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各持己见(1/2)
“星际穿越”
媒体综评正式火热出炉。
差评,一个。
中评,十个。
…… 满分,十个。
好评,二十八个。
…… 暂时不看评论内容,单纯从数据对比就可以感受得到,“星际穿越”
延续了内部试映期间的口碑走向,在模棱两可、暧/昧不清的整体格局下,对于诺兰和蓝礼的好评还是占据了上风不管个人观感到底如何,还是不可否认,作品的完成度依旧值得肯定。
细细浏览评论内容之后,逐渐就可以发现,影评人们的主要争议还是围绕着“亲情的主旨”
是否足够:太过戏剧化了?
太过小家子气了?
太过狗血煽情了?
还是说,情感就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回归人类本身就是正确的?
讨论和反思的触发点已经处处可见?
这也是区分中评和好评的界限。
撇开主题核心的争论不说,其实四十九家媒体之中的四十八家都达成了诸多共识: 视觉特效确实恢弘,太空影像确实惊艳,音响音效确实精彩,演员表演确实不俗……整体大抵就是如此,诺兰还是再次展现出了自己对镜头、对画面、对剪辑等多方面的敏锐天赋,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唯一遗憾也最为有趣的一点就是:诺兰不擅长调/教演员的缺点,再次被暴露出来。
当初“蝙蝠侠:黑暗骑士”
的希斯-莱杰完完全全就是依靠演员自己的诠释演绎,他所饰演的小丑一角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凭借着超级英雄电影斩获奥斯卡表演奖项的演员,但诺兰的功劳着实有限。
此次也是如此。
“星际穿越”
的整个主题核心都落脚于情感,这也使得演员表演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遗憾的是诺兰不具备调/教演技的能力,最终只能依靠演员的自我发挥来完成角色,这也是他依赖于强大卡司的原因。
蓝礼-霍尔,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迈克尔-凯恩……这是非常强大的演员阵容,一共收获了十四次奥斯卡提名,以及四座小金人奖杯,他们的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表演的口碑却稍稍有些不同,有人赞不绝口,也有人疯狂吐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无法统一。
每位演员都拥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可是诺兰却没有能够寻找到相同的节奏,把所有表演都串联起来,这也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难免出现失衡,尤其是表演力量和节奏的差异,往往容易让角色的情感如同跷跷板一般地起起落落,无法形成统一,这也进一步放大了情感的戏剧性,导致了“肥皂剧”
的强烈指责。
结果自然就是有人喜欢有人吐槽了。
不过,“播放列表”
的詹姆斯-罗切势必不会同意其他影评人的观点: “也许’星际穿越’不是完美的,但蓝礼-霍尔再次证明了自己是。”
“这绝对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佳作品,距离最佳还有不少水准;但无疑,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跳出自己安全领域的一次探索,试图拓宽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挖掘,而这次探索之所以能够成功,唯一的原因就是蓝礼-霍尔!”
“霍尔霍尔霍尔!
蓝礼-霍尔再次证明了自己就是当代最出色的演员之一!
大屏幕之上出现的每一个眼神都生动诠释出了情感的变化,他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真正的生命力,难以想象,缺少了蓝礼-霍尔的’星际穿越’将会是什么样的。”
“我真心不想要再继续称赞蓝礼-霍尔了,那些赞美之词已经让人耳朵长茧,甚至开始让人感到厌烦。
但事实就是,霍尔再次证明了自己在三十岁以下的演员中,他是不可取代的。
细腻而深刻的表演真正诠释出了奥赛罗的浩瀚。”
“如果这个世界上,挑选一位演员,坐在镜头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足足九十分钟,而观众必须坐在原地观看完毕。
我的第一选择永远都是蓝礼-霍尔!
有人注意到蓝礼-霍尔在开场阶段的一个停步和一个转身吗?
那就是故事。”
“全片最喜欢段落:蓝礼-霍尔的眼神。
整部电影最重要的数次转折里,蓝礼-霍尔的眼神都成为了整个大屏幕之上的点睛之笔,简约而深刻,点到为止却充满力道。
老实说,我想不到更加出色的词汇来形容他了。”
“能够在一部商业电影作品里,超越导演和特效的掩盖,奉献出锋芒毕露的深刻表演,上一次也是出现在诺兰的作品里,那位演员叫做希斯-莱杰。”
…… 詹姆斯-罗切不喜欢蓝礼的表演,不是因为蓝礼的表演令人失望,而是因为“星际穿越”
和“地心引力”
的同质性,他期待着蓝礼能够突破自己;但显然,詹姆斯-罗切的想法没有能够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与支持。
赞扬!
赞扬!
还是赞扬!
一个接着一个,简直停不下来,即使是给予了中评的媒体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考虑到这是一部商业电影,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那么,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仇恨者们势必认为,这又是一部套路化的“商业吹捧”
,也许蓝礼的表演确实不俗,但商业电影的重点怎么可能是表演呢?
可以是特效,可以是故事,可以是主角魅力,但……表演?
这确定不是玩笑吗?
支持者们却不会在乎,因为蓝礼已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出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此前在“速度与激/情5”
和“明日边缘”
之中,蓝礼的表演就备受赞誉,那么在“星际穿越”
里又为什么不行呢?
也许其他演员在商业电影里的演出没有能够彰显光芒,但不代表着蓝礼也不行,更何况,“地心引力”
的案例就在不久之前呢。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综评也再次展现出了专业影评人不为所动的坚定撇开颁奖季里的负面言论不说,其实影评人们对于“地心引力”
和“醉乡民谣”
的肯定观点从来都不曾改变过,这也是蓝礼能够连续第四年赢得奥斯卡提名的强有力支持点,现在,影评人们也依旧保持了相对客观,为蓝礼送上赞誉。
经历了颁奖季的低谷,又经历了奥斯卡的错过,人们更多还是在期待着圣丹斯电影节上备受瞩目的“爆裂鼓手”
,期待着这部作品成为蓝礼展现演员魅力的闪光时刻;但谁能够想到,“星际穿越”
在暑期档就率先完成了如此壮举,以商业电影的外壳展现出了蓝礼对表演的强大掌控力,再次赢得一片掌声!
回暖势头居然来得如此之快!
但认真想想,严格来说,其实蓝礼从来都不曾真正跌入低谷或者陷入困境,那么,“回暖”
也就无从说起了。
“星际穿越”
的赞誉和追捧,更多是短暂的颠簸和坎坷之后,重新给予了蓝礼应得的待遇,这才是更加恰当的说法比起回暖和上升来说,以蓝礼现在的业内地位来说,持续“突破”
的空间着实有限,重回原本位置,这就已经足够了。
从差评和中评的混乱,到好评的热浪,“星际穿越”
的媒体综评在万众瞩目之下闪亮登场,四十九家媒体的综合评论最终落脚于七十九分,遗憾地没有能够迈过八十分门槛,跻身“优秀”
行列,这也是蓝礼自“超脱”
以来,媒体综评最低的一部作品。
但是,七十九分真的太低了吗?
准确来说,应该是蓝礼的作品好评标准太高了,横向比较诺兰的其他作品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记忆碎片”
,八十分。
“致命魔术”
,六十六分。
“蝙蝠侠:侠影之谜”
,七十分。
“蝙蝠侠:黑暗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