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7章 即将成为名将的新一代(1/2)

(这两天有事不在家,设定自动更新,结果设置错了,抱歉,另外,收到了通知,已经是第三次收到中宣体的通知了,所以,本书不可能写很久了吧。

) 在宋皇帝访问东南亚三国之时,日本也一直没有闲着,真当自己是和中华帝国平起平坐的亚洲第一强国,宋皇帝和舒皇后刚回到广州,日本外务省那位对华强硬派的森恪次长就不请自来的也到了文莱王国,虽然未能按照他的突访计划的目标和阿哈默德祖汀苏丹会晤,但还是通过特殊管道向苏丹表达了大日本帝国的友好,愿意支持文莱王国恢复**自由和一切主权。

等宋皇帝乘坐火车抵达庐山度假,森恪次长又像那位安倍首相一样再次访问泰国,绕了一条弯路继续前往柬埔寨,又要继续扶持柬埔寨**自由之类的。

帝国情报机构的能力和业务范围都远超大日本帝国的预估,这位森恪次长的一举一动都在宋皇帝的眼睛里看的很清楚,对此,联想到森恪次长那三寸丁般的身材,宋皇帝不免要用一种很市井的话语形容日本——二寸长的几吧也想找富婆包*,都不看看自己吃饭家伙的水平。

日本还真的将自己当成那种能和此时的中华帝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仗着那确实还挺强大的海军实力到处妄图挤压中国,中国已经放弃了和日本进行海军竞赛协调谈判的计划,日本却还以为中国仍然求着它谈判,故意委派一些低级别的外交官员抵达中国,摆出一副你们求我啊的姿态。

神经病。

中国和美国、英国不同,腹黑学可是中华国粹,中央内阁继续由外务部副相和海军部的副大臣亲自负责接触,在公开的国际社会层面积极宣称要主动协调谈判,甚至宣称会主动缩减海军军费,海军部的造舰计划却一再扩大。

日本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想当世界第一大国都想疯了,就像后来的北朝鲜那样,已经病态了。

…… 国际金融危机的趋势在这一年里已经变得有些明显,英国为了遏制黄金储备快速下滑的趋势,在整个1928年的上半年里三次采取加息,按照道理,今年的庐山会议应该是和经济金融有关,结果却不是这样。

今年的庐山会议很难得的由皇室内廷总署邀请中央国防军的青年军官到庐山度假,总计邀请了1440名青年军官,以上尉军衔为最低,最高军衔是少将,基本都是欧战和苏战一代出身。

这些青年军官大部分都在30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全部曾以中下层军官的身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苏战争,又陆续进入中央军事学院、远东陆军学院、东北海军学院、西安空军学院等军事高校深造,号称是帝国新生代军官。

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宋彪知之颇深的国共名将,比如像张自忠、傅作义、卫立煌、黄百韬、白崇禧、薛岳、刘昭明、刘景桂、徐象谦……甚至宋彪最为崇拜的粟总、林总也在中央国防军的大队伍之中,只不过是刚从陆士毕业,这两年还在军院深造。

时代造英雄,林总、粟总基本是没有太多机会闪耀于这个时代了。

宋皇帝也没有刻意的去招揽这些人,但各所士官学校每一年都要呈报一批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历年都在四百人的规模,由内廷安排在中央军部集训,三个月之后进行最终评审,远出一百人在中央军事学院的海陆空三个指挥专业深造,其余则分配回各军院。

这一批人,宋彪肯定是要集体接见的,还会根据成绩由他授予奖章和军刀。

这基本就是帝国时代的武状元考试,而且年年都有惊喜,总有那么几个人会让宋彪有所惊讶,心里想一句“是他啊”



去年,宋彪见到了粟总,前年见到了林总,那感觉真的很特别啊,对于这两位,宋彪肯定都有特殊的安排,但在这英雄如云的时代里面,他们到了二战时期再快也就只能是军长一级,毕竟上面的人也确实比较多,二战之后晋升上将的概率倒是有的,关键就看宋彪给不给一些特殊的机会啊。

他们这两位在去年的那四百名实习尉官中还不算是最优秀的,只能说理论成绩确实都属于顶尖水平,战争史成绩也很不错,肯定有潜力,天才总是天才,可最终的结果如何还不好说啊,毕竟从现在到二战都很难有真正的战争啊。

前面像傅作义这一批都是从一战、苏战中打出来的,想要超过他们上位真的很难,张自忠的运气就真的不错,他正好连中日辛亥战争都赶上了,现在就是这一批新生代的将领中的第一位陆军少将。

世界很奇妙。

未来的几年,庐山会议肯定都是要围绕经济工作开展,前面几年也是宗教、科研、经济、教育、文化、农业轮流来,今年不组织一次军事议题,后面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所以,宋彪就将这一批非常优秀的全国青年将校尉官都召集到庐山度假,也是要全面的了解大家,想看一看后面十五年内要重点栽培哪些青年军官接替挑大梁。

