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05章 大结局(2/3)

在封赏的朝会上,嬴子婴道:“诸位,我们北征匈奴,是要一劳永逸地消除隐患,让北方游牧民族,永远不能再对我们产生威胁。”

皇帝的要求也太高了吧!众臣都这样认为。

赵佗道:“陛下,从商朝开始,西戎、犬戎、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就不断袭扰诸夏国家。我们就算北征漠南、漠北胜利,但那边始终是苦寒之地,况且我们不可能长期驻扎,我们走了之后,过个数十年,北方游牧民族又会再重新恢复元气,又再威胁南方诸夏礼仪之国。臣觉得,这无法永久解决,若我们能再远征漠北,消灭匈奴主力,可保五十年内北方无威胁。至于数十年后如何,只能留给后代处理。”

赵佗是有才能的人,他讲述得十分详尽,句句在理,臣子们十分认同。

韩生道:“陛下,若我们征漠北大胜仗,能确保数十年无威胁,这已是很好结果。凡事没有十全十美。”

嬴子婴道:“诸位卿家都觉得,没有彻底解决办法了?”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能想出有效办法。

有人在想,或许时常有奇思妙想的皇帝能想出新办法。

嬴子婴淡淡一笑,说道:“众卿想不到办法,朕却能想到。”

“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强的原因,是因为有高度机动性。游牧民族能够在游牧当中按照自身需要聚散离合,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迅速集合形成致命的攻击力。要让他们不具有威胁,就必须将他们彻底分散开来,禁止部落兼并,防止个别部落实力强大,把他们禁锢在固定的土地上,让其再也无法联合机动。”

皇帝的话,让人茅塞顿开。

“我们可创立盟旗制度,在漠南和漠北分别设立数十个旗,由朝廷派官员进行管理,对于各个盟旗划定固定的牧场,禁止跨区域放牧。”

“另外,可实行政治联姻,让漠南漠北各部落首领,让其亲生女儿嫁给大秦宗亲或大臣联姻。”

“另外,向游牧民族宣扬诸夏文化,实行民族同化,让游牧民族不再是蛮夷。华夏文明何等强大,一定能把他们同化。”

这是清朝对付漠南、漠北蒙古的办法,是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将他挪用过来,同样可以适用。

在众臣眼中,皇帝不仅仅是明君,要是担任一国丞相,同样会是有大才的丞相。

话音落下,陈平出列道:“陛下言之有理,待我们远征漠北后,便可实行此国策。”

三年之后,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

长安城建造完成,嬴子婴正式宣布,大秦的皇宫搬迁到阿旁宫。

阿旁宫很大,无论是用于办公的各中央级别官署,还是皇帝后宫,都用充足的位置。

大秦都城扩大后,长安城人口快速增加当中,越来越繁荣。

不久后,陈平病倒了,无法再处理国事。

嬴子婴让赵佗担任右丞相一职,让项他接任左丞相。

一年后,陈平病逝,由于功劳很大,嬴子婴追封其为“定国公”。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前178年。

漠北之战即将开始了。

为了打赢这场决战,秦国实行全国总动员。

嬴子婴决定派出十四万骑兵,每名骑兵配备三匹马,确保能够跨越漠南草原,抵达漠北跟匈奴决战。

朝会上,皇帝要确定人员名单。

“朕决定,此次漠北之战,分两路进军,任命两位统帅,分别是王元和韩信,各带七万骑兵。”

不久后,大军出征了。

针对秦国发动决战,张良向冒顿建议,在秦军有可能途经的地方,所有水源都投毒。

匈奴已经被逼到退无可退,不能再失败了,冒顿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同意了这个方法。

秦军北征开始了,因为有指南针,没有任何秦军迷路,大军直扑漠北,要在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结果,在即将抵达漠北的区域,某些士兵、马匹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源而毒死,或者受伤。

