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插人手(1/2)

“朱迪,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吗?”

时间回到五天前,顺利毕业已成定居后,李旭驱车去了耶鲁,将朱迪约了出来。

“当然,”

朱迪将一勺冰激凌放进嘴里,“远离你的魔掌,过自己的生活,不用担心整天被你嘲笑,巴拉巴拉……”

“我是认真的。”

李旭好脾气的说道。

“我也是认真的,”

朱迪咬着勺子耸了耸肩,“我查过了,你正在对好莱坞动手,虽然不知道怎么动手,但你的确已经投资了好多电影。

所以,我要是回去继续拍电影,依然会被你随意玩弄,甚至连带女朋友都会被你搞上!”

“我有那么糟糕吗?”

李旭故意睁大眼睛。

“上次我和莫妮卡一起逛街遇到你,是谁暗示有没有兴趣三人行的?”

朱迪毫不客气的问道。

“这么说,你将莫妮卡已经搞定了?”

李旭一下来了兴趣。

“为什么你关注的东西总是那么奇特,艾迪。”

朱迪白了她一眼。

“好吧,回到正题上来,这就是你不打算回好莱坞,而继续读法学院的原因了?”

李旭看着她问。

“原因之一。”

朱迪将勺子丢回到冰激凌盘里,拿纸擦了擦手,“我得承认,艾迪,我对你描述的未来充满了兴趣。”

“很高兴你能这么想。”

李旭露出笑容。

“但也让我害怕,”

朱迪的神色变得有些严肃,“虽说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我知道,你对这项投资期望肯定很大。”

“所以?”

李旭挑了挑眉。

“一旦投资没有获得预期回报,你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放弃。”

朱迪挑了挑眉,仿佛在说:不要狡辩,我很清楚这点。

“哦?”

李旭继续挑眉,“那我会怎么做呢?”

朱迪正要开口,一下回过神来,有些恼怒的瞪着李旭,脸蛋闪过一丝红晕,闭上嘴巴不出声了。

“其实你无需那么在意,朱迪,”

李旭摇了摇头,“我很清楚我们所要攀登的山峰有多么险峻,我也清楚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所以,只要我们用了最大努力去解决攀登路上的障碍,无论结果怎样,都是可以接受的。”

说到底,朱迪就是想要李旭一个承诺,她最终选择了继续攻读法学院,也就意味着她认可了李旭规划的路线。

但30年时间太长了,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情况肯定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还是那句话,任何历时一年以上的计划,执行起来没有不走样的。

所以,她这么说的意思是,如果除了情况导致事情搞砸甚至功亏一篑,只要责任不在她,那么李旭就不能迁怒于她。

虽说这样一个承诺还是有些空洞,但是,就算是签好的合约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违约,有承诺总比没有的好。

既然如此,李旭也不介意将说过的话,再次郑重其事的重复一次。

当然,末了照例口花花一句:“再说了,我们用体液交流已经成了习惯,跟投资风险没什么联系。”

朱迪哼了声,然后曼声道:“那么,你想要双飞我和莫妮卡吗?”

“当然。”

李旭脸不红气不喘的回答道,甚至还有些大义凛然的模样。

“那我绝对不让你成功!”

朱迪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好吧,不管怎么说,朱迪选择了继续攻读法学院,这件事比顺利毕业还让李旭兴奋。

一直以来,他就担心朱迪最后会回心转意,继续去好莱坞,根据她的转述,家里人都不怎么支持她的想法。

这种事情勉强不得的,所以她要真的改了主意,前期的投资打水漂了,李旭也只能无可奈何。

顶多就是让她肉偿,可人家也不在意这个,甚至很享受呢。

现在朱迪正式升入法学院,意味着他的计划已经迈出去一大步,今后就算还有波折,也不会在总统之路上偏移太远。

当然了,除了她之外,哈佛这边的其他女人也要安排一下。

小和田雅子就不说,终究是新时代的女性,不是被宫内厅严苛规矩压出抑郁症的太子妃,上床归上床,并没有太过纠缠。

李旭之后跟母亲一起,邀请她共进午餐时,也算是进退有据。

不过母亲并不是很满意:“我只是让你照顾一下她,没有让你照顾到床上去!”

“那是个失误,”

李旭只能这么解释,“您应该知道,她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当初……只是一个小意外,您可以继续用她,不用在意的。”

总不能告诉母亲大人,我是在拯救她,将来德仁追求她的时候,好有阻止的借口。

还好母亲没有多说什么,想来还是会用她的。

至于尤利娅和莫妮卡,前者已经做好去日本的准备,而后者嘛…… “放心,老板,我会认真努力的,”

莫妮卡是这么说的,“再说了,还有朱迪可以随时过去请教。”

好吧,她的头脑还是很聪明的,知道李旭的意思是什么,能到美国来留学,还进的哈佛,以及一切用度,都是他提供的。

事实上,除了陪李旭的时间,莫妮卡的作息一直都很规律,晚上很少超过10点回寝室,追求的人也不少,但通通都被拒绝了。

所以李旭最后只是问:“你没有真的跟朱迪约会吧?”

“我和朱迪只是普通朋友而已。”

莫妮卡很认真的回答道,只是那双性感的嘴唇微微翘着,让人捉摸不透。

不过没关系,既然都将你们弄成搭档了,还怕双飞不了你们?

朱迪再怎么挣扎都没用的。

处理了女人方面的事情,李旭随即转向工作方面,比如将毕业的斯科特送进投资公司,比如看看保罗?

都铎?

琼斯的基金,比如将约翰?

保尔森送进大摩的并购部门。

至于去大摩转转,那个倒不急,严格来说,他只是在大摩挂个名而已。

“他很谨慎,也很大胆,善于抓机会,而且一旦抓住就不放。”

纽约酒店的套房内,一个三十来岁的白人男子,正在给李旭讲解着。

“他规定每个月的亏损最多不能超过10%,否则宁愿不做,这点和我们很像。

但他嗅觉很灵敏,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出手,即使错了,也会很快丢在脑后,全身心的去拼搏下一单。”

白人男子这么说道。

“听起来,你似乎有些崇拜他了,托马斯。”

李旭打趣了句。

“确实如此,先生,”

托马斯?

瑟克点了点头,“我之所以保守,就是因为在对大盘的判断上不如他。

事实上,很多交易员都不如他,李先生真的捡到宝了。”

托马斯?

瑟克是另一只对冲基金的负责人,李旭不会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还是对冲基金这种篮子,再说一只对冲基金里也不可能全是他的资金。

然后瑟克这样的人就有用了,他们因为触觉不够灵敏,行事策略都比较偏保守,负责的基金有盈利,但是不算高,甚至有些时候只是有胜于无,属于交易员里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

所以,平时他们什么事情都没有,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都铎基金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