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七)(6/8)
青同神色别扭。
陈平安说道:“当然遇到一些为老不尊,尤其是喜欢倚老卖老的,客气一番,意思意思,该有的礼数到了,就不用太客气,毕竟都是修道之人,年纪和道龄,当不了饭吃。
前辈以为然?”
小陌微笑道:“青同道友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答一句‘深以为然’。”
年轻隐官立即唉了一声,尾音上扬,“怎么跟又是道友又是故友的青同说话的。”
小陌点头道:“下次注意。”
青同可不想有什么下次,立即转移话题,“你们离开此地后,等到宗门庆典结束,不妨直奔吕祖家乡所在的黄粱国,按照老观主的说法,那部剑诀,大道直指金丹。”
见那陈平安似乎没什么兴趣,青同继续好言相劝道:“此事不算强求,既然吕喦都直说了,那么你就已经是有缘人之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说到这里,青同只觉得别扭万分,只得打住话头,换了个说法,“你们仙都山,是一座剑道宗门,如果能够得到这份机缘,再加上你得自埋河祈雨篇的道诀,相信落魄山和仙都山在未来两三百年之内,地仙数量,可能说是雨后春笋的景象,有点夸张了,但是比起中土神洲的一些顶尖宗门,无论是数量,还是成色,都不会相差太多。”
陈平安笑道:“浮萍聚散,一切随缘。”
之后陈平安补了一句,“梦醒之时,黄粱未熟。
真真假假,好好坏坏,说不准的。
就像此时此刻,你青同如何确定,自己不是还置身于邹子给你制造的幻境天地中?”
青同笑了笑,显然是觉得这种无稽之谈,交给那些忧天之辈去自扰就好了。
陈平安将那片金黄落叶随手一抹,同样归于远处落叶中。
接下来的两张叶子,是数种暗示,比如将落叶前后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一页老黄历。
大旱加洪涝。
远古那场引发天崩地裂之乱的水火之争,人间生灵涂炭,死伤无数。
此外蛮荒天下的妖族大军,将一洲山河席卷而过,山河陆沉,礼乐崩坏,再无纲常。
不管如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陈平安来得晚了,就注定救之不及,生死有命。
至多就是学那祈雨官员,事后补救一番,而且未必能够成事。
而且青同又有一番“题外话”
,因为恰恰是这场降雨,便是那“一郡之地,岁大涝,居沉于水”
的原因所在。
天庭倒塌,天道崩坏,因你“这个一”
的袖手旁观而起,难道你如今才想到要来收拾自己一手造成的烂摊子?!
莫不是文海周密的登天离去,三教祖师的散道,都在你的算计之中?
这一切的因果循环,相隔万年,其实都被“言尽天事”
邹子早早给算中了,说准了?
不然当初那场水火之争,你难道拦不住?
即便拦不住,为何连出手阻拦一二都不肯,反而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
这就是青同毫不留情的一种嘲讽了。
至于那位大旱之中的祈雨官员,手捧那封出自陈平安之手的祈雨文,开篇就是那句“雨师风伯,雷君电母,听我敕令,违令者斩。”
其实等到当时青同远远看到这一幕,说实话,其实那一刻,青同何止是道心震颤,都快吓得肝胆欲裂了。
想那万年之前的那段漫长岁月里,那个一,可是至高中的至高存在。
只是没有任何一位人间人,可能也没有任何一位神灵,知道这个存在到底在想什么。
最接近某个真相的,兴许只有那位道祖?
陈平安低头看着那两张落叶中一幅幅画面,突然笑道:“青同前辈,好像很擅长调侃他人?”
青同皱眉道:“此话怎讲?”
先前在其中一幅画卷中,陈平安是当了一回负责治水的郡守。
寒族出身,年纪轻轻,金榜题名,尚未娶妻。
无一例外,都契合陈平安的履历、处境。
陋巷出身,最终身居高位,成为那末代隐官,坐镇避暑行宫,蛮荒天下大军攻城,如洪水滔天。
不得不四处化缘,就像那五十四条跨洲渡船,倒悬山春幡斋, 虽然与那宁姚是天下皆知的一双道侣, 却始终尚未正式娶妻,等等。
不全然相似,可只要细心探究,却都有种种共通之处。
此外陈平安遇到那位赋闲在家的文人,言之凿凿,说那科举制艺文章做得好,再来做其他事情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不然就都是些野狐禅和邪魔外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为什么,做官吗?
