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861章 十墓九空(2/2)

俞飞白关切追问起来。

“差不多了吧。”

侯老笑了笑,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

“哦。”

俞飞白有些失望。

不过也十分高兴:“挖到最好,毕竟听说邙山上的陵墓,可谓是十墓有九墓空。

就怕这里也被盗挖,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不仅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的情况也有。”

说到这个话题,侯老脸上的笑容一敛,取而代之是深深的忧愁。

十墓十空,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毕竟从汉代开始,王侯陵墓被盗挖的情况就屡见不鲜了。

据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在长安附近拜谒西汉先帝诸陵时,目睹了厚葬成风的西汉帝陵被盗掘的惨状,于是诏令天下,实行简葬。

直到后来,刘秀坐稳了江山,开始修筑自己陵墓之时,仍然担心若营建的帝陵过于招摇,难逃后世盗掘的厄运。

实际上刘秀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东汉末年,三国之前,作为一方霸主的曹操为了筹措军费物资,直接在古代的王公陵墓上动脑筋。

也不仅是他,当时的诸侯,董卓、袁绍等人,还包括黄巾军、黑山军之类的,或多或少都干过这种缺德事。

在曹操没有成为北方霸方之前,洛阳一带是西凉军阀的地盘。

武夫出身的军阀,吃相可没有曹操那么讲究,示意手下秘密行动,要注意影响。

对于西凉军来说,面子礼节都是虚的,实际的好处才最重要。

董卓西撒长安的时候,直接把洛阳毁于一炬,那么他的手下捞不到好处,自然把目标落在邙山中的陵墓之中,这应该是邙山墓群第一次受到严重的破坏。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由乱归治之后,帝王将相也不吸取教训,又继续在邙山上修陵结墓,然后到了乱世又被盗挖。

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没有休止。

但是真正使墓群遭受严重破坏的盗墓行为,却发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了古墓,引起在场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

听说墓里的东西能卖钱,当时的中国经济凋敝,国家混乱,很多贪图暴利的人开始到处搜寻、挖掘古墓,邙山之上从此打破千古幽静……(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