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四章 天下一词(3/6)

虽然魏晋与宗主先后说了两次,他不在山中修行时,祖师堂那边可以随便处置这棵“长情”



事实上,魏晋在风雪庙修行的岁月,在第一次下山之后,加在一起的天数,屈指可数,不然也不至于连那次元婴境的闭生死关,魏晋都不在自家山中。

以至于魏晋忍不住猜想,是不是风雪庙本就不愿意出售万年松,故意拿自己当挡箭牌?

上次返回风雪庙,魏晋就有了个念头,收个名义上的弟子?

自己再对风雪庙不亲近,可是神仙台一脉总得香火传承下去。

所以之前在剑气长城重逢,魏晋这个落魄山客卿,让山主帮忙留心一下,有无合适的剑修胚子。

魏晋就一点要求,修行资质可以一般,但那个孩子必须是宝瓶洲本土出身。

毕竟是首徒。

至于未来的关门弟子,魏晋当然还是要自己挑选的。

所以在让陈平安帮忙挑选弟子之外,还与陈平安商量一事,如果对那棵古松有想法,就自己去与风雪庙开口购买,再说他魏晋是已经答应此事的,所以只要风雪庙没意见,落魄山又出得起那笔钱,就可以价格古松迁徙到落魄山中。

不过陈平安没有这样的想法,当然不是不眼馋不心动,而是风雪庙极有可能,在等待那棵万年松的炼形成功,可能会一步登天,跻身上五境,然后名正言顺成为风雪庙的护山供奉。

尤其是正阳山的搬山老猿一死,宝瓶洲再次空缺一位上五境精怪,风雪庙就更不可能售卖那棵大道有望的万年松了。

何况古松既然名为“长情”

,肯定还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大道渊源。

陈平安自然没必要去风雪庙那边自讨没趣。

醴泉渡船那边,甘怡久久没有收回视线。

如今一洲修士都在遗憾一事,可惜风雪庙的魏大剑仙,没有为宝瓶洲从剑气长城带来一两个剑仙胚子。

不管浩然天下的其余七洲,如何看待这些来自异乡的孩子,只说宝瓶洲和北俱芦洲,他们可以横着走。

南北相邻两洲的山上修士,皆是他们的护道人。

甘怡其实刚才很想问个问题,陈山主的落魄山,有无来自剑气长城的年少剑修,在山中修行。

只是这种事情,她都不是什么剑修,自然不宜问出口。

挪步前,甘怡嫣然一笑,风情万种。

哈,隐官大人坐过自家渡船了。

回头就可以与旁人炫耀几分了。

喝酒去。

———— 大骊京城,清晨时分,鸿胪寺序班荀趣,再次来到人云亦云楼这边,又为陈先生送来一些朝廷六部衙门的邸报。

陈平安昨夜返回京城后,发现宁姚还在客栈屋内闭关,陈平安就在书楼这边看了一宿的书,小陌则悬挂那块无事牌牌,再施展障眼法,随便逛了一趟灯火如昼的京城,返回小巷后,就待在外边的院子,编织了几件青衣法袍。

担心跟着公子到了落魄山那边,见面礼准备不够。

陈平安带着小陌走出巷子,去见荀趣。

荀趣发现今天陈先生身边,比上次多出了个年轻相貌的随从,荀趣只知道对方叫小陌,是落魄山的供奉。

是个瞧着很亲善随和山上仙师。

陈平安将邸报收入袖中,按照约定,要与荀趣去逛一处京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一行人徒步来到一里多长的两侧街道,善本书籍,历代字画,笔墨纸砚,奇珍古玩,无所不有。

这里以前是一处官窑,专门为大内烧造琉璃瓦、青金砖。

如今在这条街上,两三百年的老店铺,比比皆是,这就有一点好,都讲究回头客,谁都不愿意砸了自家的金字招牌,即便难免有些店大欺客,可是赝品假货极少,这处京师雅游之地,说到底,就是兜里没点钱,腰包不够鼓,来了这边,就只能干瞪眼,注定空手而来空手而归。

陈平安得了荀序班的眼神暗示,买下那三本心仪书籍,皆纸如白玉,可算善本。

寻常读书人,就像路上瞧见了貌美女子,就真的只能看看了,摸不得。

陈平安最后送给荀趣六本书。

三本记在鸿胪寺账上,约莫两百八十两银子。

另外三本是陈平安自掏腰包,送给这位与曹晴朗是科场同年的年轻官员。

在返回人云亦云楼途中,荀趣犹豫又犹豫,还是以心声问道:“陈先生就不好奇我为何是一位修道之人?”

