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93章 抉择(2/3)

朴亦盛深吸口气,道:“这样的策略,实在是不妥当。”

李昌诃见朴亦盛只说了下策,没有点评中策和上策,他郑重道:“大王,上、中、下三策,都已经摆在了眼前,该怎么选择,请大王决断。”

他把皮球踢了回去,还是让朴亦盛自己来选择。

乙支文雄暗道李昌诃老辣。

不愧是老臣。

这一上、中、下三策,便避免了自己来选择,而是变成了朴亦盛自己选择。

乙支文雄道:“大王,臣也认为如今的选择,不外乎这三种。我们是战是和,都由大王来选择。不管如何,臣都誓死追随大王。”

“臣誓死追随大王。”

李昌诃也是再度表态。

朴亦盛暗道两个老狐狸,竟是完全让他来决定。

朴亦盛当下,也是无比迟疑。

他一时间难以决断。

不管朴元启的生死吗?

他做不到。

可是,舍弃高句丽国吗?

他也做不到。

朴亦盛原本是坐着的,他思虑一番后,干脆站起身,背负着双手,在来回的踱步,仔细的思考着该如何决断。

李昌诃、乙支文雄两人静静坐着,不曾干涉什么。

两人只需要服从命令就是。

朴亦盛静静的等待,好半响后,他一下握紧了拳头,脸上已经有了决断。他是只有一个儿子,可是如今,他自己不能做亡国之君,至少他要厮杀一番。

高句丽,不能直接降了。

朴亦盛内心艰难的做出了决定,他沉声道:“大将军,你立刻安排军队,在半路上设下关卡,阻击前进的齐国大军。另外,从现在开始,封锁四方城门,城内戒严,准备全力和齐国一战。这一战,按照丞相的中策推进。”

“遵命!”

乙支文雄直接就回答。

李昌诃主动道:“臣也是安排下去,我会立刻传令朝中官员,勒令所有人死战。这一战,绝不会给大王拖后腿。我们,誓死抵抗。”

朴亦盛颔首道:“辛苦丞相和大将军了,此战我们,势必要取胜,绝不会落败的。这一战取胜后,我高句丽也就能立足于世,不再惧怕齐国。”

李昌诃和乙支文雄郑重点头,两人便转身退下。

两人走出了大殿后,都是默契停下。

乙支文雄看向了李昌诃,道:“丞相,你认为这一战死拼,能挡住吗?”

李昌诃捋着颌下胡须,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战要抵挡,恐怕是艰难。这一战的厮杀,极为不容易。不过如今,大王已经安排了,那就死战吧。”

乙支文雄道:“丞相所言甚是。”

李昌诃道:“大将军,既然是死战,如今安排在城内镇守的将领很重要。尤其是四方城门的守将,必须是绝对的心腹。如果不是绝对心腹,便极可能出问题。所以四方城门的守将,你必须要安排妥当。”

乙支文雄道:“丞相尽管放心,这一事情,我还是能安排妥当的。”

他不再多言,拱手行了一礼就离开。

乙支文雄出了王宫,径直回到自己的大将军府,他先是调度了一支军队前往城外,在永定城通往平壤的官道上,找寻高地布下阻击的真实,节节阻击齐国军队。

另外,又安排了城内镇守的军队,一旦城池遭到攻打,就随时策应各方。大方向的军队安排妥当后,乙支文雄才单独把镇守四方城门的守将喊来了。

四方城门的守将,都是乙支文雄的嫡系。

或者说,其实整个高句丽的军方,大多数的将领,都是乙支文雄培养起来的。

所以诸多将领,都打上了乙支文雄的烙印。

乙支文雄看着镇守城门的四个将领,沉声道:“这一次齐国南下,最大的可能,是攻打北方城门,其压力是最大的。但其他三方城门,也不能大意。这一战,你们都给我全力以赴,不准有任何的拖沓。谁要是拖了后腿,本将绝不轻饶,听明白了吗?”

