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十一章 大友赖泰的决断(1/2)

十一章大友赖泰的决断 深夜,丰后府内城,十几名武士浑身是血策马入城,其中最夸张的一个,伏在马背上插了十几只箭,早已死去多时,血已经流干了。

一名家臣连滚带爬的跑入大殿。

“家主,我军大败只剩十几名武士逃回!”

大殿上,正在侍女身上做来回机械运动的大友赖泰,大惊失色,立即身上一阵痉挛,随即恼羞成怒的家臣吼道:“滚出去!”

穿好衣冠的大友赖泰,面色苍白,不住颤抖。

“难道大友家三代基业要断送在自己手里。”

大友赖泰脸上一片忧虑之色, 大友赖泰的祖父是镰仓将军源赖朝的儿子大友能直,能直是第一代家主,官任左近将监、左卫门尉、领中九州后三国(筑后、肥后、丰后)守护,到了自己父亲一代就只能窝居丰后一地,重振大友家是自己的责任。

想到自己不足五岁的儿子,大友赖泰有了决断。

此时刘正带着斥侯已经追杀到了府内城,看着紧闭的城门感叹,无奈只能掉头回营。

即使到此,刘正依然以为,大友赖康跑的太快了已经返回府内城。

清晨,刘淮带着大军,前往了府内城。

府内城外,离城三百步的地方铺着一块很大丝绸,大友赖泰身着和服坐在其上,双眼紧闭,膝上横着一柄武士刀,身后城门大开,城墙上没有一兵一卒。

如此情景觉得十分诡异。

金大通带着大队高丽兵来到城下的时候,一时犹豫不前。

金大通心想这个家伙摆出一付切腹的样子,却又在选择城外如此布置。

看来这家伙,不想死,十有**是想谈条件,谈不成才剖腹。

刘淮在武卫军的护卫下走上前去。

大友赖泰听到动静睁开了眼睛。

漆黑如夜的盔甲,散发着素杀之气的宝剑,脸上却面如冠玉,眼若流星。

“可是元军统帅?”

大友赖泰流利的中文让刘淮稍微差异了一下。

这个栗尾长清口中好色无能的家伙看来不简单。

刘淮在丝绸上同样席地坐下,身后虎贲紧握刀柄,虎视眈眈。

刘淮不语,直视大友赖泰。

“若元帅能保存大友家领地,大友家愿意降伏,以供将军驱策。”

大友赖泰跪拜。

“凭什么?”

刘淮笑了 “丰后国大友家经营多年……”

大友赖泰正要继续。

“这不够!”

刘淮直接打断大友赖泰的言语。

“大友家愿意提供百万石粮草”

“占了城,我自取之!”

刘淮再次否决。

“大友家可以在十五日内为元帅征发一万足轻!”

刘淮眼睛一亮,随后继续摇头。

“还是不够!”

大友赖泰咬咬牙,“我愿意将儿子枫法师丸为质!”

刘淮依然摇头“大友赖康何在?”

姓氏的相近让刘淮同样以为大友赖康出自大友家。

“此人是幕府派驻九州的奉行,与大友家无关”

大友赖泰恍然大悟,粮草、兵力、纳质,刘淮都要,但同样刘淮更需要人才,可以对付镰仓幕府的人才!

大友赖泰后悔啊,早知道元军将领如此强势,自己就不派兵出击了。

那样自己就多了点砝码。

大友赖泰拜伏“大友家兼任京都守卫番备多年,熟知幕府深浅,愿意为元帅献上良策!”

府内城大殿 “幕府自将军下设立‘评定众’决定镰仓幕府各项事务,评定众由各地大名组成,北九州少贰家,东九州大友家、南九州岛津家为九州三人众……”

刘淮坐在殿上听着大友赖泰介绍幕府的情况,其中很多是已经投降的土豪栗尾长清所接触不到。

现任幕府将军北条时宗是个冷酷无情对权利有极大**的人,对评定众制度极为不满,已经多次搁置评定会议,独自掌握权力。

蒙古帝国建交、纳贡要求深深刺痛了他夜朗自大的内心,因此多次拒绝蒙古国的使者。

对这段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刘淮,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是建交、纳贡而已。

日本以前历代都对中原的政权称臣、纳贡,还能得到不少赏赐。

刘淮不知道,蒙古国的统治者忽必烈坐拥广袤的领土,自然对日本弹丸小国看不起。

发的国书也是措辞傲慢,暗藏杀机。

如某次蒙古国国书上面写着: 上天眷命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

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峰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

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而欢若父子。

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

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

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

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

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

至用兵,夫执所好。

王其图之,不宣。

简意是,小国的君主应该对大国“畏威怀德”

称臣加纳贡,你们的邻居高丽国开始不服,被我蒙古国打得了“感戴来朝”

,现在我遣使而来,你日本国应当知道该怎么做了,高丽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蒙古国国书极大了刺激了北条时宗的尊严,偏激的性格让他不容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挑战,直接驱逐了蒙古使者。

日本屡次挑战蒙古的权威,让忽必烈暴跳如雷,在全面对南宋做战的情况下,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舰九百艘,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东征日本,就有了刘淮这次的远征。

“元帅若要征服日本难,但若是取代幕府易”

大友赖泰说道。

刘淮首次对大友赖泰重视起来。

“如何取而代之?”

“伐幕府而不伐大名,分而治之!”

大友赖泰眼中露出精光,随后解释道,“北条时宗独断专行,搁置评定,已经引起各地大名的不满。

若是只讨伐幕府,除了部分死忠外各地大名很可能坐壁上观,按兵不动。”

“南面讨伐岛津,割据九州,治理内政,招募武士,拉拢身怀异心的大名,安抚对幕府不满的豪强,打击对幕府忠心的势力。

如此一年之后,集合大军直取京都!”

大友赖泰继续说到。

刘淮看着大友赖泰,非常欣赏,这个家伙战略眼光不错啊,自己也只是有个朦胧的想法。

跑走一个大友赖康可惜了,那个家伙是个心黑胆大战术天才,但是眼前的这个大友赖泰确是战略层面的谋士。

不过,刘淮并不以为然,他想做的是征服,是破坏是毁灭,不是种田,不需要修养生息,大友赖泰的想法不错,但是时间刘淮觉得太长了。

谋士,谋士啊,刘淮不由自主想起一张猥琐的脸。

参军王仲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喷嚏。

此刻,他正在竹崎季长所带的高丽军中,随大军向肥后国进军。

竹崎季长正得意骑在一头高大的蒙古乌珠穆沁马上,身后带着六百武士骑兵,一千高丽兵,七千日本足轻。

浩浩荡荡的向肥后国菊池郡。

“参军大人,真有神鬼之谋啊。”

竹崎季长衷心称赞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