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9章 先灭韩还是灭魏?(2/4)

刘邦一副关心模样,道:“子房啊!韩国困难,我了解。你在韩国,不容易啊!”

张良道:“韩国实在艰难,陛下免去所借粮草,又借良马五千,良感激不尽!”

刘邦道:“如若还有困难,尽管开口,我会全力帮助。韩国是否粮草不足?”

他跟张良是有些交情,仅凭交情不会这么无私,帮张良就是帮自己,韩国是抵抗秦军最前线,只要韩国能扛住秦军,齐国会安全很多。

张良道:“韩国粮草虽不多,只要不发生大战,倒也够用。韩国最大问题是人少,成年男丁更少,战马也不足。”

刘邦道:“下次跟匈奴交易,我再借五千良马给你。”

张良更是感激。

邯郸城外的三万七千匹良马。

齐国有两万五千匹;

赵国一万匹;

韩国很穷,筹集出可怜的少量布匹,交换获得两千匹。

两天后,刘邦将五千匹马给了张良。

————————

咸阳宫,钟粹宫。

嬴子婴、王思、冯幽兰都在宫外等候着,薄贞快要生了。

此时的冯幽兰,怀中抱着已女婴,这是三个月前生下来的女儿,名叫赢排风。

“呜哇…呜哇…”

婴儿哭泣传来。

子婴进入寝宫,看了一下婴儿。

又是女儿,四女一男,男女比例着实有些悬殊。

不过,也还算正常范围吧,在现代的时候,子婴碰到过某些农村家庭,前五个都是女儿,第六个才是儿子。

对于第四个女儿,子婴取名为嬴嫣。

————————

汉中郡,褒水渠的干渠已修建好,开始开凿支渠。

支渠有很多,降兵、秦兵、水工、训导部这四类人员都更为分散。

这天,严临再次把李大环请过来吃饭。

饭吃到一半时,李大环主动道:“严大哥,我回不了赵国了,满三年后只能留在秦国了。”

严临点头道:“留在秦国也好,以后安安稳稳过日子。”

李大环道:“那些赵国兄弟们,也都只能留在秦国了。秦国是很好,只是兄弟们都想家人。”

严临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暂时没办法给父母尽孝道了!”

他又说道:“其实,也未必一定需要满三年,或许可提前半年脱离降兵身份。大秦百姓服徭役有薪俸,你们继续在汉中修建水渠,那就是服徭役。如若想耕种,官府会分土地。”

李大环大喜道:“真的,还可提前半年?”

严临一本正经道:“我只能为你们争取,提议大队长跟训导丞说此时,让训导丞向丞相谏言,丞相批准后才行。此事不一定会成功,我尽力而为。”

有这样的朋友,实在太好了,李大环十分感激。

很快,在降兵中,许多人知晓了这件事,赵兵有可能两年半就不再是降兵,而是秦国平民。

一个月后,有消息传出,齐军降兵在家乡的媳妇,都被齐国朝廷要求改嫁了,齐兵们都被家乡官府定为罪人。

时间又再过了半个月,严临再次把李大环请来吃饭。

“李兄弟,朝廷已批准了,你们满两年半就可脱离降兵身份,明年四月,就是大秦平民了。你是我好兄弟,才提前跟你说,明日会正式通知。”

“多谢严大哥!”

看着兴奋中的李大环,严临再露出关心之色,说道:“李兄弟,在秦国可是孤身一人,有没有想过再娶媳妇?”

李大环道:“当然想,虽然不能回家乡了,我还得娶妻过日子。”

严临道:“大秦有许多军人战死,有许多寡妇。我跟大队长说说,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给你们牵线搭桥。”

李大环更是感激。

第二天,训导部正式通知,赵军降兵,满两年半就可转为秦国平民。

赵兵们欢天喜地。

————————

大业五年,公元前198年,三月底。

咸阳宫,御书房。

这里有子婴和陈平两人。

子婴道:“训导部做得很好啊!八万余降兵,大部分已归顺大秦。”

陈平道:“陛下想出集体成婚这种办法,更快速解决降兵问题,臣佩服。”

在下个月中旬,是敌降兵投降满两年半时间,是两万余赵兵转为秦国平民的日子。

在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愿意在秦国娶妻。

为此,秦国官府提前把本国的寡妇们组织起来,为寡妇们牵线搭桥,确定好了在降兵转为平民的日子,就是成婚大喜日子,双喜临门。

陈平要亲自前往汉中郡,看望新郎新娘和训导部的人,全面了解工作情况。

至于五万一千齐兵,一万韩兵,大部分已归心于秦国,只是时间晚了一些,需要满三年后,才能转为平民。

当然,在三国的降兵中,仍然有极少数顽固分子,这些人将会再另外集中起来劳作,只要不归顺,一直这样劳作到终老。

子婴笑道:“或许是朕的想象力丰富一些,想出许多物品制作之法,想出许多好办法。”

因为陈平兼任训导令,亲自参加婚礼,看望训导部人员,能起到积极作用。

他又再道:“老丞相身子骨不行了!朕改日去看看他。”

目前,尉缭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宜再工作了,待在家中养老。

第二天,陈平车驾出得咸阳,在秦兵护卫下前往汉中。

————————

四月十五,风和日丽。

汉中郡西边某地,这里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这里有数以千计的男人身穿新郎服饰,同样有相应数量的妇女,身穿新娘服饰。

有许多秦兵在这里维持秩序。

今天是两个日子。

第一,是赵国降兵正式转为秦国平民的日子。

第二,是首批人员成婚的大喜日子。

有两万降兵要成婚,但人数太多,不可能再同时间、同一地点成婚,而是专门挑出两千个表现最好的降兵,在今天首先成婚。

某地,严临和李大环在一起。

李大环很高兴,严临为他高兴,另外十三人高兴。

严临道:“李兄弟,恭喜你。今天是秦人了,也重新成家了。丞相来参加婚礼,是你们的荣幸。”

李大环道:“赵国回不去了,秦国就是我的新家了!只可惜那个黄奇,整个宿舍三十人,就他一人仇恨我大秦。”

至于黄奇为什么仇恨秦国,后来得知,是以前秦国灭韩时,黄奇的父亲、祖父、叔父等人都因此战死,仇恨一时间很难解开。

严临道:“如此顽固之人,别去理会了。”

随后,训导部相应的吏员,各自把管辖的赵兵都集合起来。

吏员正式宣布,他们由降兵转为大秦平民百姓。

在另外一边,新娘们聚在一起,成婚时间还没到,她们热烈交谈起来。

“我儿还小,家里没个男人不行!终于又可再嫁人了!”

“我这个新丈夫,比上个更好!”

“反正,只要是老实本分的男人就行了!”

“以后有男人了,我也安心了!”

“…………”

训导部牵线搭桥,并非是他们自由恋爱,而是由训导部的人安排姻缘,双方先见上一面,只是双方不强烈反对,事情很快就能定下来,不会像现代那样需要先恋爱一段时间。

拜堂时间快到了,新郎新娘们见面。

“丞相到!”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