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性格鲜明的南唐群臣(5/6)

皇甫继勋 江州节度使晖之子。

幼以父荫为军校,父死难于滁州,累迁将军、池饶二州刺史,勤于吏事。

入为诸军都虞候,迁神卫统军都指挥使。

诸老将相次皆死,而继勋尚少,遂为大将。

赀产优赡,营第舍、车服,畜妓乐,洁饮食,极游宴之好。

及宋师至,诸军多败衄,继勋欲煜之速降,每众中流言,颇道国中蹙弱。

侄绍杰亦以继勋故,为巡检。

常令绍杰入见煜,陈归命之计。

会有风雹,继勋又密陈灭亡之兆。

偏裨或有募勇士欲夜出营邀宋师者,辄鞭而拘之。

又因请出煜亲兵千余守阙城,为宋师所掩。

一日,煜躬自巡城,见宋师列栅城外,旌旗遍野,始惊惧,知为左右所蔽。

及巡城还,继勋从至宫。

煜乃责其流言惑众及不用命之状,收付大理。

始出,军士悉集,脔割其肉,顷刻都尽。

绍杰亦被诛。

煜皆赦其妻子。

周惟简 ,饶州鄱阳人。

隐居,好学问,明《易》义。

煜召为国子博士、集贤侍讲。

顷之,以虞部郎中致仕。

宋师围金陵,煜求能使交兵者,张洎荐惟简有远略,可以谈笑和解之。

召为给事中,与徐铉奉使至京师。

太祖召见诘责,惟简惶恐,反言曰:“臣本居山野,无仕进之意,李煜强遣来耳。

臣素闻终南山多灵药,事宁后,愿得栖隐。”

太祖许之。

江南平,以惟简为国子《周易》博士、判监事。

开宝九年,上书述前志,求解官,盖不得已,非其心也。

改虞部郎中,致仕。

以其子缮为京兆府贸阝县主簿,俾就养。

太平兴国初,惟简自终南至阙下,求入见。

有司以致仕官非有诏召无求对之制,乃还。

岁余,复上表自求用,除太常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卒。

缮后举进士,至都官员外郎。

冯谧 五代南唐文学家。

一名谧,字叔文,广陵(今扬州)人,一说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南唐吏部尚书冯令愿之子,词人冯延巳异母弟。

幼居歙州。

吴让帝末为江都判官。

南唐元宗保大初,为中书舍人。

南唐出师攻建州时,为监军使。

兵败后流放舒州,后赦免。

累官工部侍郎,出为东都副留守。

保大十四年(956),被后周所俘,留居汴京三年。

显德五年(958)归南唐,为户部尚书,数次使宋。

后改任常州观察使而卒。

撰有《冯延鲁文集》,南唐亡时散逸。

宋初存诗一卷、一百余首,今亦不存。

《小畜集》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续拾》据此亦收录之。

本名延鲁,字叔文,其先彭城人,唐末南渡,家于新安。

李誧僭号,立子景为太子,谧与兄延己俱以文学得幸。

及景嗣位,累迁至中书舍人。

晋开运末,闽越大乱,景遣谧与谏议大夫陈觉乘传安抚,谧遂矫诏发数郡兵攻福州。

及败,引佩刀自刺,亲吏制之,不死,长流舒州。

会赦叙用,复为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

江南以扬州为东都,命谧副留守。

周世宗下扬州,谧髡发为僧,匿于佛寺,为官军所获。

世宗释之,授太常卿,赐与甚厚。

数年,拜刑部侍郎,放还,为户部尚书。

建隆三年,煜遣来贡,因表求舒州田宅,诏赐之。

后改常州观察使而卒。

子伉归中朝,与兄仪、价并登进士第。

伉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

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

咸平三年,知福州,卒。

特赐钱十万,录其子玄应同学究出身。

,冯谧跟诸阁老在一起闲读,扯及唐玄宗赐封贺知章镜湖(今 浙江绍兴境内)一事,冯谧说:“今后告老,我能够得到后湖就已很心满 意足的了。”

在坐的徐铉说:“我主尊贤下士,难道会吝惜一湖吗?

只是缺少可与贺知章相提并美的贤才罢了。”

冯谧羞愧不堪。

锺蒨, 勤政殿学士朝冠朝服,坐在堂上,闻兵已及门,召集家属,服毒俱尽。

张洎初与乔约,同死社稷,至乔死后,仍旧扬扬自得,并无死志。

徐锴 字楚金,会稽人,父延休,字德文,风度淹雅,古唐乾符中进士。

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

适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词,即召见,命视草。

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

梁蒋玄晖辟为其佐。

延修弃去。

依钟傅于洪州。

吴取江西。

得延休,仕至光禄卿。

江都少尹,卒,二子。

铉锴遂家广陵,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

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