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青萍峰上(2/6)
青同更为讶异,苦笑不已,自嘲道:“就算你说得真心实意,我自己也不信啊。”
陈平安微笑道:“在这件事上,你可以相信,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青同道友只管放心,也不用担心跌入个是非窝,我会跟崔东山他们事先说好,保证不能因为你的境界和身份,就将你牵扯到任何宗门事务里边,所以你只需要以半个山外人的身份,多加留心青萍剑宗一年年的发展态势,只要有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哪怕嘴上说不出哪里不对,都可以与崔东山,或是以后第二任宗主曹晴朗主动提出来,完全不用计较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
青同点点头,“只敢保证会尽力而为,我不作其他任何承诺。”
陈平安笑道:“那就一言为定。”
一行人走到景星峰之巅,天清气朗,山青月白,环顾四周,心旷神怡。
因为陆沉的评价,将碑文形容为存神去形的“某种仙蜕”
,陈平安这次就又多看了几眼那块石碑。
一位儒衫青年,从石室内快步走出,作揖道:“先生,陌生前辈。”
果然如陆沉所料,曹晴朗所结金丹,品秩介于一品和二品之间。
丹成一品,是飞升资质,比如早年皑皑洲的韦赦,还有青冥天下的雅相姚清,都是如此。
但事实上,许多如今屹立于天下山巅的大修士,多是丹成二品, 陈平安欣慰笑道:“丹成二品之上,大气象。
比先生当年结丹,强太多了。”
然后陈平安开始介绍身边的青同,“这位道友,道号‘青同’,是桐叶洲本土修士,飞升境。
因为道号,与我们青萍剑宗名称里边,都带了个‘青’字,青同道友觉得是一桩难得碰到的缘分,被我数次邀请,所以会担任青萍剑宗的记名供奉。”
曹晴朗再次作揖行礼,“晚辈曹晴朗,见过青同前辈。”
青同点头致意,面带微笑,心中小有腹诽,隐官大人真是张嘴就来啊。
陈平安说道:“青同道友的境界、资历,都明明白白摆在那边,只因为米裕已经是内定的首席供奉了,青同道友就只能屈居次席了。”
青同无言。
自己这就是次席供奉了?
这不就很一言堂吗?
曹晴朗笑容和煦,道:“毕竟我们青萍剑宗,还是个剑道宗门,就只能委屈青同前辈了。”
青同笑道:“谈不上委屈,能与青萍剑宗结缘,荣幸之至。”
不敢有半点委屈。
何况身边小陌,一位飞升境圆满剑修,如今不也才是个落魄山的记名供奉,还不如自己,至今都没个次席位置呢。
一袭白衣眉心有痣的少年,风驰电掣御风而来,身形飘摇落定时,两只雪白袖子猎猎作响,作揖道:“拜见先生。”
崔东山刚刚起身,便有一个扎丸子发髻的年轻女子,带着一个黑衣小姑娘赶来景星峰。
原来是崔东山察觉到先生一行人的踪迹后,就去敲门,让大师姐裴钱,喊上了本就在屋内一同围炉熬夜守岁的小米粒。
小米粒雀跃不已,报喜道:“好人山主,余米已经破境嘞,是那当之无愧、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米大剑仙了!”
陈平安故意流露出满脸意外的神色,赞叹道: “厉害厉害。”
青同内心微动。
那个剑气长城的米拦腰,仙都山的首任首席供奉,竟然已经是一位仙人境剑修了?!
陈平安弯腰揉了揉小米粒的脑袋,“是不是经常为米大剑仙守关?”
小米粒咧嘴笑道:“么的么的,偶尔偶尔。”
小米粒伸手挡在嘴边,与好人山主悄悄说道:“余米说啦,闭关过程可凶险可凶险,就是每逢道心不稳之际,就时常想起隐官大人在战场上的临危不乱,心就定了,这才侥幸破境,所以余米跟我反复念叨,这次能够打破瓶颈,活着出关,除了要由衷感谢太徽剑宗的刘宗主,剩下大半功劳,全是拜隐官大人所赐呢,与他自身修为,剑心啥的,一颗铜钱关系都没有。”
陈平安气笑不已,脱口而出道:“放他娘的屁。”
小米粒挠挠脸。
陈平安立即和颜悦色起来,“先别管他,咱们回密雪峰。”
青同默然。
至于落魄山的风气如何,因为先前梦中神游,陈平安选择过家门而不入,所以青同始终未能亲身领教一二。
不过小陌的言行举止,已经让青同做好心理准备了,只是就目前情况看来,好像还是不太够。
陈平安又帮忙介绍起了青同。
之后又有两道身形,从大渊王朝境内那座鬼城内化虹御风而来,是钟魁和那个自称姑苏的鬼仙庾谨,陈平安只得再次介绍起青同的身份,不过略去了镇妖楼和青同的境界一事,不是信不过钟魁,而是信不过那个看上去油腻的胖子,一个差点比大骊宋氏更早完成一洲即一国壮举的帝王雄主,史书上所谓的“丈夫持白刃,斩落百万头”
,可不是什么溢美之词。
钟魁看了眼陈平安。
陈平安点点头。
钟魁偷偷竖起大拇指。
陈平安也朝钟魁竖起大拇指。
相逢莫逆于心,只在不言中。
都不差。
