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所谓**(1/2)
一三一所谓** “啊?
怎么会这样?”
大家都很奇怪,如果是陕西,河南这些经常闹灾的地方,人口减少倒也能理解。
海南岛不缺粮食,这么多年来又不停有移民迁入,人口只应该增加才对。
“海南岛上的黎族经常会起来造反,然后又总是被镇压,这个过程中间死了不少人。
不过我更相信是兼并和瞒报,才导致账面上户数减少这么多。
”
庞雨对此显然已经有过研究,又专门向老严等人咨询过,对于这方面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明王朝是按户头来收税的,象许敬,莫大鹏这些人,家里人口上百,但在户籍簿子上也只记为一户。
土地兼并导致很多农民丧失土地后沦为佃户,又或者全家进入大户人家为奴,这些人在户籍上都不存在了。
”
“另外,根据老严的介绍,从外地迁移来的移民很少主动上报户籍,他们往往想尽办法隐瞒人口数,这样可以逃税。
深山里甚至有很多官府都不知道的黑村子,这些人在户籍簿子上也不存在。
”
“靠,这帮官儿就不能统计的清楚一点!”
解席很不满意的发着牢骚,庞雨则哈哈一笑: “清查人口和丈量田亩可是地方官们发财致富的捷径——老严他们这些胥吏们最喜欢的也就是清查。
”
“啊?
为什么?”
胡凯还真是个老实孩子,庞雨禁不住哈哈一笑: “因为可以受贿啊——白花花的银子一塞。
十亩水田就变一亩旱地了,家里十口壮劳力就成一个孤寡老头儿了……反正县太爷又不可能亲自下去数人头,所有地事情还不都是小吏们在做。
据说历任琼州知府上任后都要搞搞清查,而每次清查下来人口都会少一些……”
“日,那这册子还有个屁用啊?”
“是没用啊——官吏们才不在乎这上面的数据准不准呢。
所以我才宁肯相信洪武年间的数据,毕竟那时候朱元璋‘贪官剥皮’的律条尚在,调查出来的数字应该比较可信些。
”
庞雨一番话让大家都显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林峰则皱起眉头: “可是这样搞的话,官府要依据什么来收税呢?”
庞雨摊摊手。
哈哈一笑: “就是根据这些册子来收啊,所以才要隐瞒人口和田地数。
造成地直接结果就是政府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
庞雨还记得以前跟李教授闲聊时,老人家曾经跟他谈起过明代史书中一段趣事:洪武年时明政府一年可以收到三千多万石地税粮,有一年最多收到了三千两百万。
朱元璋一开心就规定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每年征收税粮不超过三千三,老百姓负担不会太重。
然而这个标准后来基本就没能达到过,除了和老爹一样彪悍的永乐。
之后的历代皇帝,每年能达到两千七百万这个标准就非常高兴了,到万历年间只剩下两千五百多万,而万历三大征则花光了政府的国库…… 崇祯那个倒霉孩子,历史书上一直说他收税收多了才导致农民起义,可实际上,明政府的收入却是一直在减少的。
而同一时期明帝国的人口却增长了至少两三倍,政府地开支更是增长了五倍以上。
当初庞雨听到这段笑话时还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到了这边,在跟严文昌等体制内人员具体交流过之后,他终于明白这是咋回事了。
“基层彻底烂掉啦……”
敖萨扬也在叹息,大明朝不是没钱,但这钱却收不到政府手中。
效率低下的吏治,加上僵化死板的经济政策——朱元璋定下的税率严禁子孙后代更改。
任何试图增加税收的官员,无论什么原因,都会遭到清流们最强烈的抵制。
即使面对皇帝他们也敢于破口大骂,然后得意洋洋脱了裤子等着挨廷杖,并由此加入所谓“清官”
“忠臣”
之行列。
碰到这么一群臣子,难怪崇祯皇帝日后会在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前嚎啕大哭:“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以这边官员的表现来看,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对于远在北京紫禁城里,那个今年才刚刚十九岁地倒霉蛋,大家很是幸灾乐祸了一通。
不过庞雨接下来一句话。
却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现在这麻烦转移到我们头上了——我们也要依据这些东西来收税,而且马上就要到收秋粮的时候啦。
”
大家顿时一愣。
虽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很自豪的宣称占领了整座州府,但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质准备上,其实都还没怎么考虑这些问题呢。
“现在就准备收了么?
