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领导的评价(1/2)

娱乐圈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嘉宾主持人在开拍之前,互相会掂量着去拜访。

尤其在综艺里,许多嘉宾都是带着目的参加,要么是有新戏,要么是有新专辑,或者其他什么举动。

如果主持人资历深,嘉宾们会带着专辑提前到休息室拜访,属于礼貌,反过来也是如此。

对于肖一若和郑秋曼,俩人年纪加一块,都不如有的嘉宾年纪大,人家也不是圈内人,所以还得他们主动前去。

在民间团队那儿,肖一若熟悉,还成功地用小零食安抚好了众多老板,到了专业队这儿,寒暄的任务交给了郑秋曼。

她最近和嘉宾互动比较频繁,不管学术,还是节目进行,都有聊聊。

“黄老师!”

肖一若对他们不熟,准备学习郑秋曼,在边上作陪。

没曾想,只是闲聊了十几分钟,他感觉到了若隐若现的...

不能说敌意,更像是质疑。

他有些奇怪,自个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东安都没咋回来,和几位老师几乎没啥交流。

刚开始,肖一若认为是因为老板们。

八字胡等人是他找来的,学者嘛,可能带有优越性。

可聊着聊着,发现黄老师他们对于邓老板等人还是挺看好的。

出门之后,郑秋曼主动说了出来,很简单,专家派认为,主持人就该做好主持人的工作,担任什么队长呢。

不怕你不懂,最怕半桶水。

肖一若听完笑了,难道邓老板没说自己的水平如何么?

郑秋曼解释道,说了,但不太相信,估计也去看直播路线。

对此,肖一若没生气,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节目着想,慢慢看呗。

节目开录前,编导找了过来,询问他是否需要先看看展品。

第一期,筛选的物品走得很极端,要么是挺珍贵的东西,要么是高仿,不是街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孬货。

以前的鉴宝,目的就是一个,找出值钱的东西。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私底下看走眼没啥问题,可在电视上出现,立刻会被观众诟病,被同行攻击,在多数人眼中,电视节目就不能出现错误。

《华夏鉴宝》采取的是竞赛制度,严格来说,参赛的不是评委,不是嘉宾,而是选手。

选手出错,观众能理解,电视台更不需要背锅。

导演编导对于肖一若的水平放心是放心,可毕竟是一家人,他还是领导看中的潜力股,自然得重视。

万一翻车,后货不堪设想,他们不敢冒险。

肖一若本意是不想看的,可经不住编导和郑秋曼在边上劝说。

“小肖,你是专家,但得为我着想啊,”

郑秋曼苦口婆心:“你也不希望姐姐在节目上出丑吧,直接和我说说几样藏品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拿出来的点,容易犯的错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肖一若也不好拒绝,跟着他们一起到了隔壁。

半小时后,编导满意地微笑。

这会真真实实放下心来,肖一若对于七样藏品的鉴定,与他们找几位专家联合给出的结果基本没有偏差,实力可见一斑。

节目开始前十分钟,他换上了演出服。

电台期间,不需要露脸,衣服也是瞎穿,自己舒服就行。

要出镜,要求多了不少。

单说赞助分两类。

第一,是和节目本身有合作,给了钱的金主,主持人会穿上对方提供的最新款,logo也能光明正大的展露出来。

第二,主持人本身有些名气,会得到品牌的赞助。

比如郑秋曼身上的粉色连衣裙,便是东安的品牌,但不是节目赞助商,那么,logo是不允许出现在镜头前。

肖一若还没出名到有品牌愿意赞助,所以由服化老师负责,从头到脚,不用他操心。

今天,为他准备的是白色的毛衣,黑色九分裤,加板鞋。

节目组有讨论过,《华夏鉴宝》是相对比较严肃的节目,可以前两位主持人不管穿搭还是言谈,全都一板一眼,也没见有多好的效果。

反正这俩人都年轻,你刻意用装扮老了几岁,却也掩盖不了脸长得啥样,不如放开点。

“紧张么?”

