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梧桐更兼细雨(5/10)

顺着这个思路,司徒梦鲸只是稍作思量,就立即书信一封,寄到中土大龙湫,让祖师堂派遣数位镜工地仙,由他们领衔,各自带一批亲传弟子和宗门外门弟子过来,一同到桐叶洲,为大渎开凿一事助一臂之力。

用处不大,可多少是个心意,也算是 桐叶洲小龙湫,在这件事情上边表个态,好挽回一些山上口碑。

已经拥有半部炼山诀的蛮荒桃亭,如今大名鼎鼎的浩然天下嫩道人。

如果再加上秘密来此的曳落河旧主,蛮荒旧王座大妖仰止。

这两位飞升境大妖,一个搬山,一个倒海,俱是最拿手的本命神通了。

鱼鳞渡,一艘名为桐荫的大型渡船,格外醒目。

不单单是桐荫渡船很扎眼,更因为如今这艘渡船之上,有个姓米的大剑仙,负责坐镇桐荫渡船。

米剑仙只是偶尔会走出楼船散心,凭栏而立,白衣佩剑,风采卓绝。

渡口这边,常有各座仙府的女修在此徘徊不去,多是年轻女子,只求一睹米裕风采。

每次米裕一露面,便有女子们的尖叫连连。

作为大渎开凿一事的发起人之一,青萍剑宗此次出山,声势不小。

由账房先生种秋和首席供奉米裕领衔带队,景星峰曹晴朗,金丹剑修陶然,少年剑修何辜和于斜回随行。

元婴境老虬裘渎,来自上宗那边的,有同样是元婴境的水蛟泓下,以及暂时还是龙门境的云子。

还有金师、摸鱼儿和挑山工在内的傀儡,带着一大拨用以开山卸岭、开辟河道的符箓力士。

今夜米裕正在亲自待客。

种秋和曹晴朗还真就不太合适。

因为是两位远道而来的家乡剑修,一少年模样,一老妪姿容。

分别名为邢云,柳水。

他们刚来桐叶洲没多久,先去了仙都山一趟,结果扑了个空,就直奔云岩国京城。

屋内,邢云笑道:“你就是米裕?”

米裕点头道:“我就是。”

幸好米裕在避暑行宫那边待过,还经常给隐官大人打下手,做些秘录归档的杂事,否则换成剑气长城一般的剑修,还真未必知晓这两位老剑修的来历。

两位离乡多年的老剑修,先前在米裕这边,亮出了各自的本命飞剑,再给出一封齐廷济的亲笔信。

密信末尾的花押,齐廷济以剑气做笔墨。

米裕勘验无误,就算确定了他们的身份,再飞剑传信一封,寄往落魄山霁色峰。

邢云疑惑道:“记得米祜小时候,模样可不太凑合。”

柳水点点头,直言不讳,“比较丑。”

邢云忍不住问道:“你们兄弟俩,真是同父同母?”

米裕微笑道:“是亲兄弟。”

这类不中听的话,米裕在家乡,早就听得耳朵起茧了,从不上心。

何况剑气长城的本土剑修,言语都糙。

如孙巨源那般喜好附庸风雅的,毕竟是少数。

至于太象街陈氏家主陈熙,那是真有学问。

只是米裕比较奇怪一件事,邢云和柳水,是一个辈分的剑修,两人年龄相仿,双方的本命飞剑,“高烛”

与“新月”

,“祠庙”

与“香火”

,亦是绝配,但是两人却各自看不顺眼,按照避暑行宫的秘录档案显示,他们若是结为道侣,各自境界修为都可以拔高一大截,但是他们当年离开剑气长城的理由,竟然都是因为不愿看见对 方。

柳水犹豫了一下,还是坦诚说道:“在蛮荒天下,我见着了隐官萧愻,她没有为难我,否则我根本没办法活着瞧见城头。”

邢云显然也是第一次听说此事,嗤笑道:“谁不知道你小时候就是隐官萧愻身后的跟屁虫,她放过你,不奇怪。”

他们好像还是习惯称呼萧愻为隐官。

柳水冷笑道:“你比我好到哪里去了,就会对董老儿溜须拍马,求着他传授上乘剑术,传给你了没有?

