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鱼如龙(3/6)
姜尚真好奇问道:“兴师问罪?
会不会过了?
显得我们落魄山咄咄逼人?”
这种事情,他姜某人女人缘好,又身为首席供奉,理当为山主排忧解愁啊,悄悄去趟水府拜访水神娘娘,花前月下,也就几杯酒的事情,岂不省心省力,还不落旁人话柄。
崔东山白眼道:“我先生是谁,读书人!
打打杀杀算什么,会这么大煞风景吗?
兴什么师问什么罪,远亲不如近邻罢了,先生就只是串门而已,冲澹江水神庙那么些灰色勾当,先生只需要随便挑选其中一件小事,再与那位水神娘娘当面闲聊,最后来个盖棺定论,‘此处似有不妥。
’那么就一切足矣。”
“面子已经给了她,落魄山也表现出了既往不咎的诚意。
她又不笨,肯定听懂我家先生的言下之意,反正与她干系不大,可之后从水府大小官吏,到祠庙那边挣钱娴熟的三教九流,就要日子难熬了。”
跟陈平安在养云峰拿捏那个客卿崔公壮,是差不多的路数。
我盯着你一个,你去盯着自己手底的一大帮人,下边的人做事情不守规矩,如果不小心被我撞见了听说了,我与他们犯不上怄气动手,只好拿你是问。
这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在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官府历练,公门修行, 哪里不是江湖,何处不是官场。
崔东山掏出一本册子,大骊在国势最为鼎盛之时,曾将一洲即一国之内的山水神灵,重新编撰金玉谱牒,分出了九等秩。
第一,看架势是要始终空悬了,因为连同披云山在内的五岳,都只位列二。
那条齐渡的大渎公侯,暂时位置空缺,但是山上修士,心知肚明,只选一位也好,或是与北边济渎一样,选出两位也罢,都会是二高位。
五岳的各大储君之山,位列三。
铁符江水神杨花,是大骊本土境内,唯一一位跻身三的水神。
此外还有位于一洲东南的钱塘江,是那条老蛟的修道之地,位于钱塘县,名为风水洞。
以及一条旧朱荧王朝境内的雍江,郦老神仙编撰的《水经》有云,四方有水曰雍。
崔东山和姜尚真之前游历正阳山白鹭渡,就碰到了一拨与钱塘江大有渊源的养龙士。
再就是各国京城内的一国城隍,不过秩悬殊,大骊王朝的京城隍,高居三,各大藩属国四、五皆有。
一洲版图,能够跻身上三的山水神祇,不多。
绣花江水神,是四。
冲澹江叶竹青,玉液江水神李锦,都只是五。
数量最多的土地公土地婆,河伯河婆,神位都在最下三,依旧归上司山神、河神管辖,升迁贬谪仍然是在此道路,但是郡县城隍庙和武庙,都具有监察之权,反之,山水神灵,对于各级城隍爷,亦有如此。
姜尚真笑道:“这个柳老尚书,只可惜不是修道之人。”
崔东山无奈道:“他甚至与朝廷拒绝了尝试成为神灵一事,说他这种读书人,挨得了骂,独独吃不住疼,什么形销骨立,听着就渗人,与其遭罪一场再烟消云散,还不如眼一闭天一黑,此生就此拉倒。”
为大骊朝廷负责编撰一洲山河“家谱第”
之人,正是大骊陪都礼部尚书,一个垂垂老矣的读书人,柳清风。
传闻这项大骊朝廷开创先河的举措,得到了庙圣贤的赞许,极有可能在整个浩然天下推广开来,不再按照一洲各国的自行其是,一国君主和礼部衙门,就可以在各自国境内随意抬升、贬谪山水神位。
最关键的,是一位山水神祇的道德功业,会是考评极为关键的条目。
而不是只看金身境界,辖境广袤,山头多寡。
简而言之,小山可以高位,大江可以低。
而且山水秩,不再是定例,使得各方神灵无法在功劳簿上躺着享福。
姜尚真说道:“可惜了。”
崔东山叹了口气,合上册子,“这个柳先生在走出书斋之后,一辈子都在当官,殚精竭虑,休歇也好。”
姜尚真好奇道:“你之前一直想要与你先生说的那件事?
如今还是说不得?”
崔东山摇摇头,“以前是想等等看再说,如今是没必要了。”
姜尚真笑道:“那我可要多喝点小酒,听听看。”
崔东山点点头,“你与先生,是在藕花福地认识的,我先生当时境界不高,在一个四面皆敌的江湖里,你觉得走得如何?”
姜尚真想了想,“极小心极稳妥。”
小心是原因,稳妥是结果。
崔东山叹了口气,“先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就是这样了。
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一个没读过书的人,初次走远门,走江湖都是如此小心谨慎,那么其他人呢?