能不能先缓一缓,免个一年怎么样?”
按照解席原来的设想,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基层队伍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还不打算这么早就介入到本地繁杂纷乱的民政事务中去。
反正他们现在并不需要这些赋税,找个名目干脆免掉一年,也好争取人心。
但庞雨立即提出了一个最实际地问题: “如果我们免除今年的赋税,固然可以让当地老百姓高兴一下,但海南岛上大大小小所有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如何解决?”
以前在临高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管这个。
因为临高县太小了——和后世比起来,明王朝的公务员班子实在是非常的“精干”
——临高县城里正儿八经吃政府俸禄的才十来个人。
而且那时候程叶高等人怕他们怕得要死,能保住命就谢天谢地了,当然不可能跑来找他们谈工资待遇问题。
后来老程三天两头派人前往府城,申辩自己并未“从贼”
,其中有一半因素也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份俸禄。
关于临高县算不算“陷入贼手”
的官司一直在打,府城官员倒没在这方面为难他们,反正统共不过十来号人,大明王朝又是出了名的低工资,账面上根本没几个钱,于是他们地钱粮禄米还是由朝廷发放。
然而现在,当琼州府也“失陷”
之后,这个矛盾就一下子尖锐起来。
琼州这边除了海南府道衙门,还有兵备府、布政分司、军器局、府学等一系列政府机构,都是吃官家俸禄地,甚至在城里还有一个“养济院”
——由国家开办的孤寡老人兼儿童福利院,也是政府出钱。
除此之外,作为海南岛地首府,领有包括崖、儋、万三州,琼山、澄迈、临高、安定、文昌、会同、乐会、昌化、感恩、陵水共十县……所有这些地方的官吏俸禄,理论上都是要这边负责的。
大陆那边是肯定不会送钱来了,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作为海南岛的新主人,他们认不认这笔帐?
“我x了,这关我们屁事啊!”
解席先是骂了一句粗口,但连他自己也很快意识到,这麻烦肯定绕不过去——他们当然可以拒绝为明王朝的政府雇员支付工资。
但相对的,这些人也就不可能为他们所用。
而且毫无疑问,对于造成他们失业的罪魁祸首,那些地头蛇们肯定会想尽办法给这边找麻烦。
想当年……准确说是若干年以后,轻松控制了伊拉克全境的美军为了节约那点微不足道的军费,干脆利落解散了萨达姆时期多达几十万的旧军队。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美国人所犯下的最愚蠢错误之一:丢掉了饭碗,衣食无着,又偏偏受过系统军事训练……那些旧军人中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成为了反抗军成员,他们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要远远超过节省下来的工资钱。
以前闲聊谈到这方面时,大伙儿对于老美的这种短视行为都狠狠加以嘲笑过。
现在轮到他们自己了,当然不能重蹈覆辙。
连一支才一百多人,乱七八糟的伤残败兵队伍都要牢牢控制住,更不用说海南全岛上下,多达数千的明王朝正规官吏兵丁。
“这笔钱肯定是要给的,不但要给,还要比原来有所增加!”
用不着庞雨再多费口舌,大家很快便达成以上共识——所谓政权,从来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就由这些底层官吏支撑起来的。
没有这些基层人员的协助,光凭琼海号上这一百三十九名现代人,加上千把投诚过来的新短毛,充其量也就控制一两座县城的规模。
要想控制整个海南岛,和明王朝分庭抗礼,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肯定不行。
“果然,还是基层建设最重要……太祖爷的经验啊。
”
解席摆出一副深沉模样,随即遭到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鄙视——这大道理谁都会说,现在的实际题就是:钱粮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