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758章 当时名士(2/2)

金块不规则的元宝状,另外还有清晰的模印,却是一个小小的王字。

这也不奇怪,毫无疑问这些黄金白银都是五峰船主汪直私下自己铸成的。

不过在古人的心目中做海盗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所以他习惯性的隐匿了起名,对外自称姓王,免得连累了乡亲父老。

所以铸成的金银锭上印一个王字款,倒也是理所当然的情况。

再说了,人家自号徽王,指不定模印的王字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对于大家来说,款印文字什么的都是小节。

真金足银才是硬道理。

“看来古人早就明白金银才是硬通货。”

这个时候,俞飞白笑道:“所以二十七口大箱子之中,有二十口是金块银锭。”

“剩下的是什么?”

王观好奇道:“珠玉首饰?”

“差不多。”

俞飞白点头道:“另外还有一些保存得不错的兵器,我也顺便带回来了。”

“对了。

有件事情你肯定想不到。”

与此同时,俞飞白喜笑颜开道:“汪直的宝藏之中,居然收藏了不少字画。”

“真的?”

王观一听,饶有兴趣道:“在哪里?

有没有名家作品?

“没细看。

不过确实有几幅名人之作。”

俞飞白笑道:“不过只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让人耳熟能详。”

“这个我明白。”

王观理解点头。

毕竟汪直想要附庸风雅,收集的肯定是当时著名文人的诗词字画。

但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就是名人了。

毕竟每个时代的环境不同,予以的评价也截然相反。

以蔡京为例,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上门求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当他倒台了,又被骂成国贼,那么诗词字画之类的东西就全部被人烧了,所以极少有真迹传下来。

当然,这是政治因素,另外还有大浪淘沙的原因。

有些东西在当时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突然发现这东西没有想象中的好,自然而然淘汰掉了。

所以说人是善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也会发生改变。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主要活跃在嘉靖年间,那么他收集的字画肯定是那个时代,或者那个时代以前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东西流传到现在,也是板上钉钉的古董。

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文人作品,其中的价值也低不到哪里去。

在王观的催促下,俞飞白又把一口大箱子撬开。

只见箱内宽敞的空间,果然堆满了长短不一的卷轴,而且看起来保存得不错,没有腐烂虫蛀的痕迹。

适时,王观随手拿起了一个较短的卷轴,轻快解开绳带,然后铺展开来仔细的打量。

“循天理!”

众人凑近过来一看,发现卷面上只有这三个大字而已。

王观有些意外,目光一定再细看落款,却是德兴郭谌四字。

想了想之后,王观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他是谁呀?”

唐清华莫名其妙道:“很有名气吗?”

“飞笔郭盘浒!”

王观轻笑道:“正德年间参加书法选拔,应试第一,全国称赞。

到了嘉靖年间之时,已经属于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

在当时来说,名气确实很大很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