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06章 金声玉振(1/2)

ps: 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请大家再多点支持,谢谢。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对于这件金枝玉叶,王观倒是能够在玉叶上看出几分端倪,但是在金蝉上就两眼摸黑了。

不过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仔细观察之后,王观倒是在金蝉上发现了一个可能或许比较特殊的情况。

之前就说过了,整个蝉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完全是和真蝉一般大小。

从上往下打量的时候,就是觉得东西非常精致巧妙,没有什么发现。

但是调整角度再看,尤其是蝉翼尾端打量的时候,王观却发现了一个针状细孔。

“奇怪了。”

见此情形,王观有些迷惑不解,他还以为金蝉是实心的,但是这个针孔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某种工艺遗留下来的痕迹?

考虑了片刻,王观又掂量了下东西,也没感觉到分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虽然说无论是金蝉还是玉叶,看起来都是很轻巧的样子,实际上金和玉都是颇有分量的东西。

两者结合起来的话,自然有几分压手。

从分量来看,东西应该是实心物件无疑。

但是多余的针孔,又让王观觉得好奇。

观看了半响却依然不得其解,一时好奇干脆动用了异能。

在王观的凝神注视下,金蝉瞬间变得通透起来,一切奥秘自然暴露无遗。

“原来如此……”

一瞬间,王观脸上有几分惊喜交集之色,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捡了个小漏而已,简直就是撞了大运啊。

“王观,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余味且不说,方明升可是察颜观色的好手,看到王观喜形于色。

立即追问起来:“知道东西的来历了?”

“差不多。”

此时,王观收回了异能,端起杯子喝了口咖啡,这才算是稳定住了兴奋的心情,不过脸上的笑容却是收敛不起来:“绝对没错,这是明代的东西。”

“这么肯定。”

余味有些好奇,也不是在质疑,就是随口一句而已。

毕竟他是专门研究瓷器的,对于金玉之类的东西也是一窍不通。

“看总体风格就知道了……”

王观敷衍起来,总不能说自己看到了宝光颜色。

所以知道具体是什么年代吧。

反正方明升和余味也不太懂,听得津津有味,倒也没有什么怀疑。

而且王观述说的确实是明代金银器的特点。

只不过是比较大而化之,却也没有故意瞎扯,误人子弟。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扯了一通,王观也有几分不好意思。

随即补偿似的笑道:“重点是这只金蝉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简单。”

“什么意思?”

方明升和余味自然愣住了,忍不住打量金蝉,除了感觉十分逼真以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王观神秘一笑,然后问道:“你们有针吗?”

“针?”

其他人一怔,却是没听清楚。

或者怀疑自己听到的与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是不是存在差别。

毕竟他们也想不通,无缘无故的王观要针做什么。

“就是缝衣服的针呀,或者胸针、别针也行。”

王观补充起来:“要不然就是比较尖细的铁丝。

再不济干脆拿根牙签……”

话说西方人比较习惯使用牙线,很少有牙签之类的东西吧,反正咖啡馆肯定没有。

不过在众人摸索的时候,余味却掏出了一串钥匙,其中有一枚小巧的针形挑子:“这个行吧?”

“没问题。”

王观欣然点头。

拿过东西之后也不迟疑,直接对准金蝉尾部的针孔一刺。

然后旁人就看到了十分惊奇的一幕。

只见本来闭合起来的金蝉蝉翼在这个时刻居然“活”

了,一双轻巧薄透的蝉翼瞬间舒展开来,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微抬起,就好像准备迎风腾飞一样。

“怎么回事?”

一瞬间,方明升和余味不自觉睁大了眼睛,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要不然一开始的时候,蝉翼本来就是展开的,只是他们看错了而已?

然而,把蝉翼舒展开之后,王观却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做了一个让人惊愕的举动,却见他用纸巾擦拭了下金蝉玉叶之后,忽然把东西放到嘴边轻含起来。

“啊。”

这个时候,旁人彻底愣住了,有点儿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王观这是在做什么。

但是下一秒钟之后,他们却忽然听见了一阵似有若无的声响。

声音断断续续,咽咽呜呜,就好像是一个初学音律的人,正在吹奏一曲不成旋律的调子。

仔细聆听,方明升和余味立即注意到,这细微的声响居然是在金蝉玉叶之中散发出来的。

发现了这个情况,自然又让他们大吃一惊,充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王观,这是怎么回事啊。”

好半响之后,方明升这才逐渐冷静,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来。

如果说金蝉的蝉翼忽然舒展张开,这是由于内部安装有机关的缘故,那他在吃惊之余,也不会大惊小怪。

但是这玩意居然有可能是一个乐器,却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真的能吹响?”

相比方明升的意外,余味却是震惊之极。

哪怕是亲眼目睹,甚至听到了声音,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表示自己的怀疑。

毕竟这样的东西有点儿颠覆他的三观,一时半会的不能接受也可以理解。

王观笑了笑,十分肯定道:“这不是金枝玉叶,而是金声玉振。”

“什么,金声玉振!”

听到这话,另外两人再次震惊,忽然之间又有几分恍然大悟。

不要奇怪两人的惊诧,主要是金声玉振这个词,一般人或者不太了解,但是其中的出处却大有来历的。

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或者说对孔夫子的推崇。

孟子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

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就是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

但是金声和玉振,也有另外的延伸意思。

孟子以此来形容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所以根据这个典故,后人习惯性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算是对孔子的尊崇。

方明升和余味也是文化人,对于古典书籍也颇有研究,自然清楚金声玉振的含意。

现在在王观的提醒下,自然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金蝉玉叶的最终含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