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早知会被仙字误(4/5)

魏良这辈子是第一次见到竟然有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劈开崇山峻岭一个大豁口…… 而这个人一本正经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路边狗都不咬的窝囊废,连半个修道天才都不算,只是烂大街的货色。

魏良小心翼翼将胡焦轻轻放在茅屋内床榻上,走出屋子,屋檐下放了一截粗壮枯木当长凳,他跟魏真一起坐下。

魏真轻声问道:“不去大木观议事了?”

魏良苦笑道:“陈剑仙下了一道法旨,让我跟胡焦哪里来哪里去。”

魏真笑道:“不趟浑水也不差,陈剑仙不记仇,没什么,下次喝酒,将一些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

魏良点点头,好些书中所谓的福至心灵,大概说得就是女儿这种人了,很多如自己这般聪明人的处心积虑、百般谋划,涉险行事,如履薄冰,似乎都不如她的误打误撞,自然而然,随性而为。

屋内那位真名胡焦、道号解角的龙袍少女,其实早就盘踞在南苑国皇陵之内了,等到天象变化,山蛇出身的她,便昂首拜月,不知怎么就成功汲取了一国皇陵蕴藏的不少龙气,这让察觉到真相的魏良又惊又怒,本来想着一巴掌将其拍死,只是这位太上皇又被年少时听来的某些市井老话所顾忌,家内走蛇是好事,不宜打杀,任其来去便是了,无需请也无需送……所以魏良就收敛杀心,反而丢给它一本专门记录精怪如何成道的仙家灵书,再找来树枝做笔,在地上写写画画,与它耐心解释地面上的文字与意思,山中岁月悠悠流逝,不知山外人间春秋寒暑,魏良反而不知不觉一路跻身了龙门境,只是之后魏良就停滞在此境,数次闭关结丹不成,就开始变得心烦意乱起来,难不成此生大道成就止步于龙门境瓶颈,却始终无法结金丹成就地仙境界?!

在那段心焦如焚、道心不稳的岁月里,魏良再给那条“山中长虫”

传授文字的间隙,偶尔望向总喜欢安安静静盘踞脚边的它,他总是忍不住眼神冰冷,心存杀机,心想着莫非是它的出现,争夺了皇陵一部分龙气的同时,也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气运?!

魏良思来想去,决定最后一次闭关,若是依旧无法“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

,那就怪不得自己心狠手辣了,杀蛇散龙气,再由自己吞吐龙气炼化为自身气运!

最后一次闭关,依旧未能破境结丹,只是当魏良再见那条山蛇,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它竟然已经炼形成功,成了一位赤身裸体的山野少女,见着了魏良,她指着那些自己写就的一篇道书内容,咿咿呀呀,咬字依旧含糊不清,魏良便笑着与她稽首致礼,称呼她以道友。

虽然冥冥之中,魏良可以感知到湖山派的当代掌门高君,已经抢先一步结丹了,只是当魏良见着炼形为人的它,或者说是她,魏良反而没有杀心了,只是宽慰自己一句我辈修道之人自有天意批命。

后来在魏良和南苑国朝廷的护道之下,胡焦在一处山水相依之地,现出山蛇精怪真身,成功走完一条大江,最终入大湖化为蛟。

魏良自以为是地利人和之力,实则这就是此方天地的大道,故意为她网开一面了。

正因为胡焦是人间第一场“走江”

,她才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一桩福缘。

否则在浩然天下,一条山蛇,哪怕汲取了龙气,想要走水化蛟,先前的福缘造化,都会在走水期间,转化为同等、甚至是更大的天灾地劫,非大毅力,经历大磨难,不能功成。

故而在她之后,犹有几头山泽水仙之属,想要依葫芦画瓢,凭借走水,塑造虬、蛟之身,在江渎大湖雄踞一方,开辟水府道场。

但是无一例外,都历经坎坷而功败垂成,只说其中一头粗如栋梁的巨蟒,在那浩浩荡荡走水的尾声,电闪雷鸣的暴雨天气,水边竟然直接有座陡峭山岭就那么砸下来,如大木横江,拦阻去路不说,山尖还当场砸中了已经开始蜕皮、且额头隐约生角巨蟒的身躯,好巧不巧,刚好在那堪称致命的七寸,打蛇打七寸,一条引发洪水的走江大蟒当场毙命,尸体漂浮,随水飘荡,再被躲在一旁的炼气士瓜分了那条庞然身躯。

不由得让山中道人,抬头望天,心怀敬畏,真是天道无常,难怪仙家书籍上有那山泽精怪之属,必有三灾七殃才能渡劫之说。

魏良转过头,屋内胡焦已经醒了。

龙袍少女下了床,走出屋子,她神色郁郁不平,眉宇间全是愤懑,当然更多的还是心有余悸。

魏良神色平静道:“听不听全在你自己,我只说一句,不要有任何试图找回场子的心思。”

胡焦本来心情就差,一听这个更是怒不可遏,她尖声叫道:“魏良,亏得你名字里有个良字,你这个昧良心的老东西,不帮我还要帮外人?!”