今年的庐山会议是比较特别的,宋彪到庐山夏宫的时候,其他人都还没有来,军队这边组织事情是比较快和整齐的,基本在后面的一周时间内,全国海陆空三军中最为优秀的这一批青年军官们都会陆续抵达。

宋彪对他们也可以说是充满了期待,到了庐山夏宫之后,他就吩咐一等内侍官张富田和傅作义亲自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时间流转,张富田还是一辈子的内侍总长的命,他也不愿意调往其他单位,哪怕是到下面当军区司令员,蒋作宾和韩春麟已经走了。

蒋作宾以少将军衔退役,由中央内阁政府委任为中央驻藏大臣,随着在**的驻军的增加,此时的帝国已经决定将**从自治领的地位转变为自治省,正式实施政教分离和农奴改革,正式设立省长,调蒋作宾这样出身军队的将领转任地方省长,也有利于其调动**巡防军和协调驻守在西康省的第18军。

韩春麟调往西亚,担任西亚军区参谋长。

新调过来接替两人的分别是此前一直在中央军事情报部任职的陈嘉佑上校和中央军部总参谋部的方鼎英准将,宋彪抵达庐山时,这两人也早已在庐山等候,正式开始担任一等内侍官。

在宋彪的计划中,傅作义担任内侍官也只是暂时的安排,留在身边观察两年,后面就继续派回直隶军区任职,再在下面锻炼几年。

宋彪抵达庐山夏宫两天后,第一批军官就陆续抵达,这一批大多来自于直隶军区和东北军区,也是国内目前进行机械化兵团推广和试验最为普遍的两个军区,其中就有宋彪重点栽培的卫立煌中校。

听说卫立煌已经到了,这天下午正在夏宫凉亭里登高鸟览的宋彪就回到了白鹤馆,让傅作义去将这些直隶军区第一师、第四师的军官代表都喊过来。

不一会儿,第一师、第四师的这二十多名青年军官就积极的快步跑过来,一溜烟的跑到白鹤馆外,正好遇到在门口等他们的傅作义,还有前来汇报工作的陈嘉佑上校。

傅作义从一开始就在远东陆士毕业,直接分入第四师,参加过中日辛亥战争和一战远征军,回国后继续打了中苏战争,从排长一路打到团长,调入中央军部参谋部之前任职第四师第1042团的团长。

见到前面,卫立煌这些青年军官们都是一惊,急忙立正敬礼。

皇帝身边的一等内侍官有特权,下级军官敬礼不用回,见到上级除上将之外无需敬礼。

傅作义根本不回礼,冷眼瞧了大家一番,讽刺道:“跑成这个德行就要去见皇上吗?

是不是想丢了我们一师、四师的脸?”

大家都是紧急刹车,原先跑的全像野马一样,此时拥挤成一团的狼狈敬礼,真让傅作义感到难为情。

卫立煌是1013团的团教导长,这些青年军官中就属他的级别最高,大家都把他推在前面。

卫立煌直犯嘀咕,他和傅作义不熟,以前也很少打过交道,他是徐州陆士毕业,家里穷的厉害,除了当兵找不到出路,正好徐州陆士招兵,军校又一贯是免费的,这就赤脚跑了过去考军校的呢。

他成绩也不好,第一年没有考上,只好又去读预科,结果在预科读了两年成绩第一,这才保送进入徐州陆士。

徐州陆士啊,怎么也不上远东陆士,那边才是高材生云集,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踊跃报考远东陆士,百里挑一个才能考上,徐州陆士算什么啊?

傅作义后来又一路参加了历次大小战役,再在中央军事学院深造期间也是第一名毕业,卫立煌就有一点可以比了,他也是中央军事学院陆军指挥系的第一名毕业生,大家一样有皇帝钦赐的本溪鎏金军刀。

这玩意是海陆空三军的硬通货,只要佩戴在身边,就算是蔡锷上将见到你都会点头打个招呼。

话说帝国内部青年俊才杰出,蔡锷、赵庭柱、蒋雁行、张孝淮都已经是上将,只小了十五岁的卫立煌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陆军中校,如果没有一柄中央御赐军刀,谁会正眼看他。

好歹是看在卫立煌的一等荣誉毕业勋章和御赐军刀的份上,傅作义也没有批评这个带头乱窜的学弟,只是那眼神还是坏透了。

傅作义冷冷的扫视一眼,命令道:“全体立正。”

唰。

大家像触电一样都立正不动。

“整理军容,见皇上是不能出错的,谁有半点马虎,回去好好收拾你们!”

傅作义咬牙切齿的凶狠一番,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他一贯倒是不太会这么严厉的人,只是今天这场和实在容不得马虎,等一会儿就要觐见皇帝了,谁出错,赵司令那边都要大发雷霆,一个接着一个的抽马鞭子。

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陈嘉佑上校也快步走过来,很奇怪的看了他们一眼,和傅作义问道:“他们怎么回事?”

