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悄然杀青(1/2)
阿尔伯特打开最新一期的“华盛顿邮报”
,头版头条赫然是伊拉克战争“虐囚门”
的最新进展,而头条底下则是乔治-布什在白宫例行发布会上的正面回应,“温室效应是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毋庸置疑!”
2004年的一月已经过去了一周时间,但温室效应的争论显然依旧没有降温,反而事情还有越演越烈的迹象。
≥打开报纸的内页,就可以看到关于温室效应危害的专业文章: “在目前全球温暖化的趋势之下,冰川时代很有可能会再次来临,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浓度降低。
大洋输送带因此而逐渐停止:暖流不能到达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达温暖海域。
全球温度降低,另一个冰河时代来临。
北半球大部分被冰封,一阵接着一阵的暴风雪和龙卷风将横扫大陆。
最终的危害,可能会造成恐龙时代的再次降临!”
文章的落款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温室效应研究项目。
阿尔伯特瞠目结舌地看着这片文章,“这……这不就是我们的剧本吗?”
他只觉得自己舌头都要打结了,翻到了头版,再次确认,这的确是“华盛顿邮报”
,全美销量最高的十大报纸之一,而且也是最为权威的报纸之一,特别是当初爆料了水门事件的丑闻之后,“华盛顿邮报”
的政/治正确性毋庸置疑。
然后再翻回刚才的页面,仔细阅读一遍,阿尔伯特还是呆若木鸡,“这就是我们的剧本啊!”
坐在旁边的珀西直接就翻了一个白眼,“同样的话你不用重复两遍,我们没有耳聋,你也没有语言障碍……等等,还是你的确有语言障碍?”
阿尔伯特呵呵地干笑了两声。
“很好笑,昨天吃完饭把盘子都舔干净的人在说话。”
一句反击让珀西只能当做耳旁风,又不能承认,又不能反驳。
阿尔伯特也见好就收,转头看向了另一侧的兰斯,“这也是我们安排好的吗?”
“不,当然不是。”
兰斯连连摆手,“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目前兰斯只能算是无名小卒,西奥、伊恩、高文再加上二十世纪福克斯,他已经竭尽全力进行推动了。
除了伊恩煽动环境保护者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期之外。
其他部分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太多增幅。
“纽约时报”
的事也不是兰斯可以控制的,他做好了两套方案,一种就是“纽约时报”
按照计划刊登哈维尔的文章;如果“纽约时报”
拒绝,那么哈维尔将会刊登在他的博客上,然后利用“上帝之城”
的观众力量,把文章在网络上炒作起来,兰斯甚至已经想好网络上怎么煽风点火了。
不过,最终“纽约时报”
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
并且牢牢抓住,实现了影响最大化。
比起“特洛伊”
声势浩大的开机仪式来说,低调做事的“后天”
不花一分一毫,却在悄无声息地将前期宣传阵线足足拉长到了五个月时间。
虽然目前温室效应问题一直没有和“后天”
联系起来。
但一旦兰斯发力,此前五个月累积下来的影响力就将会被直接推向极致!
至于“华盛顿邮报”
的这篇文章,的确和兰斯没有关系。
“兰斯,这些情况你都预料到了吗?”
阿尔伯特不可思议地看向了兰斯。
坐在旁边的珀西难得一次没有和阿尔伯特唱反调。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讥讽了阿尔伯特一句,挑了挑他话语里的语病,“兰斯又不是先知。”
然后这才先问到。
“你怎么就确定,他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认为,温室效应的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
“利益。”
兰斯给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温室效应不仅仅是“拯救”
地球那么简单而已,那些真正的环境爱好者们太过单纯质朴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一个所谓的“环境问题”
可以牵扯到数十上百亿的利益,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政策方针的层面。
保护环境固然重要,但比起环境来说,金钱、权利、名誉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更为重要。
“保护环境”
可以成为一个利益的载体,为了赢取利益而破坏环境,同样,也可以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而保护环境。
温室效应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哈维尔的报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相,这个项目已经推动了将近十年,维系着太多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人会希望“真相”
被发现。
事实上,到了2015年,人们猛然发现,温室效应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平均温度的上升远远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高度;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气候反常等现象相继出现,不容忽视,但也远远没有达到媒体危言耸听的高度。
可是,这个“严重问题”
还是必须严重下去,因为“利益”
。
“只是,我也没有想到会如此热闹。”
兰斯调侃着说到。
考虑到上一世的情况,兰斯认为自己煽风点火之后的结果,最多也就是让媒体关注关注,引发更多的讨论,主要还是让更多环境保护者站出来,为电影做免费的前期宣传。
但现在,事情也一发不可收拾,巧妙地运用新闻媒体、舆论领袖、利益冲突的方式,将这件事彻底炒热了起来。
现在呈现出来的效果,比兰斯预期之中至少要翻三倍,甚至还把半个好莱坞都动员了起来,完全是意外收获。
“那接下来呢?”
阿尔伯特迫不及待地询问到,然后得意洋洋地看了珀西一眼,显然因为抢在珀西之前提问而得意不已。
这让冷眼旁观的兰斯着实哭笑不得。
不等兰斯回答,丹尼斯-奎德也走了过来,“对啊,兰斯,我们回去之后,需要配合做什么事吗?”
就在十五分钟之前,“后天”
剧组在蒙特利尔完成了最后一场戏的拍摄,从九月份进入剧组以来。
前后花费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宣告杀青。
今年,蒙特利尔迎来了记录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无论是在录影棚内,还是在户外实地拍摄,温度都冷得令人受不了,尤其是拍摄遇到暴风雪的场景,演员们即使穿着四、五层厚厚的保护衣物,但面对着人工喷雪机,忍受着时速八公里的风速吹袭。
口鼻都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住,即使带着眼罩也几乎睁不开眼睛。
这几个月来,剧组上上下下都疲惫到了极致,今天总算是杀青了。
兰斯抬起头看向了迎面走过来的演员们,认真想了想,“呃,什么也不做?”
这话让大家都轻笑了起来,“不,我是认真的。
最近这段时间。
环境保护者的情绪显然十分激动,如果这个时候宣传电影的话,只会弄巧成拙。
如果遇到采访的话,你们只需要说。
温室效应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地球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否则未来的灾难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兰斯沉吟了一会,然后再次点点头。
“对,强调灾难。
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说就可以了,能言会道的。
就多说说灾难会多么可怕;不太会应付媒体的,就说支持环境保护者立场就可以了。”
丹尼斯摊开双手,回头看了看其他演员们,笑呵呵地说到,“这不是难事,对吧?”
大家都被丹尼斯的调侃逗笑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环境保护者的情绪会逐渐平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