江湖经验更丰富的人,读过很多书的人呢?”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在某件事上,先生会跟郑居中有点像。”
姜尚真恍然道:“聪明人,哪怕对待善恶,都看得真切,很容易找出脉络,唯独瞧不起有脑子不用的人。”
姜尚真立即改口道:“不是瞧不起,是无法理解。”
崔东山摇摇头,“就是瞧不起,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只不过先生的为人处世,依旧会心怀善意,越是纯粹的弱者,越愿意给予纯粹的善意,可这期间,就像有另外一个先生,在旁观,在冷眼看着一切。”
姜尚真抿了口酒,“这要是搁放在道理上,除了自律更严,可一样容易苛求好人好事,所幸陈平安只是如此心思,不会与人多说多做什么。
可长久以往,是有问题的。”
崔东山点头道:“先生曾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点,举个例子,先生会在内心深处,天然排斥那些演义小说上的行侠仗义,甚至是反感很多看似侠义心肠的举动,因为他会觉得远远不够,会留下很多的隐患,甚至是一个结局更糟糕的烂摊子。
小宝瓶和裴钱她们,会看得津津有味,可在先生看来,翻过就算,只会觉得……”
姜尚真接话道:“一座屋子,八面漏风,天寒地冻。”
崔东山喝了口酒,转头望向铺子外边的灰蒙蒙雨幕,喃喃道:“但是,谁告诉我们,大侠做了一桩好事,必须得做到底,非要长久照拂那些脱困的弱者?
有这样的道理吗?
没有。
如果人人如此,好人会越来越犹豫,好事会越来越稀少。
这个世界,是自有规律运转不停的,是人人自有道路要走的,这就是世道。
老秀才说过,世道世道,就是我们所走之路,好走的,难走的,好走却是错的,难走却是对的,所谓幸运,就是脚下道路好走又对,所谓不幸,就是难走且错。”
崔东山用手指蘸了蘸酒水,在桌上划出四条线,从低到高,依次说道:“坏事,错事,无错,好事。
这就是先生心目中的事情,正确的高低顺序。”
姜尚真瞥了眼,感叹道:“陈平安想错了,无错二字,可比单纯的好事难太多了。”
崔东山点点头,“就是这样。”
两两沉默,崔东山也不喝酒,轻声问道:“那么先生为什么会如此想呢?”
姜尚真说道:“悲观。”
崔东山点头道:“先生是怀揣着希望远游的,但是先生,从孩子到少年,再到如今,是永远悲观的。
先生的所有梦想,不惜为之付诸万般努力,从来不辞辛苦,可我我知道,在先生心里,他就一直像是在夏天堆了个雪人。”
姜尚真笑问道:“为何如今不必说了?”
崔东山手伸出两根指,轻轻旋转酒碗,“很简单啊,如今先生,身心皆闲。
终于可以有大把光阴,在家休憩,悠悠然远游,悠悠然返乡。”
姜尚真摇头道:“悠闲?
未必,光是下宗选址一事,就要千头万绪,需要他亲自把关的事情,不会少的。”
崔东山扯了扯嘴,拍了拍算盘,“打个比方,让你这位云窟福地的主人,来这当掌柜,哪怕铺子每天人头攒动,可你的心思,闲不闲?”
姜尚真点点头,“这道理说得到门了。”
崔东山将少女花生留在了草头铺子。
骑龙巷隔壁压岁铺子就俩,代掌柜石柔,加上那个名叫周俊臣的小哑巴,当打杂的小伙计,腿脚利索,性情孤僻的孩子,哪怕在师父裴钱那边,都没个笑脸,偏偏与石柔处得很好。
崔东山从草头铺子过来这边,趴在柜台上翻看账本,生意是卖糕点的压岁铺子这边更好,贾老神仙的草头铺子,估计半年下来,一页账簿都写不满。
不过这还真不怨老神仙没本事,主要是自家山头打架,牛角山渡口的包袱斋铺子,开在小镇巷子这边的草头铺子,完全不占地利,而且铺子里边架子上边的陈设货物,不存在捡漏的可能。
来小镇这边游历逛荡的仙师,更多是喝喝黄四娘家的酒水,吃吃骑龙巷的糕点,看看龙尾溪陈氏开办的学塾,天君谢实所在的桃叶巷,那肯定说要去的,此外还有袁家祖宅所在的二郎巷,曹氏祖宅所在的泥瓶巷…… 关于此事,落魄山那边其实是有想法的,想着是不是去跟郡守府和槐黄县衙打声招呼,将那山主祖宅所在的泥瓶巷,封禁起来,小镇百姓过路无所谓,山上仙师就别随意走动了,只不过陈平安没答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崔东山手指轻敲账本,抬起头,喊道:“石掌柜。”
石柔颤声道:“在。”
崔东山啧啧道:“二十年过去了,石掌柜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可谓生财有道,竟然帮着咱们落魄山挣了这么多钱。”
其实铺子瞧着每天生意是不错,可毕竟只卖糕点,能挣多少神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