学到几分了?”

米裕不愿意掺和这种拌嘴。

屋内就这么沉默下去。

邢云缓缓道:“高承怎么死了。”

柳水说道:“你怎么不说周澄怎么死了,如今都快心疼死了吧。”

邢云再次默然。

米裕问道:“喝点酒?”

柳水朝邢云那边抬了抬下巴,说道:“给他来两壶,好借酒浇愁。”

邢云冷哼一声,站起身,离开屋子,去船头那边透口气。

老妪瞥了眼挂在墙壁上的一把佩剑,目露赞许神色,说道:“不错。”

米裕说道:“醇儒陈淳安,曾经赠予月色,还帮忙炼剑,我这把佩剑才有如今的品相。”

老妪疑惑道:“陈淳安那样的读书人,愿意跟你这种人有交集?”

米裕笑道:“归功于隐官大人。”

老妪问道:“你好像很认可陈平安?”

米裕说道:“柳前辈最好称呼一声陈隐官。”

老妪笑呵呵道:“就因为他是你们上宗的宗主?”

米裕答非所问,“论战功,按照避暑行宫的计算方式,你们两个加起来,都不如我一人。

论境界,我是剑仙,你跟邢云都只是玉璞境剑修。”

老妪故作恍然道:“原来如此。”

米裕微笑道:“在剑气长城,道龄当不了饭吃,也当不了酒喝。”

老妪站起身。

米裕跟着起身,“两位前辈,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可别因为自己的待客不周,把柳水和邢云赶去龙象剑宗了。

柳水笑道:“再看看。”

到了船尾那边,老妪抬起手,轻轻捋过鬓角。

谁年轻那会儿,还不是个美人呢。

一座京城鸿胪寺名下的公馆,几乎每隔几天,刘幽州就会更换一处风景不同的“螺蛳壳”

道场。

书房内,铺有一张竹席,刘幽州正一手持筷,一手捧着螺蛳粉,在那儿狼吞虎咽,视线却是盯着墙上的一幅地图。

一条未来大渎的绵延河道,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就像一根五颜六色的绳子。

每段好似竹节的,就是一段水域,各方势力,各自负责一段大渎的开凿事宜,定下工期,不得延误,如果某方势力进展顺利,可以受邀帮忙其余力有未逮的势力 ,花钱消灾,免得被祖师堂追究误工。

至于“合龙”

之事,祖师堂那边,安排有专门的仙师负责此事。

当时在场的各国官员,几乎都是人精,在心中迅速盘算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出这种评定功绩的算法,极其有利于他们这些山下势力。

所以他们,各有先后,看了 几眼坐在祖师堂对面的那些山上神仙,你们真就没有一点异议?

礼部刑部,出供奉仙师,工部派遣各种匠人和服役百姓,户部掏腰包出钱。

大渎水路,尽量绕开各国五岳和那些山神祠,免得犯了山水相冲的忌讳,当然如果有某国朝廷愿意更换旧址,另说。

大大小小,大渎途径五十二国,即便近期又有新国建立,也不会超过六十。

其中又有三十四个拥有宗主国的藩属朝廷,若非特殊情况,是无法参与祖师堂议事的。

所以此次“祖师堂”

议事,就有不少小国君主、将相公卿来此,或与宗主国打点关系,希冀着能拥有一席之地,或是干脆来这边抗议,骂街的都有。

位于一洲中部的大伏书院,有副山长鲁缟亲临,带着个贤人杨朴。

南边的五溪书院,是副山长王宰带着一位君子,唯独北边的天目书院,比较奇怪,竟然只来了 一位君子。

照理说那个气势凌人的副山长温煜,于公于私,他怎么都该露面的。

不过这几位桐叶洲书院副山主、君子贤人们,其实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列会旁听。

不出所料,除了贤人杨朴,他们陆陆续续都已经离开云岩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