魏真已经习惯了,双手捂住耳朵,只管吵你们的,毕竟这个龙袍“少女”

,还是父亲的未来道侣,自己的后娘小妈呢。

魏良语气淡然道:“胡焦,我且多看你几年的心境变化,如果还是老样子,不但我要与你彻底撇清关系,你与南苑国也需要划清界线,在那之后,你大可以在湖上当个山上君主,穿着一件龙袍坐龙椅,册封丞相百官,女子皇帝一般,只管继续兴风作浪,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但是以后你若是与一国山君,或是路过的练气士,起了冲突,或是与谁有了大道之争,休想我与魏氏朝廷出手相助。

你知道我的脾气,说到就肯定做到。”

胡焦感受到了魏良平淡神色里边压抑的怒气,一下子变得气焰全无,坐在魏良身边,也不说话,只是脑袋靠着他的肩膀。

魏真叹息一声,难怪娘亲好多年都不曾踏足南苑国了,糟心着呢。

魏良轻轻拍了拍她的脑袋,开始怔怔出神。

少不更事,年轻气盛,只觉得单凭自己,徒手双拳,就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什么江山美人,总归俯拾皆是。

老匹夫吴阙之流,能做成什么大事,几十年之后都是一抔黄土了。

至于北晋皇帝唐铁意,麾下边军精锐近十万,丝毫不输南苑国精骑,但是在那斧正山上的边境祠庙,不还是吃了个大闷亏?

既是武学宗师又是炼气士的一国之君,不还是需要趁夜色单独前往山神庙,同时披挂那副一向秘不示人的仙家甲胄,再佩刀“炼师”

,亲自去见那个本名王簸箕的山神娘娘?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

安装最新版。】

一条山脉埋藏着数量可观的金矿,金子是什么,再简单不过了,是战马铁甲兵器,就是国力。

这才是真正让唐铁意这等枭雄都要乖乖忍气吞声的根源所在,本国境内一州城隍爷说没就没了,又如何?

信不信如果唐铁意那趟斧正山之行去得晚了,北边的拓跋大泽就会亲自领兵南下,叩关北晋边境,再与山神庙的老妪王簸箕来个里应外合,从北晋国边境割走一大块肥肉?

唐铁意本就得国不正,北晋国那帮旧皇室残余、老一辈前朝余孽都还没死绝呢,只要边境不稳,以至于需要皇帝御驾亲征,等着吧,北晋国京城就热闹了,就凭唐铁意的那个志大才疏的儿子,真能监国?

表面上没他太子监国不行,事实上有他更糟,等到唐铁意班师回朝,说不定京城庙堂中枢,已经死了半数官员,全被那位贵为潜龙的太子殿下给祸祸掉了。

魏良回过神,深呼吸一口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南苑国比起其余三国,还是相对国势更好几分的。

属于禅让得位的当今天子魏衍,文韬武略都不错,关键是这个儿子耐心极好。

昔年国师种秋留下的一众庙堂班底,也都算文武荟萃济济一堂,至于魏氏最终能否一统天下,就看……天命了。

魏良突然转头望向魏真那边。

魏真不明就里,只是瞬间身体僵硬,心湖间掀起惊涛骇浪,缓缓转过头去,看到了一位面如冠玉的儒衫青年。

胡焦低声道:“好像屋顶上还有一个。”

“事有难言唯袖手,人无可语且看山。”

儒衫青年双手插袖,身体微微前倾,率先开口笑道:“真是难为魏道友了,都不当皇帝多年了,还要如此辛苦操劳,殚精竭虑,为魏氏国祚作千百年计,为后世子孙作稻粱谋。

如此居山修道,道心却在山外,那么未能结丹,实属正常,与资质无关了。”

“对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顾璨,瞻前顾后的顾,美玉粲然的璨。”

