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聊点华夏的音乐背景(2/2)
所以没有创作人了,那些不会自己创作的就没有能力去发行专辑了呀。”
“歌手因为一首歌红了,商演接到手软,但问题是词曲创作人呢?
当初给的歌曲,可能就那么三五万块,直接买断了。
我是创作人的话,我还写个屁的歌曲呀。
我去做电视剧的配乐,还按照每集来算钱呢。”
“或者那些会创作的干脆就自己写的歌曲,自己唱,去做网络歌手了。
现在网络歌手不是很多吗?
而且现在火的都是一些网络歌曲,难道大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然而华夏两千年左右的时间为什么好听的流行歌曲那么多。
告诉你们吧,大多数都是买的日、韩的版权。
不管是刘若英的《后来》,还是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
“当初的港台流行歌曲,有百分之八十的歌曲是买的海外的版权。
这个小破站里有介绍,不信的,可以自己去看。”
杨昆继续的说着:“为什么日本的音乐,韩国的音乐都超越了我们。
很简单,版权意识。
歌手发行了专辑,词曲作家是要抽成的,而不是三五万块就买断。”
“我举个例子,最近在韩国娱乐节目里时常出现的金伊娜作家,仅仅凭借李知恩演唱的《好日子》这首歌她的年收入就高达十亿韩元,换算是六百万华夏币。”
“歌手赚大钱,总得让词曲作家喝口汤不是吗?
这样大家才有动力继续创作出好作品呀。”
“歌手和公司把所有的都吃了,那这些词曲创作人还玩什么音乐,干脆去做电视幕后的配乐算了。”
“你演唱的实力再好,不会写歌,没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瞎扯淡。
作为歌手,难道就永远翻唱别的人?
脸呢?”
“至于为什么不买日韩版权了?
因为现在版权买断非常贵呀!
所以,抄袭就成为最方便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