因为两个朋友,就像一个负责开辟道路,一个则负责帮忙护道。
陈平安也亲眼见识到了钟魁在鬼道一途的某种“无敌之姿”
。
开路不易,护道更难。
整个桐叶洲西北地界,钟魁几乎是全凭自己,就以一种类似白也当初在扶摇洲“剑化万千”
的壮观手段,一人身形道化在无数条路上,帮着无数鬼物阴灵指引前行方向,同时抵挡天地间的罡风,强行压制沿途仙府练气士与各路山水神灵,对孤魂野鬼的先天压制,护送他们走入一一扇扇通往冥府的大门内,那绝对是飞升境修士都无法做成的壮举。
与此同时,钟魁还亲自走了一趟黄泉路,无需他觐见酆都那一尊尊“府君”
,就直接下达了一道道法旨,严令道路之上的冥府胥吏、鬼差和数量众多的牛头马面,不得擅自鞭笞任何一位入境鬼物,关键是整座地位超然、甚至可以无视文庙、白玉京礼仪规矩、道尊法旨的酆都,好像对此没有任何异议,都等于是默认了钟魁的僭越之举。
所以在新旧交替的这个深夜,对于整个桐叶洲的修道之人,三座儒家书院,各国帝王将相,还有山水神灵,可能都会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其实在钟魁动身时,连带着胖子庾谨,也跟着跑了一趟远门,以至于庾谨的一身天地灵气,都消耗殆尽了。
对鬼仙庾谨来说,算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护道。
等到返回那座空落落再无一头孤魂野鬼的破败鬼城内,胖子累瘫在地,谈不上有多少成就感,也难得没有跟钟魁喊冤叫苦。
一个精疲力尽的胖子,躺在地上,只说了一句肺腑之言,略带自嘲道:“没想过我这辈子,除了杀人,还会做这种事情。”
被钟魁带来仙都山的胖子,来时路上还在那边絮絮叨叨,埋怨钟魁不晓得心疼人,就是头拉磨的驴,这么使唤,都给累死了。
只是等到庾谨来到景星峰,只觉得不虚此行,顿时眼睛一亮,因为瞧见了那位一身碧绿法袍的漂亮女子。
胖子有点由衷佩服陈平安了,黄庭,叶芸芸,再加上那个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泉女帝陛下,个个都是大美人。
沾花惹草,太不像话。
趁着陈平安跟钟魁在那儿闲聊,胖子屁颠屁颠挪步走向那位仙子姐姐,“小生姓庾,名姑苏,与陈山主是莫逆之交,不知姑娘除了道号‘青同’,姓甚名甚,祖籍何地,如今家住何方,可有师门山头,小生最喜游山玩水,愿意与青同姐姐,在观礼结束后一同下山,顺便见一见长辈。”
青同其实不太愿意搭理这头鬼仙。
因为庾谨之前跟着钟魁在桐叶洲瞎逛荡,青同是扫过这对主仆几眼的,对庾谨十分知根知底。
至于被这个胖子误认为是女修,青同倒是没什么芥蒂。
庾谨微笑道:“小生不才,只是恰好对诗词一道,还算有几分心得体会,比如瞧见了姑娘,美若画卷,恰似一位桐荫仕女小立明月中,便有‘风过梧叶绿生凉’一语,有感而发……说出来怕吓到姑娘,实不相瞒,小生其实是鬼物了,只是姑娘莫要对此伤感,小生在世时,曾经作诗数万首,如今改弦易辙,转入诗余词道了,一看姑娘雅致,就是精于此道的林下人物,例如小生最近填词,有那溶溶月,淡淡风,柳絮傍梨花。
只是总感觉此语中的这个傍字,意犹未尽,似乎难称最佳,姑娘以为然?
若是换成拂字,清风拂面之拂,会不会更好些?
如果再换成搀扶之扶,是不是余味最长?”
青同被烦得不行,只得以心声嗤笑一句:“庾谨,你那些不堪入目的打油诗,我还是看过一些的,要说谋朝篡位,带兵打仗,你是世间第一流的人物,可要说这种作诗填词的勾当,你好像连末流都算不上。”
庾谨眼神哀怨,斜瞥一眼陈平安,悻悻然道:“某人真是与青同姑娘交情不浅,什么都往外说。”
崔东山开口问道:“先生,不如先去密雪峰休息,到了庆典前半个时辰,我再让小米粒通知先生?”
小米粒深呼吸一口气,使劲点头,攥紧手中行山杖和金扁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陈平安笑道:“只需要打个盹,眯会儿就行。”
崔东山说道:“那我就与先生一边下山,一边谈点事情?”
之后曹晴朗他们,就各自返回仙都山密雪峰的宅院。
小陌独自回了山脚的落宝滩,裴钱会安排青同住处。
不过陈平安留下了小米粒,陪着崔东山一起散步下山景星峰。
崔东山确实有几件事,要与先生好好商量。
第一件事,就是要不要在桐叶洲中部,开凿出一条崭新大渎。
先前在老将军姚镇的屋子那边,蒲山云草堂那边,也有此意。
不同于宝瓶洲,桐叶洲历史上是有一条旧渎的,只是时过境迁,被一洲中部沿途王朝、各个小国城池、仙家府邸,早已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修旧如旧,意义不大,旧不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