,是这群媒体;现在劝告着y世代脚踏实地回归现实的,还是这群媒体。
是非黑白,全凭媒体记者的一张嘴皮子。
不管如何,“白雪公主与猎人”
的首映票房数据令人大失所望之后,讨论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持续升温,媒体们纷纷开始呼吁年轻一代尚未成熟,还需要继续打磨;这也让人们进一步地降低对“明日边缘”
和“超凡蜘蛛侠”
的期待。
尤其是“明日边缘”
没有粉丝基础,没有票房号召,甚至就连宣传噱头都相对薄弱。
降低期待?
上映之前,“明日边缘”
的媒体预测票房就只有两千五百万而已,如何再继续降低期待?
难道再次将预期值下调至两千万?
还是两千万以下?
这对于一亿三千万制作成本的“明日边缘”
来说,几乎是在上映之前就宣告了惨败结局?
媒体的预测票房数据着实太过糟糕,一片唱衰声不绝于耳,这也引发了堂吉诃德们的强烈不满,甚至在网络之上引发了骂战。
伴随着“白雪公主与猎人”
的首映失利,争辩和对骂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还越演越烈 就连“白雪公主与猎人”
都失败了,“明日边缘”
就更加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这是旁观吃瓜群众的观点,堂吉诃德们不得不挺身而出、据理力争。
但如果蓝礼阅读了媒体预测的票房数字的话,他则会笑容满面地表示赞同,甚至是惊呼媒体预测的准确和专业。
上一世,汤姆-克鲁斯版本的“明日边缘”
,首映票房两千八百万,最终北美累积票房勉强过亿。
换而言之,媒体的预测数字其实是没错的,果然足够专业。
那么,这一世呢?
面目全非,甚至就连档期都完全改头换面,“明日边缘”
的首映票房又将如何呢?
嘴巴上,媒体们都在纷纷嚷嚷着减压,降低期待;实际上,压力和重担却在悄无声息地加重,整个电影产业的从业人员们都紧绷了起来,六大电影公司更是气氛凝重。
不是因为某一部电影的成败,而是因为整个市场的低迷。
人人有责。
自“复仇者联盟”
揭开今年暑期档的大幕之后,以历史性的成绩数据开局之后,北美暑期档已经迎来了四连扑: “黑影”
、“超级战舰”
、“黑衣人3”
、“白雪公主与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