傅作义回头看了看陈嘉佑,努着嘴道:“皇上要召见他们!”

“哦!”

陈嘉佑上校也不觉得奇怪,只是指了指手里的公文,道:“内阁财政部急电,让他们等一等吧。”

傅作义回过头再看向卫立煌等人,叱喝道:“听到没有?”

“听到了!”

大家仰着头高声大喊。

“瞎喊什么呢,这是瞎喊的地方吗?”

傅作义大惊失色,气急败坏的指着脑袋训斥道:“你们脑袋里面有浆糊吗?

这里是军部吗?

这里是夏宫,皇宫内廷,我他**的真想拿机枪扫你们!”

大家全体低头,士气暴跌到最低点。

陈嘉佑呵呵笑着,提醒这些初来乍到的青年军官们道:“内廷,说话小声点,都是连长营长的人了,咋都没有个德行呢!”

说完这话,他自己也整理一番军容,捧着内阁的紧急电报步履庄严的走进白鹤馆。

卫立煌心里也骂,何止是营长,小爷我好歹也都是个团教导长了,你们这帮内侍官就不能对咱们客气点,好歹也都是中央军院的学长。

他这话错了,陈嘉佑就不是中央军院的,这人是远东陆军学院毕业,因为远东陆军学院最厉害的专业是炮兵科和情报科,而他起初就是学情报科的,从远东陆院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中央军事情报部工作,精通日英德俄四种外语,一直以离谱的聪明程度和过目不忘著称。

陈嘉佑这就拿着内阁的公文进入白鹤馆。

宋彪这位皇帝一贯有种阶段性,处理事务都是按阶段来的,一个阶段集中处理军部,另一个阶段就集中处理政务,这段时间要开军事会议,接见全国三军最优秀的青年军官们,他这两天在避暑度假时看的也都是军事论文。

陈嘉佑进来的时候,宋彪正在看霞飞元帅的《战争准备与战役实施》,已经翻看了两天,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启发和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他倒觉得自己和霞飞元帅的风格差不多,都是不打无把握之仗,无比的强调整个战争的准备期和战役的准备期。

陈嘉佑进入馆中,向宋彪躬身行礼之后再将内阁公文呈递上前,道:“皇上,财政大臣急电。”

宋彪哦了一声,将这份电报拿过来看了一眼,大致和他猜想的没有错,欧阳锡还是反对张康仁所提出的混合本位制构想,认为实施的难度太大,而且没有任何意义。

自从张康仁在皇帝面前提出自己新倡议的混合本位制,这两位前任和现任财政大臣就一直在辩论不休,张康仁虽然是老臣,声望高,又深得皇帝信任,可欧阳锡也非泛泛之辈,何况正在财政大臣的位置上。

宋彪自知这个领域绝非他所擅长的,何况身为立宪制君主,君主也不适合反对臣下的决定,除非真的是错了,对错未分,那也必须尊重现任内阁大臣的决议。

对此,宋彪的态度是沉默,不予评价,也就等同默认了欧阳锡的意见,毕竟权力还是在欧阳锡的手中。

欧阳锡反对混合本位制,同时也认为白银的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跌,此时不是增加白银储备的时机,在调整前任财政大臣各种遗留问题,将中央政府在海外的信托投资都收缩为外汇国债的同时,反而沽售中央政府的白银资产,另外在国际期货市场继续选择长协沽空白银,以此对冲帝国抛售白银资产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这一位虽然不是张康仁那样的银行家出身,但毕竟也有真才实学,究竟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只要大方向是避开风险和抛售海外证券资产,宋彪就不打算过问太多。

他将欧阳锡的电报看完后,回批“抉择与担当同在”

七字,就让陈嘉佑回复财政部的电报。

陈嘉佑则多此一举,道:“皇上,直隶军区的那些青年军官都在外面等着呢,大概是太激动了,一路跑的大呼小叫,在门外被傅将军抓住了一顿猛批。”

宋彪嗯一声,也是不满的答道:“都是一群营长团长的人了,在外面喊的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确实要批评,让他们等半个小时再进来,先都冷静一下,让人给他们送去椅子,在走廊里坐着等。”

陈嘉佑心里偷乐的坏笑一声,这就应诺出去了。

这事情办的贼快,他一出去就让下面的人集体赐坐,全部坐在外面走廊里等半个小时,知道他在背后告状,傅作义也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掐表。

只等陈嘉佑一走,傅作义就恨恨地教训卫立煌等人道:“看,让情报部的人告状了吧,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机会,全部给我拿捏得稳一点。”

“吗的,孙子!”

大家心里也是一阵窝火,看着陈嘉佑那背影就恨不得集体冲上去打一顿。

好不容易等过了半个小时,这群青年军官们才在傅作义的带领下进入白鹤馆觐见皇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