“明白!”

四个将领齐齐回答。

乙支文雄又告诫一番,然后又鼓舞一番,说了如今高句丽的情况。

待一切的问题,全部都阐述了一遍,乙支文雄才吩咐道:“好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都各自下去准备好。”

“卑职告退!”

四个将领纷纷行礼告退。

四人转身退下,出了大将军府,便往自己所镇守的城门去。

而南城门的守将,名为郑善器,他是当代郑家的家主。

郑善器这个人,早年拜在乙支文雄的门下,是乙支文雄的弟子。因为郑善器很有头脑,乙支文雄便指点郑善器,告知郑善器不能单纯习武,必须要读书。

郑善器又转而读书,他成年后,便文武双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是,郑善器的运气不好。

高句丽攻伐小国时,郑善器每每遇到的,都是硬茬子。他带兵前往进攻,都不曾成功,反倒是自己吃了大亏,只是他削弱了敌人后,后方的将领反倒捡了便宜。

以至于郑善器,只是一个镇守南门的守将。

可谓是时运不济。

郑善器回到南城,他回到了自己城楼上的署衙内,便坐下来思考接下来的战事。

砰!砰!

敲门声,自房间外响起。

郑善器道:“进来。”

房门嘎吱一声被推开,却是一名士兵进入,躬身行礼道:“将军,郑家派人来传信,说是老夫人患病,请您回府上一趟。”

“什么?”

郑善器一听,顿时紧张起来。

郑善器这个人很孝顺,他对自己的母亲,极为孝顺,所以一听到母亲患病,起身就往外走。他倒是不曾忘却嘱咐镇守的将领,要仔细盯着城门,禁止出入,然后急匆匆返回。

郑善器回到了府上,他径直就往后院去,只是他到了后院,看到母亲的样子,有些惊讶。

母亲好端端的,什么事儿都没有。

郑善器道:“母亲,您不是病了吗?怎么如今这样子,似乎没什么事儿。”

郑善器的母亲柳氏,她六十开外的年纪,显得很是苍老,她微微一笑,道:“老大,老身让你回来,是有你二弟的书信送回,你看一看。”

郑善器一听,顿时紧张起来。

他自是知道郑善跃的。

这是他的二弟。

郑善器自是知道永定城落陷,如今郑善跃派人送回了书信,这就有些猫腻了。

郑善器接过书信,便迅速的浏览,他看完了书信后,顿时面色大变,甚至是有些紧张,道:“母亲,这一封书信,有多少人知道?”

“没有人知道。”

柳氏摇了摇头。

她微笑道:“送信的人一回来,老身就了解了一番,询问了其行踪。如今,人就安置在府上,不安排出去。所以这一封书信,你就别担心了。”

郑善器这才松了口气。

好歹,有柳氏的话,才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柳氏说道:“老大,虽说老身不参与俄政务,但外面的事情,却也是知道的。听说,永定城已经被齐国夺取了。你二弟,就是永定城的守将,他派人回来送消息,老身焉能没有戒备。他的书信中,说了什么?”

郑善器苦涩一笑,道:“母亲慧眼如炬,二弟送回来的书信,是让我郑家,归顺齐国。他如今,已经是归顺了齐国。二弟说,齐国才是大势所趋。高句丽,挡不住的。”

柳氏道:“你怎么看?”

郑善器沉声道:“这一事情,儿子也是为难。”

柳氏道:“什么为难?”

郑善器说道:“儿子当初心比天高,却是屡次落败,得亏是老师不计较,甚至他和丞相一起,还保举儿子出任镇守南城的将领。老师让我镇守南城,而如今要按照二弟的话,如果是归顺了齐国,等于是背叛了老师。”

“可是,二弟的话,儿子也知道有道理。”

“高句丽面对的齐国,是无比强大的,双方的实力悬殊巨大,根本就不成比例。在这一前提下,即便是抵挡,也是以卵击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