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3章 需要佛缘(1/2)

然而,仔细计较起来,貌似皮求是没有说错,和尚确实是大师。

“没错呀,这里住了位大师,很让人景仰。”

皮求是笑呵呵道,看他笑口常开,又挺了个大肚子的模样,比和尚更像弥勒佛。

适时,陈少枫开口道:“要拜佛的话,应该去双林寺、佛牙寺,那里的大师更多。”

“不一样,这不一样。”

皮求是摇头笑道,至于有什么不一样,他没有解释,而是上前轻轻敲门了。

这个时候,王观仔细打量,发现这个寺庙的面积很小,好像只有三两间房屋的大小而已。

要是在内地,建了这样小的寺庙,恐怕会让同行嘲笑死。

不过,考虑到这是新加坡,那么一切就十分合情合理了。

要知道别看新加坡小,但是这里的宗教氛围十分浓厚。

什么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等宗教,都在这个地方开枝散叶,建立了许许多多的佛寺道观教堂神庙。

据统计,新加坡的佛寺道观加起来已经超过两百所了,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也有两百六十多座,再加上伊斯兰教、印度教什么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

国土面积本来不大,又建立诸多的宗教建筑,怎么办?

毫无疑问,只有在建筑面积以及建筑空间上采取措施了。

如果哪天,你到了新加坡,发现这里的佛寺教堂好像百货大楼一样分层布置的,一定不要觉得奇怪,大家都是被逼无奈。

而且,有实力的才能搞多层建筑。

没实力的,就比如说眼前的佛寺,就是一层,外观十分朴实,甚至能用简陋来形容了。

所以王观才觉得,这样的佛寺如果是在内地,绝对会给同行丢脸。

“吱呀……”

就在王观浮想联翩的时候。

佛寺大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沙弥。

“皮大叔。”

小沙弥不算是和尚,看见皮求是来了,不叫施主,直接用从俗家的称呼。

而且表情有些喜上眉梢,好像十分高兴。

“你师父在吧。”

这时,皮求是笑容可掬,把手里的大包小袋递了过去。

然后笑眯眯道:“来,过年补个压岁钱。”

说话之间,皮求是摸出了一个红包,塞到了小沙弥的口袋里。

“谢谢皮大叔,师父在里面等你呢。”

小沙弥笑得更加开心了,一边提着大包小袋,一边引见众人进去。

走到里面,王观发现这个佛寺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正堂是一个如来坐像。

左右两边是观音、罗汉,另外供桌、蒲团、经筒、木鱼等等法器,一律不缺。

不算大的一间屋子。

布置了许多东西,却不显得杂乱,反而井然有序,充满了庄严肃穆气氛。

不过,让王观惊讶的是,这些佛像没有描金贴银,只是单纯的涂了一层薄漆而已,却更加突显了佛像的雕工精湛,非同一般。

从佛像的五官以及手指的细节情况。

就可以看得出来,雕刻这些东西的人,绝对是一位技术高超的大师。

雕刻的线条流畅,面部的表情丰富,尤其是眼睛和稍微翘起的手指。

就营造出一股佛陀悯视众生,立志普度天下的大慈悲、大胸怀…… 在几人观看佛堂的时候,皮求是驾轻就熟的在旁边的供台上抽了几炷香出来,慢慢点燃之后,一人分了一炷。

然后笑道:“俗话说,逢山拜庙,遇寺参佛。

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求个心安吧。”

说话之间,皮求是恭恭敬敬的拜了几拜,然后把香插进了台前的香炉中。

王观有样学样,不过在插香的时候,习惯性的打量香炉。

看了几眼,王观发现这个三足香炉质地非常纯净,器体表面光泽润滑,呈淡黄的颜色,就好像是佛经的用纸,非常的精致美观。

俞飞白顺手摸了一下,沉吟道:“好像有些年头了。”

“得了,你们两个别琢磨了。”

皮求是在旁边笑呵呵道:“那是民国时期的仿宣德炉,可惜这里的主人太吝啬,宁愿拿来当香炉,也不愿意让给我。”

“阿弥陀佛,皮施主又在打香炉的主意了。”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和尚走了出来,身上披着朴素的袈裟,脚下是一双布鞋,脖颈挂了一串佛珠,十分简单的装束,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和尚。

“皮施主,贫僧说过好多次了。

不是贫僧不重视香炉,而是香炉的功能,本来就是为了装香所有。

把它放在这里供养佛祖,那是对它最大的肯定,也是最好的归宿。”

适时,中年和尚双手合十,微笑道:“几位施主,贫僧有礼了。”

“大师怎么称呼?”

俞飞白好奇问道。

中年和尚微微一笑,谦和道:“贫僧法号半山!”

“半山?”

俞飞白眨了眨眼睛,开玩笑道:“为什么不是一山?”

“一山太高,半山恰好。”

中年和尚也不介怀,笑容依旧道:“半山就是半山,没有在山峰之上疾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慷慨激昂,也没有在山脚低下泣诉‘大道如青天,我独得不出’的悲苦郁积。

居于半山,我心安然。”

很有禅意的一番话,让人听了颇有几分触动。

反正在大家看来,这个半山和尚,确实有几分得德高僧的风范了。

“大师,你的佛理高深,我们是受教了。”

与此同时,皮求是笑呵呵道:“不过,佛拜了,香也奉上了,是不是还要给香油钱,你才肯带我们到里边稍坐送上一杯茶呀?”

“阿弥陀佛,是贫僧疏忽了。”

半山和尚笑了起来,连忙伸手引请。

随即,在半山和尚的带领下,一行人穿过了佛堂,走到了里面的一间精致的房屋之前。

这个房屋是纯木质的结构,完全是唐代的复古风格。

当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日式建筑。

不过,房屋的布置却完全是中式的装潢,四周雪白的墙壁上,悬挂了几个书法条幅。

“静”

、“忍”

、“禅”

……等等,充满佛家意味的书法,笔法内敛深沉,颇见功力。

仔细打量,还可以看到书法落款的地方,有半山和尚的印章,显然是他亲笔手书。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念经的和尚应该不少,但是能够诠释佛理学说,甚至懂得书法的和尚,应该不多了吧。

而且,这样的和尚居然没有待在金碧辉煌的大佛寺之内,反而窝在这个小庙里,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个时候,小沙弥来了,托着沏茶的器具过来,然后熟练的烧水、清理茶具。

大家坐在竹藤编织的蒲团上,看见小沙弥一套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烟丝气息的动作,也感觉到十分的舒服。

不久之后,茶好了,小沙弥给每人倒了一杯,就退出门外,到佛堂诵经去了。

清黄色的茶水,应该不是什么名贵品种。

而且品味起来,似乎还有点儿淡淡的苦涩。

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微微的苦涩却仿佛一种禅意,让人回味无穷。

喝了口茶之后,皮求是摇头道:“大师啊,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故意的。

要知道我每年都拿了不少好茶给你,但是我来了,你却总是拿这种苦茶招待我,而我却偏偏觉得这茶滋味不错,这算不算是自虐?”

“呵呵,皮施主开悟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