秦军警惕起来,如果有投毒的水源,水里的鱼虾都会死亡,往后小心行事,确保不再中毒。

历时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秦军十几万大军终于到了漠北。

结果,韩信先遇上了左贤王率领的五万余人,将之打得惨败,一直追赶着匈奴人打,追到瀚海(今贝加尔湖)才停下来。

经过初步估算,累计斩杀匈奴兵约五万,秦军折损万余人。

韩信获胜后不久,王元遇上了由冒顿率领的六万余匈奴兵。

双方展开大血战,这是冒顿最后的资本,有跟随冒顿的两万亲兵。

经过艰苦的血战,秦军在付出很大代价后获胜,斩杀了冒顿。

张良在得知冒顿死亡后,上吊自尽了,他的夫人、儿子同样跟着上吊自尽。

经过统计,这次漠北战役,王元所部斩杀匈奴兵六万余人,自身战死两万余人。

初冬,韩信和王元所部分别返回关中。

嬴子婴册封韩信为关内侯,封王元为彻侯,并且追加封为“护国公”。

匈奴主力被消灭后,秦国对漠南、漠北实行既定策略,禁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机动性,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

在往后的时间里,北方各部落,再也无法聚集起来,无法形成威胁。

伴随着他们的,是游牧民族的人逐渐被同化了,逐渐接受了华夏文化,漠南、漠北彻底成为了大秦国土。

————————

时光匆匆而过,许多事情不可避免发生着。

大业三十九年,韩信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大业四十六年,公元前158年,王元病逝,享年七十余岁。

还有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一年后,大业皇帝长子赢文广病逝了,享年只有四十六岁。

这时候的嬴子婴,已经是六十八岁了,有六个儿子。

在一众儿子中,他觉得,薄贞所生的儿子嬴宗保最适合作为皇帝,况且年纪为三十二岁,正式册封其为太子。

嬴子婴感叹,怎么许负的语言那么准确,果然是薄贞的儿子能当上皇帝。

————————

大业四十九年,公元前155年。

大秦国运昌隆,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科举制度贯彻实行下去,人才济济。

这时候的秦国,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科技先进,进入了盛世,人口达到了六千余万。

其中,在长安城,人口就有八十余万。

东市大街和西市大街,是长安城两大街市。

在这一年,皇帝宣布,取消徭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只按照实际耕种的土地收税。

嬴子婴估计着,实行这个制度,人口会更快增加。

这天,嬴子婴在阿旁宫大殿上,举行了一次宫廷宴会,三公九卿以及其他重要臣子都有参加。

其中,郅都已升任廷尉,郎中令由李广担任,御史大夫为晁错,太尉由八十三岁的栾布担任。

已经八十五岁的赵佗,仍然担任右丞相,虽然年事已高,仍然精力充沛,处理政事完全没问题。

已经101岁的张苍,在十五年前担任左丞相,并于七年前退休,仍然被邀请来参加宴会。

冯唐很老了,已经退休了,也在宴会人员之列。

嬴子婴虽然已七十一岁,仍然精力充沛。

宴会开始了,嬴子婴向臣子们频频敬酒。

张苍年纪太大了,不能喝酒,他牙齿全部掉光了,就算再多山珍海味都无法尽食,只能喝一些饮料。

不久后,歌舞助兴,跳着大秦各地各种舞蹈。

宫廷乐师们在演奏铿锵有力的《大秦破阵乐》后,又演奏了一曲由西域传入大秦的曲子,名为《西凉》。

这熟悉的音律让张苍的思绪飘回了三十余年前,他想起了前往河西走廊就任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编撰《西域通志》时的艰辛,更想起了大业二十二年,焉支山下,他为朝廷安排的贸易盛会,当时的宫廷乐师,似乎也演奏了这曲难忘的《西凉》。

回想起以往种种,细弱的丝弦拨动了张苍那苍老的心,他感受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回首这一生,先是在刘邦帐下效力,后来投奔大秦朝廷。

在为大业皇帝效力的岁月,是张苍最引以为傲的时光,他竭尽全力,为大秦的强大、繁荣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曲终人散时,已是夕阳西下。

众臣陆续离去,嬴子婴对赵佗、栾布、张苍道:“三位卿家,你们陪朕走走。”

嬴子婴也年老了,年老后心就不一样了,要跟这三位寿星公走一走,叙一叙。

随后,皇帝和三人,出得大殿,走向长安的城楼。

在登阶梯时,年老体衰的张苍显得无力。

嬴子婴一手扶着张苍,淡淡笑道:“张卿家,你活到一百零一岁了,可是寿星公啊!你要活得更长命,让后人没人比你命长!”

张苍被逗得笑起来,露出那没有牙齿的口腔。

“陛下好好保重龙体,定能比臣更长命!”

嬴子婴向栾布和赵佗道:“两位卿家也要保重身体,朕要和你们都活到一百岁以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