封妻荫子?
山上术法万千,唯有剑修一道,如世间百业中的读书,睥睨天下,蔑视旁人。
何尝不是青同在借机冷嘲热讽那自恃“一剑破万法”
、便目无余子的的剑修?
处处含沙射影,另有所指。
比如那座高门府邸,象征着曾经的剑气长城。
而剑气长城的宁姚,就是那个可惜不是男儿身的女子,所以入赘府中的那个女婿,之所以是“门当户对的,也是有才情的”
,当然是因为此人的身份,是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是崔瀺、左右他们几个的师弟,所以老大剑仙,对此人是颇为看重的,而“偏偏不肯举业”
一语,是暗示陈平安当时不是剑修…… 青同有些心虚。
怎的,这也能猜得到自己的心思与用意?
这次又轮到小陌如坠云雾了。
心肠能如此弯绕的,不是心思海底针的女子,就是……我辈读书人了。
陈平安瞥了眼对面的青同,当下其实是个女子?
至于最后那一幕,郡守大人推门而入,将桌上那盏油灯挑去一根。
大概是青同这个对剑修怨气不小的,依旧是在拐弯抹角说老大剑仙与自己了。
是说老大剑仙晚节不保,竟然只能临终托孤给一个到剑气长城没几天的外乡人?
结果到头来,那个躺在病榻上一言不发的老人,就像那个在战场上一剑不出的陈清都。
最终就只能留下半座剑气长城?
陈平安双手笼袖,笑眯眯道:“你又不是骂我,只是在这儿骂一个已经作古的老大剑仙,我不生气,怎么可能生气呢,犯不上,没必要。”
“就像在剑气长城,任何一个活着的下五境剑修,都可以随便调侃宗垣不如自己。”
“对了,青同前辈,你没有骂我吧?”
青同默不作声,不承认不反驳。
小陌觉得这家伙先前就该听自家公子的劝,别节外生枝,就让公子返回仙都山得了。
让青同稍稍松口气,因为陈平安已经主动推开那两张落叶,换成了下一幅画卷。
陈平安问道:“是善意的提醒?
仍然是邹子的安排,还是你自己的本意?”
青同给了一个含糊说法,轻声道:“大势所趋,是谁的意思,并不重要。”
陈平安讥笑道:“还想不明白吗,这是邹子对你的提醒。”
画面上,是身为战主的一方霸主,一场有关是否“仁义”
的半渡而击。
青同后知后觉,道心一震。
青同原本认为这张落叶,是说那三教祖师一旦散道,就是一场万年未有的崭新格局,群雄并其,共同争渡。
肯定会有飞升境和十四境大修士,做出那种坐断津流、甚至是过河拆桥的拦路举动,在自身大道之上,打杀一切有可能与自己起大道之争的修士。
只是再想到先前陈平安的飞剑传信,青同便忍不住背脊生寒。
陈平安冷笑道:“难道你跟邹子打交道,就是干脆躺在地上装死,听天由命了?”
接下来的画卷,有一双缠绵悱恻的才子佳人,大概世间一样的花好月圆人长寿,一样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是走在不同的相思路上。
其实在陈平安当那之水的一地郡守时,或四处奔走化缘,或微服私访,算是“体察民间疾苦”
,曾经看到一个穷酸老书生,回家之时,黄昏里路过街口,看见个摆了个熟食案子,老先生走出去很远,反复念叨着行不得行不得,我一个读书人,怎好亲自上街去买东西呢。
等走到了家门口,实在嘴馋得紧,看了眼天色,等黑了,认不清人时……只是再一想,月亮大明起来,又认得清人了,不如稍等暮色月又未起时,倒还天黑些……最终老书生便去屋子提了个篮子,快步走出,在那熟食案子,也不敢如何争执价钱,买了一篮子回来,骂那商贾真是黑心,真真比这天色都要黑了…… 也曾看到一个不小心丢了工钱的男子,坐在街旁,离着家里还有些距离,使劲打自己的耳光。
一旁不远处,又有一帮年轻年老的赌鬼们在那儿赌钱,赚那些如流水过家门留不住的银钱,大声吆喝声响,与耳光声并起。
之后那个老和尚在大殿内,劈砍佛像作取暖的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