当然以陈先生的修为和眼界,肯定早就看穿了此事。

陈平安笑道:“各自福缘,不必深究。”

三十来岁的观海境,其实境界不低了。

在以前的宝瓶洲,中五境修士,都是神仙、大妖了。

陈平安忍住笑问道:“难道不知道曹晴朗,与你是一位同道中人?”

荀趣呆滞无言,摇头道:“一直没有看出来。”

陈平安说道:“也好,以后你们再重逢,就可以多出个话题了,聊聊修行事。”

荀趣忍不住小声嘀咕一句,“好家伙,跟我装穷!”

见陈先生投来眼神玩味的视线,荀趣有些难为情,“陈先生,跟曹晴朗不一样,我是真穷,打小就留不住钱的那种人。”

陈平安打趣道:“说到底你还是官员身份居多,文章憎命达,没钱好啊,以后妙笔生花,顺便当个大官,将来我再来京城这边,也有个官场靠山。”

荀趣哑然。

不像科举同年的好友曹晴朗,荀趣虽然是二甲进士出身,不过名次很低,所以官场起步就低,不然也不会被丢到鸿胪寺这个六部之外的小九卿衙门。

荀趣还真不觉得自己能当什么大官。

而且即便官帽子再大,在陈先生这边,管用?

荀趣再次犹豫许久,“我的师父,说他很早就认识陈先生了。”

陈平安笑道:“能不能问问是哪位高人?”

荀趣说道:“师父是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

陈平安立即恍然,原来如此。

大骊官场的众多郎官里边,以三个位置最为权重,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与礼部祠祭清吏司,虽说只是正五品的官身,但是权柄极大,尤其是荀趣的传道人,这位礼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大人,还管着大骊所有山水神灵的功过考评,所以在山上有那“小天官”

的美誉。

这位在这个官位上趴窝多年的老郎中,好像与冲澹江水神李锦是故交。

最近一次露面,是亲临红烛镇,找那个惹出麻烦的玉液江水神娘娘的麻烦。

只是这种官员,类似家乡的那个督造官曹耕心,落魄山都不适合主动结交。

在陈平安看来,一个人所谓的“明事理”

,不过就是个“知而止”



既在于知道什么,又在于不做什么。

荀趣陪着到了陈平安走到一处小巷附近的客栈门口。

荀趣一路行来,都是在回想鸿胪寺卿的那番言语,以及问了两次同样的问题。

国师崔瀺,对关老爷子的吏部,还有礼部,好像一直都不太上心。

至于鸿胪寺这样的冷清衙门,就更不露面了。

但是国师大人对兵部的武库司,以及户、工部诸司,历来极为关注。

所以武库司郎中,被说成是一个最容易丢官、甚至是掉脑袋的位置。

此外据说连户、工两部主事这样的小官,国师都会亲自审查履历,芝麻官尚且如此,就更别提两部郎官的升迁、外放了。

荀趣现在不敢确定一事,自己因为师父的关系,在鸿胪寺的官场作为,是否早就落入了国师眼中?

陈平安将那只装有传信飞剑的木盒归还荀趣,笑道:“与鸿胪寺两次借阅的邸报,我离开京城之前,会交给看守巷子的刘袈,回头荀序班直接跟他讨要就是了。”

荀趣作揖致谢。

因为知道陈先生这是帮自己在京城,不显山不露水地多出一条道路。

一个负责看守国师宅子的修士,看似荀趣认不认识,是否熟脸,好像根本不重要。

可其实很重要。

小陌今天是买书最多的那个。

他昨夜就去了趟公子推荐的那处仙家客栈,跟山上渡船一样,都会有个类似当铺的地方,方便下榻客栈的练气士折算神仙钱。

小陌就将公子赠送自己的三颗小暑钱,悉数折算换成雪花钱和一大摞银票,以及一些行走江湖必需的金叶子、银锭。

尤其是小陌专门请求那座客栈,务必帮忙给自己一大兜的金瓜子。

因为到了落魄山,此物有重用。

起先那个自称是客栈掌柜的女子鬼修,还不太情愿,因为金瓜子这种花俏东西,确实不算常见,多是富贵人家长辈给晚辈的赏赐之物,别说山上修士,就是江湖中人,出门在外,谁用得着这玩意儿。

只是等那个名叫小陌的年轻修士,说自己是陈山主的随从,改艳二话不说,熔化了十数只金元宝,亲手捏出了一兜的金瓜子,她最后还死活不肯收钱。

今天除了诸子百家的经典,小陌还买了不少杂书。

大家诗集,文人笔记,志怪,甚至连一些抄录编撰成书的科场文章,以及一些被说成是科场上“武功秘籍”

的制艺书籍。

陈平安调侃道:“怎么,还想通过科举一途当个官老爷?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