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彩鳞(1/3)
“我……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回到卧室,拿起毛巾轻轻擦拭掉身上的水珠,她下意识走到镜子前,左右晃了晃身体。
相比以前,皮肤更细致,更光彩,更鲜嫩,身体曲线亦是圆润无暇。
尽管心中疑窦丛生,但身体的变化却实打实让姑娘欣喜不已,忍不住提起脚尖,如同跳芭蕾一样,在镜子前面原地转了个圈。
“咦?”
转身之际,恍惚瞥到一线七彩。
姑娘不觉一怔,急忙刹住脚步,将后背对准镜面,随后,小嘴越张越大。
平滑如玉的后背上,一片指甲盖大小的七彩鳞片紧紧贴住背心,在灯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一弯袖珍彩虹。
她伸出手,往后背抓了抓,不痛不痒,触感就像一般的皮肤组织。
“这件事太古怪了。”
思量一会儿,周艾打开衣柜,换上一套运动装,打开房门,朝医学实验舱快步走去。
同一时段,医学实验舱化验室内,瓦伦丁将一台pda塞进唐方手里:“这是‘水母’型生物的组织样本化验单。”
唐方点点头,随手滑动触控屏,详细浏览一遍“异种水母”
生物的化验数据。
根据对生物样本的切片研究,“异种水母”
生物是一种生活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水生生物,该生物能够分泌一种强腐蚀性蛋白酶,用来溶解有机物,并摄入营养成分,来维持自身的存活。
“可在酸性水溶液中存活的生物?”
唐方皱皱眉,继续翻动页面。
接下来,瓦伦丁经过深度化验后,又得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虽然这种生物从组织结构分析。
有些类似地球上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水母。
不过,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异种水母”
的触须内具备一套奇怪的组织器官。
这种器官对零素非常敏感,能够像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那样。
吸收酸溶液中游离的零素粒子,并在太阳的照耀下,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养分。
“竟然有两套‘消化系统’……”
唐方继续翻页,第三页是对“异种水母”
的来历说明。
通过解构“异种水母”
的基因排序,瓦伦丁在人类汇总的外星生物基因库里找到了有关该“异种水母”
的信息。
按照数据库中资料所载,“异种水母”
学名“aqbd-1无性类水母体”
,该生物存在于阿库巴多恒星系统一颗叫做阿克隆的海洋行星中。
“阿克隆”
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冥河,以“阿克隆”
之名命名一颗海洋行星。
可想而知,该星球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
就像第一页介绍的那样,“aqbd-1无性类水母体”
是一种生活在酸性溶液环境下的生物。
而“阿克隆”
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它表面一望无垠的黑色汪洋。
“阿克隆”
没有陆地,整颗星球都被这一片黑色汪洋包裹,平均水深12600多英尺,最洼的海渊距离洋面差不多有11w英尺。
当然,这点水深对于现如今的人类科技而言,还是足以克服的。
然而,“阿克隆”
之所以叫做“阿克隆”
。
并不是因其水深得名,乃是因为该行星表面的海洋具有强酸性,除非特殊材料做成的探测器。
一般设备下去,唯有石沉“大海”
这一个结果,如果是人体的话,扔下去闷几分钟,再捞上来连骨头都没了。
“aqbd-1无性类水母体”
正是生存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
人类社会的生物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困惑一件事,“aqbd-1无性类水母体”
是怎么繁殖的?
因为这种生物没有生殖器官,又不似单个细胞那样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与间接分裂,直至如今,这个问题依旧不得而知。
其实对于星盟政府而言。
“aqbd-1无性类水母体”
是如何繁育后代的并不重要,政府真正在意的是“阿克隆”
的零素资源。
就像前两页标本分析报告中记录的那样。
“aqbd-1无性类水母体”
有两套消化系统。
从实际效果出发,第一套纯属摆设。
“阿克隆”
那样的酸性海洋中怎么可能生存着浮游生物。
至于第二套消化系统,却是该生物实实在在的糊口器官。
“阿克隆”
的酸性海洋中溶解着少量零素粒子,“aqbd-1无性类水母体”
便是依靠摄取酸溶液中游离的零素粒子,获得生存所需的养料。
据星盟政府的勘探部门分析,从“阿克隆”
酸性海洋中溶解的零素粒子并非天然存在,因为这些年来,在“aqbd-1无性类水母体”
的吸食下,酸性海洋内的零素粒子浓度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相反,还偶有升高。
勘探船对“阿克隆”
能量辐射水平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后,得知该行星地核内部活动非常剧烈,地壳运动频繁,进而引发海底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考虑到这一情况,有人大胆预言,“阿克隆”
强酸海洋中游离的零素粒子,是在海底灾害中逸散出地表的零号源素。
如果这一猜测属实,那么,“阿克隆”
地底一定蕴含着储量不小的零素资源。
于是乎,星盟的勘探部门向政府递交了一份项目申请报告,获得拨款后,与“沃德重工”
合作,开发出一种可抵抗强酸腐蚀的特殊探测器,投入到对“阿克隆”
零素资源的勘探工作中。
不久,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证实了勘探部门的猜想,“阿克隆”
地下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零素矿。
只是,让人诟病的是,“阿克隆”
的零素矿分布很不规律,大大小小的矿藏零星分布在地壳与地幔的中间层,为开采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其实这点困难还不算什么,关键是“阿克隆”
表面的强酸海洋,单是探测器便需要另行开发,耗费了大量资金与时间,若是扩展到整套开采设备。
可想而知,会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