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6章 作用巨大(2/4)

既然来了汉中视察,子婴打算深入第一线。

为此,他把曾陶叫来。

“朕要到降兵营地视察,跟降兵们说说话。把第一大队第三中队第一小队队长苗巩,还有小吏严临叫来,朕要到营地十七号宿舍去看看。”

子婴对这个小队最有印象,小队中严临做得最好,

曾陶劝谏道:“陛下,招抚降兵,有训导部即可。为了陛下安全,臣建议别去降兵营地。”

子婴道:“朕要听听降兵们的话,了解他们的心声。营地内没有一件兵器,有朗卫护驾,还怕降兵行刺不成?”

曾陶无法阻止,派人把苗巩和李大环叫来。

此时,苗巩正在自己的小帐篷内,在本子上写着工作报告。

这时,曾陶身边的走入帐篷。

“苗巩,陛下要见你和严临,快去把严临叫来,一同去见陛下。”

皇帝居然召见自己和严临,曾陶既意外又兴奋,迅速跑到严临的小帐篷。

严临得知皇帝召见自己,同样是意外和兴奋。

两人快步向行宫走去。

路途上,严临紧张起来,说道:“队长,我听人说过,君王喜怒不形于色。待会见到陛下,得小心说话,万一说错话,会惹得陛下不高兴。”

苗巩道:“听说陛下很和善,只要忠于朝廷、勤勉做事、不触犯秦律,陛下是不会为难任何人。”

来到行宫,见到皇帝,令人齐齐拜见。

子婴打量着两人,苗巩脸色较为平静,严临却是神情紧张,脸都红了。

子婴道:“朕听你们的队长提起过你,说你们把工作做得很好。”

苗巩道:“陛下,微臣只是做自己该做的。”

严临道:“陛下,卑职也是一样,做好分内事。”

子婴对严临道:“你们队里,你做得最好,带朕去十七号宿舍看看。”

这下,严临更为紧张,万一那三十人中,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陛下肯定会认为他没把差事做好。

皇帝有令,只得遵命行事。

曾陶、苗巩、严临带着皇帝前往降兵营地。

太史令司马汇要求前往,嬴子婴同意了。

这些年来,秦国制度逐渐有所改革,官吏工作正规化、人性化,除非特殊情况紧急需要,在一般情况下,每工作六天休息一天。

褒水渠建设同样如此,官吏休息,降兵同样跟着休息。

对于古代经常劳作的人来说,修建水渠算不上很辛苦,再加上训导部吏员思想教育,降兵过半数对秦国已没有了抵触、抗拒心理。

这天,正是官吏休息日。

这时代缺少娱乐活动,降兵营地内,有些在吹牛,有些在下象棋。

午后,大批朗卫进入营地。

朗卫开路,在相应位置站岗,曾陶、苗巩、严临先进入营地,再后来是嬴子婴,子婴后面是韩谈、司马汇。

身穿便服的子婴在营地中行走,边走边观察着四周。

营地内,每个帐篷大小一致,帐篷与帐篷的间隔距离相同,每隔一段距离皆有茅厕、浴室。

每个帐篷、浴室、茅厕门外,皆写上了编号。

这里的一切,皆是井然有序。

八万余名降兵,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一个营地。

褒水渠上游分为十一段动工建设,每段安排7500名降兵,相应为训导部十一个大队管理。

每个分段,都有各自的营地,这个营地降兵人数跟其它营地一样,都是7500人。

“皇帝来了!皇帝来了!”

帐篷内的降兵们走出来,望着那重重护卫下的秦国皇帝。

嬴子婴同样看到了帐篷门口的人。

第十七号帐篷,三十名降兵同样出来帐篷,望着那秦国皇帝。

“陛下居然到这里来!”

“看来严大人说得没错,秦国皇帝很仁慈,把我们跟秦国百姓一视同仁!”

“大业皇帝还真是明君啊!”

“明君个屁!这都是蛊惑人心的谎言!水渠修完后,就是我们的死期!”