站在背景板后,郑秋曼问道。

“还行。”

肖一若握了握手里的话筒:“感觉去了燕视,获奖是其次,对于心境有很大帮助,郑姐别笑我,这会只觉得是小场面。”

“挺正常的,燕视,全国最大的电视台,又是国媒,你连着参加了三次现场直播,等于接受了千锤百炼。”

郑秋曼能够理解:“加油,咱们一块努力,把节目一直一直做下去。”

“我会努力的。”

边上工作人员听到后微微一笑,没有加入二人之间的聊天,他俩对于多数人来说,可是大佬。

啪!

灯光亮起,不用提醒,肖一若闭上了嘴,拉了拉肩膀,目视前方。

音乐声响起的同时,面前的大门缓缓朝两边打开。

他面带笑容没有急着往前,而是绅士地伸出左手,将对面的郑秋曼牵起,在观众的欢呼与掌声中走下台阶,来到舞台中间。

“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晚上好!”

“多少灵蛇之珠 多少荆山之玉 穿过时光的隧道 飞到鉴宝者的桌上, 展示精细, 展示博大, 展示雄奇, 展示高超, 展示神韵, 展示古老。”

郑秋曼话音刚落,肖一若完美衔接: “欢乐的潮水一镀金, 身价比天高, 沿着隧道返过去, 和珅狼吞, 世蕃虎咽, 山贼明抢, 鼠辈暗盗, 谁人敢露, 谁人敢暴, 掂量还是回来更好,欢迎来到...

《华夏鉴宝》,我是主持人肖一若/郑秋曼。”

在现场导演的带动下,又是一阵掌声。

“开始节目之前,请容许我隆重介绍,东安卫视最年轻的主持人,金话筒最年轻得主,肖一若!!!”

余热还在,电视台不可能不用,现场来的都是大学生,虽然不一定看直播,但网络上肯定有见过获奖报导,加上有部分来自本身。

对于为省争光的主持人,毫不吝惜地送上欢呼声。

录播,最大的好处是自由。

花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录制俩小时的节目,素材肯定是溢出。

突发状况可以完全被控制,后期也能剪出最精彩的镜头。

肖一若挺放松的,前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提词器,他们没拿手卡,要是记不太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过度两句,偷偷瞄一眼。

关于金话筒,聊了大概三分钟,一个提问,一个回答,问题都是之前对过的,所以没啥卡顿。

“好了,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相信观众朋友已经急不可待,”

肖一若终结了话题:“《华夏鉴宝》,是东安卫视一档全新节目。

和以往不同,我们请来了专业,民间数十位在古玩上有深厚造诣的老师加入其中。

请注意,他们不是嘉宾,而是选手。

每期节目,都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宝友,带着或是家传,或是购买到的收藏品来到节目,而双方选手,将对收藏品进行专业的鉴定与评估。”

“没错,如果你家也有一些古玩器皿,无法判断是否有收藏价值,不用犹豫,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是登录东安卫视官网,即可报名参加。”

“好的,来自专业,民间共十位选手已经准备就绪,让我们欢迎他们登场...”

肖一若的首秀,来的不只是现场观众,向东,周副台长以及几位领导,还有张导,陈姐,杜鹏他们也悄悄地从后边进入观众席中。

开场加上选手入场介绍,大概进行了十五分钟,期间,没有任何卡壳断点。

不管是台上台下,都按照各自的节奏向前推进,对于一档新节目,挺不容易。

“小肖确实不错,哪像新手。”

有领导看到他表现后,赞许有加。

“都说燕视锻炼人,以后可以多多留意这个小肖,明年的金话筒,要不让他来当评委怎么样?”

“是啊,这次电视台给了他重奖,一百万,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的不行,相当于一次性拿了好几年的工资加奖金呢。”

向东笑了笑:“光是羡慕有什么用,得靠自己去争取,台里不是一直说了,任何时段,只要能保持一周全国第一,奖励一年工资,奖金翻倍,到现在有人做到么?

商议着给肖一若这么丰厚的奖金,除了是对他的激励外,更是要刺激其他年轻主持人,谈理想,谈前途,不如谈点实际的,我话放在这儿,以后只要我还在电视台,再有人拿下金话筒,或者同级别的冠军,奖励照旧。

至于是不是让肖一若当评委,有点远了,等在做出点成绩也不迟,老张,你眼光不错,能找到这个苗子,调教的也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