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二章 老子要买银行啦!!(3/4)

江森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康知府才睁开眼,缓缓自语:“那就是救得了这个,救不了那个?

肯定总要死几个……”

“对。”

江森道,“最多最多,只能救一个,然后让剩下的其他方面,全都死掉。

不过简单来讲,我觉得其实就是两个半的选择。

要么救眼前的老百姓,想办法先让他们拿回自己的钱。

这点其实不是非常困难,只要控制住那些高利贷的,逼他们把钱全都吐出来,再把他们的资产贱卖掉,应该能还上老百姓七七八八的钱。

一部分还不上的,那也没办法了。

这是救眼下的。

但是救了眼下的,那些企业可就救不回来了,就必须牺牲掉东瓯市的将来。

至于楼市和银行,本来就是投资行为,楼市塌了也就塌了,但也塌不到哪里去,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就算降价,也依然会高于他们的买进价格,东瓯市一成的老百姓受损失,九成的老百姓有实惠,算不上坏事,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已。

至于说银行,自己承担自己的投资损失,理所当然,无可厚非,最多算全国人民为东瓯市买单。

摊到十几亿人身上,那也是毛毛雨了。

但是这两个选择,都是明面上的。

明显上的东西,还有得选。

最难的,是暗地里的。

很多市领导的家属,包括就住在这个市府大院内的……”

“江森!”

莫怀仁忍不住喝断。

康知府却突然道:“让他说。”

莫怀仁看看江森,深深地叹出口气,“唉……”

江森用很平静的口吻,淡淡说道:“市里部分领导的家属,自身或许也有放贷行为,他们掌握资源,消息又灵通。

不管你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肯定都会第一时间知道,然后马上做出对他们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而他们的行为,又会直接影响到你们的救市部署,一环出问题,环环出问题。

怕就怕,你们还没开始动手,或者救市动作才刚启动,他们那边就已经抢先爆雷。

抛售的抛售,跑路的跑路。

市里的抢救动作,永远快不过他们踩雷的效率…… 而且我想,市里那么多放高利贷的,多多少少,每个人背后,都应该有点背景吧?

所以康书记,话都说到这里了,我确实有话不吐不快。

您到底是想救东瓯市的老百姓,还是想救……那些人呢?”

康书记深深地吸了口气,双手抱住头,使劲地揉了两下。

江森看看这个状况,感觉也说得差不多了,已经触及到了康知府的灵魂,也摸到了东瓯市自上而下,最大的一个痛点。

中国上上下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事情,又何尝单只发生在东瓯市呢?

只不过东瓯市的那群孙子们太能闹腾,加上文化环境,加上其他各种原因,甚至这个原因当中,还包括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次贷危机——如果没有这场危机,东瓯市的大佬们,完全可以找海外外援扶危救困的,最多也分他们一口吃的。

可是海外的外援们,这回自己也被困住了。

天时地利,加上那群孙子们,还有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们——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

肯定是知道的,甚至说不定,前几天还和康知府在同一张桌子上开会。

“康书记,我说完了。”

江森看着崩溃中的老康,内心却毫无波澜。

无非是看着历史上的经济悲剧,才重演一遍而已。

而且这次倒霉的,无非就是这群贪心鬼而已,东瓯市的普通老百姓,也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至于东瓯市经济的未来,仔细想想,哪怕确实崩了,可基础建设也还是继续。

后来那些楼盘,有了资金之后,也都盖起来了。

东瓯市光鲜马路背后的小巷子里,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如既往。

每个人靠着自己的本事,该吃几碗饭,还是吃几碗饭。

只不过,那种靠着时代的红利,一飞冲天的机会,对平常人来说,几乎不再有了。

但江森无所谓。

毕竟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能算是平常人。

只要不是重生到黑煤窑里,不管什么环境下,他都坚信自己能出头的。

上辈子他几乎已经做到了。

这辈子,已经起飞。

东瓯市完蛋,他也是世界一流的畅销书作家,是奥运冠军,是世界纪录保持着,是三十亿少女的梦,是掌握未来十年全球发展趋势的重生者。

他怕个屌呢?

东瓯市的经济发展停滞了,那与我何干?

我今天,只是来装个逼的。

“您要是没别的事的话,我就先走……”

“等下!”

康知府突然抬起头,眼里充满血丝,“江森,我要是跟你说,你觉得困难的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解决,那你有办法,能让全市的经济软着陆吗?”

“哦?”

江森一听这话,立马来精神了。

但是同一刹那,他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立马道:“康书记,今天这个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您放心,我出了这道门,刚才说的话,全部忘了。

我明天去西北,收了工马上回申城,过年之前绝不出现在东瓯市。

过完年也不出现,我老婆差不多也要生了,我在那边陪月子。”

好险,差点站到东瓯市广大干部的对立面去…… 康知府却像是一眼就看穿了江森的心思,沉声道:“你不用担心,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啊……”

江森有点犹豫,同时也有点卡思路。

康知府说的这种情况,他倒是从来都没有想过。

这么多年来,确切地说,差不多是十几年了,他一直是站在事后的角度,来看待东瓯市的这颗大雷的。

而且按目前的状况,其实也确实很难说,还有什么别的操作空间。

可康知府这么一问,江森晕着晕着,倒又渐渐的,出现了一点想法。

“嗯……我捋一捋啊。”

江森道,“我们最多假设,按最乐观的发展,如果那些人和钱,全都能控制住,银行不逼债,企业暂时没问题,剩下的,就是楼市本身的房价问题了。

东瓯市的房价,按理说呢,是根本支撑不下去了,在没有接盘大侠的情况下,如果非要强撑,我看,也就只有依靠舆论的力量。

找一群牛逼的评论员,京华社资深财经专家那种,连环马屁无脑吹,把东瓯市的楼市吹到升天,这样楼市稍微有点信心,应该倒得就没那么快……”

“能争取多少时间?”

康知府问。

“这个可真不好说。”

江森道,“而且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楼市能撑多久,而是在那些人和资金被控制住后,东瓯市的企业能以多快的速度,马上从房地产业里撤出来。

这样企业和楼市两个主体稳住后,就算房价下跌,投资房产的老百姓至少还能拿到房子,无非就是像买股票那样,被割掉一部分肉,但是东瓯市的整体经济,起码能基本完整地活下来。

稍微可能有那么丁点的伤筋动骨,不过应该不至于崩溃,顶多就是伤点元气。

剩下的,也就是银行死活,那就跟地方上没什么关系了。”

康知府微微点头,“基本软着陆?”

“对。”

江森道,“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

先保证房价不跌,然后解除企业和这个大盘的关联,只要企业解困了,这个时候再把楼市的气球戳破掉,老百姓就只有投资损失,但不至于财富蒸发,棺材本少掉两三成,哭几天就好了。

个别贷款炒房的,那纯属自己找死,死了活该。”

康知府转头望向莫怀仁。

莫怀仁想了想,又问江森:“你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吗?”

步骤?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