说这话的是黄奇,许多人懒得理他。

这时候,只见皇帝向这边走来。

有人惊呼,不会是皇帝要来这里吧。

那个带路的正是严临,皇帝真的要来了。

严临跑了过来,大声道:“陛下要来我们这里,排好队伍。”

三十人分为三排,排得整整齐齐。

降兵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都会有吏员过来,让降兵排好队列,有事说事,无事解散。

嬴子婴走到队伍前停下,先扫视每个面孔,再朗声道:“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夏人。四海之内皆兄弟,无论是秦人,还是东方六国之人,皆是夏人。夏人男人之间皆是兄弟。朕过来看看各位兄弟们。”

话音落下,严临道:“兄弟们,我们鼓掌欢迎。”

他首先鼓掌,三十人跟着鼓掌。

掌声结束后,子婴道:“让朕到你们宿舍看看!”

严临带着三十人进去,接下来有朗卫进入宿舍,子婴再进入。

宿舍内,并非每人单独一张床,而是通铺床,左右两边各十五个位置。

宿舍很干净,每个人的被褥都折叠好,这是最基本卫生要求。

三十个降兵,各自站在自己位置前,严临站在右侧最上方。

在皇帝左侧边,临时摆下一张案几,司马汇跪坐着,要把皇帝跟降兵的话记录下来。

子婴道:“兄弟们,朕向你们承诺过,只要安安分分,不再敌视大秦,满三年后,就会放你们回家。朕会遵守诺言。四海之内皆兄弟,朕对每个兄弟一视同仁,秦军士兵们、还有各个吏员,他们每天吃的饭菜跟你们一样,也是每五天才有肉吃。严临对待你们,就像对待自家兄弟一样。大家说说看,秦国是暴秦吗?”

“不是……”

有数人很快就回答了,又有数人跟着回答,先后共有二十余人回答不是。

对于没回答的,子婴也不为难。

子婴继续道:“诸位兄弟,你们在家乡都有家人,你们都思念家人,朕希望你们都能回家。”

话音落下,有人道:“既然陛下希望我们回家,那立即把我们放了吧。”

说话的是那个最顽固的黄奇。

严临斥责道:“黄奇,怎么说话啊你!”

黄奇略为低下头。

子婴斩钉截铁道:“不行!你们参与攻秦,曾经是大秦敌人,或许你们当中有人杀过秦兵。只让你劳作三年,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有病可以医治,这是最仁慈的惩罚。”

李大环道:“皇帝陛下,你是仁慈的皇帝,换作其他皇帝,或许我们早就被杀了。劳作三年,我们心甘情愿。”

最后,子婴道:“各位兄弟们,朕祝你们平平安安渡过剩下两年半时间,满三年后,都顺顺利利回家。”

随即,子婴转身离去。

不久后,司马汇跟着出来了,刚才皇帝发言内容被记录下来,会被编入史书。

皇帝走出帐篷后,三十人都还呆呆站在原地。

这个年轻英俊的秦国皇帝,真是平易近人、真是仁慈。

原本还担心有人错话的严临,一直都紧张兮兮的,尤其是黄奇说话时,他担心有可能会惹皇帝不高兴,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

严临朗声道:“陛下说得没错,七国的人,都是夏人,咱们夏人皆是兄弟。正因为如此,陛下不忍杀害自家兄弟。大家觉得,秦国皇帝是不是好皇帝?”

“是……”

共有二十余人异口同声回答。

出来营地后,嬴子婴再吩咐曾陶,要向降兵们灌输大家都是“夏人”这个意识。

在以后,嬴子婴会向全天下都灌输这个概念,让万民不再执着于是原七国中哪国人。

回到行宫后,子婴把司马汇单独叫来。

“司马汇,从登基到现在,你在史书中是如何写朕?朕很想知道。”

连出行都要跟着记录,司马汇到底是怎么记载、评价自己的?嬴子婴非常好奇。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