“我跟屋顶那个,都来自外边,我们刚刚从湖山派赶来这边,就是你们这边好死不死、人人得而诛之的那种谪仙人。”

屋顶那个双脚挂在屋外的高大男子,笑骂道:“鼻涕虫,骂自己别带我啊,老子可是一身正气的正经读书人。”

他跳下屋顶,在空中旋转身形,双脚站定,气沉丹田,笑道:“有样学样,必须自我介绍一下,内容有点长,没个百余字,说不清楚我的身份背景境界,仔细听好了。

魏良不必太认真,那个穿龙袍的小姑娘……也算了,看着年轻其实年老,又是心有所属的老姑娘了,坐在顾璨身边的那位,嗯,就是说你呢,小姑娘,可要竖起耳朵听好了……”

顾璨已经抢话说道:“他叫刘羡阳,马上就要成亲了,是个全身上下只有嘴硬的怂包,好不容易溜出来一趟,都不敢去青楼喝花酒。”

刘羡阳大骂道:“顾璨你大爷啊!”

顾璨点点头,“大爷在此,你磕几个头,我补上压岁钱。”

刘羡阳不理睬这个拆台的小王八蛋,笑眯眯望向那个魏良,“听我一句劝,晚岁才知仙字最误人,原来此身只合两山间。”

顾璨笑呵呵道:“化用自别人书上的诗句,晚岁既知三字误,终身只合两山间。”

魏真恍然大悟,说道:“听说过,可惜诗篇作者是佚名。”

顾璨眯起眼,果然如此!

刘羡阳依旧是吊儿郎当的模样,“可惜可惜,若是姑娘你有幸见过此人一面、再落笔画一幅人物挂像就更好了。”

龙袍少女本来在那秋气湖那边挨了顿教训,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只是听着这俩在那边说话不着调,她就又有点出乎本能的野性难驯了,只是她正要开口说话,不等魏良阻拦,那个自称顾璨的青年儒士已经提醒道:“说错话做错事是要死人的。”

刘羡阳看了眼顾璨,咳嗽一声,打圆场道:“可以了可以了,吓唬一个观海境的小姑娘作甚。”

他娘的,陈平安又不在这里,顾璨真要杀心一起,顺手宰掉那头湖蛟,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干脆不喝喜酒、连伴郎都不当了,他刘大爷岂不是坐蜡?

顾璨扯了扯嘴角,看样子算是听进去了。

刘羡阳说道:“换地方,去秋气湖瞅瞅?”

顾璨摇摇头,“去什么去,不去讨骂。”

话是这么说,顾璨却已经站起身,“去那座西岳山君府看看。”

刘羡阳以拳击掌,“早说嘛,赶紧的。”

两位自称外界谪仙人的奇怪人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两道虹光瞬间远去千百里,山外不远处那片云海如被倚天长剑斩开。

魏良他们脚下的青山轰然震动,如闷雷炸响,一山走兽匍匐,鸟雀高飞,山中道观与寺庙的钟鼓随之剧烈摇晃起来,悠扬长鸣。

———— 袁黄和乌江偷摸进了玉簪岛,大摇大摆登上山顶,来对了,视野开阔,距离祖山那座大木观还近,他们至少可以看见道观掩映在古木树荫中翼然翘檐与琉璃瓦屋顶。

只是很快就有一位女冠少女和少年道童,双脚行云流水一般,快速来到山巅这边,他们打了个稽首,少女望向乌江,她嗓音清脆道:“乌江,我们道观掌院有令,恳请你速速离开玉簪岛。”

乌江一愣,等了又等,见那小姑娘就没有下文了,只得问道:“赶我走没问题,我身边的袁黄呢,咋个不一起驱逐下山啊?”

袁黄笑着不说话。

少女也是一愣,她只好与那个傻子耐心解释道:“袁黄本来就是我们道观邀请登上玉簪岛的贵客啊。”

乌江伸手从上到下抹了一把脸,也不说话,转身就走,遇人不淑,摊上这么个损友,还想沾光喝仙家酒酿,喝尿去吧你。

袁黄转身笑道:“走什么走,按道观例,受邀登岛客人,可以带一两个好友一起留在这边的。

对吧,两位道观仙官?”

那少年道士还有点闷闷不乐,少女却是点头道:“咱们道观是有这个规矩,袁宗师,那位乌少侠真是你的朋友?”

原本已经放缓脚步的乌江,一听那“袁宗师”

与“乌少侠”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