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91章 :京城的决定(二)(1/2)

“劳公的意思?”

朱副部长微微皱眉问道。

△↗ “扶持,是应该扶持的。

起码要让中国人看到,在世界各地,还有这种青年才俊。

他的企业规模也非常的大。

适当宣传对我国有好处。

但是对于他请求不插手他的杂志,我觉得一本杂志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劳公抿了口茶:“一本杂志还不需要劳动几个副国级,省部级的部门关心的地步。

如果他写了一些不利于祖国的言论怎么办?”

他严肃地说:“如果他在字里行间暗示日本的发达怎么办?”

“这些事情要杜绝,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我的意见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要有什么特殊对待。

中国这么大的土地,兴起的企业不在少数,以后应该还有超过他的。

给了他特殊对待,日后那些新兴企业怎么办?”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在座没有一个不是心知肚明,两边虽然不是同一个派系,但是,此刻的中国,还真的是上下一心,起码,人人都在为中国怎么变好努力。

只是双方政见不同而已。

“至于电视台,这就有些超过了。”

旁边的妇女看到没人接话,就连曾经的老对手都在沉思,笑着接了下去:“现在,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渠道就是电视。

单独给他一个台,他从日本回来,还在观察期,这个优待政策我觉得不合适。”

“再议吧。”

劳公也退了一步,他非常清楚,对于秦皇朝,这些改革派可是当成了宝贝一样看待,不宜操之过急。

“哪里用得着再议。”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声音,紧接着,门就被推开了。

首先进来的,是四五个警卫员,跟着一位脸色平淡的男子走了进来。

在座的人全部一愣,下一秒,全部人立刻悉数起立。

“首长。”

“首长,您怎么来了。”

“首长好。”

男子大概五十多岁,却保养得非常好,浓密的头发上没有一丝斑白,脸色很平淡,眼中的目光却如同鹰隼一般锐利。

“首长,您什么时候到的。”

刘副部长笑道:“这只是一场小会议而已。”

“小会议?

小会议需要这么多副部长共同讨论?

刘同志,必须给你纠正一下,这是国事。

不要眼看这是一个小公司,它回归的一小步,会换来中国的一大步。”

保守派的人,目光都急速闪动了一下。

“劳副部长。”

“是。”

男子看了他几秒,忽然说:“糊涂啊。”

劳副部长低头不答。

“我什么时候来的?

我从你们开会就到了!

今天这场会,是该我来主持。”

他找了个座位坐下来,随意地压了压手:“不要拘束,都坐。”

众人这才坐下,立刻有警卫员给男子端来了水杯,倒上了清香的茶叶。

男子轻咳了一声,严肃地开口:“秦先生的地位,和在座每一个人都相差甚远。

各位只要一开口,就能让一大半市场对他关上大门,所以,我第一个要求就是,所有部门,如果让我发现类似的事情……”

他没说完,威严地看了众人一眼,没人说话,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

男子叹了口气,再次说了一句:“糊涂啊……”

劳副部长脸色终于抽动了一下,暗自咬了咬牙。

“中国的国情,大家都看到了,人均工资,上海才六七百元,是人民币。

大部分都在六百元左右,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

再往西,往北呢?

成都的人均工资四百多,武汉的人均工资四百多,沈阳的人均工资四百多。

电视机刚刚普及,日本已经到处都是电脑。

更不要提海对岸的美国。

中国现在不奋起直追,还等什么时候?”

“我知道,各位是为国家好。”

他的目光看向了保守派右侧的五人:“你们担心过大的变动会给百姓带来不适,但是我想问你们,如果像以前那样,中国的百姓就适了吗?”

“八十年代,人均工资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人民电视机都买不起,后来才慢慢铺开。

而国外已经用上了空调,电脑。

百姓的生活水平差,那就是政府的问题。

所以,现在中国必须改革。

我们可以苦一点,但是全国百姓在叫苦,这个政权就是等着被推翻的时候。”

他嘘了一口气,刚才说得太快,也是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

他点了点头,舒缓了下语速,沉声道:“我就是从高科技产业司,然后到中计委的委员长,再这样慢慢升上来的。

我恐怕在座的里面,是最清楚日本的电子企业有多强的人。

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蔑视它,但绝不能在战术上轻视它。”

“一个中国公司,在日本仅仅两年,做到了任天堂,世嘉这样的地步。

可能在座的同志有些不了解这两个公司,我可以这样告诉大家,索尼在这个市场,一直被这两个公司拦在门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进入。”

这一次,才真的有不少人开始皱眉了。

这两个公司能和索尼一战?

不是说电子娱乐是新兴行业吗?

能和这种老牌龙头对抗?

“我这样说,是要告诉你们我接下来决定的理由。”

男子竖起两根指头:“这个理由有两点。”

“第一,我们缺少经验。

这个经验,不是说管理的经验,而是和外资接触的经验。

是的。

我们有很多人才,但是做到小秦同志这个地步的私营企业,一个都没有。”

“改革开放,第一个要进入外国的,或者和外国交流的,就是那些保存下来,经营良好的国营大厂,公改私已经步入最后的阶段,这些大厂,每一个厂算上分厂,都有数万名员工。

它们分布于全国最重要的十大城市之中。

要改革,却不能让民众产生不信任,这批人,十大城市连起来就是几十万人,这些厂,决不能倒!”

“它们不能倒,不过现在他们身后已经没有了国家,他们必须自己去和外国人谈,这些经验,这些大厂缺乏之极。

要知道,有国家撑腰和没有国家撑腰的谈判态度,是两张面孔。”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