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7章 困境与机遇(一)(2/7)

齐磊翻着白眼,“这也能认出来吗?”

大哥一听,就是他没错了。

“齐磊!

想起来了,叫齐磊那老板!”

“哎呀!”一拍大腿,老兴奋了:“咱尚北出去的啊!”

齐磊有点尴尬,这段时间,把他认出来的不少,可也都能坦然面对。

只是,老家人有点不一样,倒不好意思了。

结果,大哥又蹦出一句更让齐磊不好意思的,“咋没开大G呢?”

齐磊下车,哭笑不得,“大G扔京城了呗!”

大哥一听也是,招呼副驾那边那个大哥,“老六,来来来,看名人!

咱尚北出去的,老厉害了!”

叫老六那个抄手过来,瞪着大眼珠子凑进了了瞅,“哎妈,可不是咋的?”

齐磊和老六打招呼,老六却不见外地怼了齐磊一杵子。

“你可咱尚北名人啊!

都老稀罕你了!”

“那啥!



咱尚北人都支持你,别听收音机里那些人胡咧咧。”

齐磊笑意渐浓,心里暖暖的。

有时候,家乡就和家一样,那种情感就不讲道理的。

突然道:“大哥,有烟不?”

两人一愣,“没烟了啊?

咱这烟”

老六从兜里掏出半包皱巴巴的“白灵芝”,“咱这烟,你大老板抽的惯不?”

白色软包的林海灵芝,两块一一包,在龙江,仅比葡萄烟、凤凰烟贵那么一点点。

哥俩还挺不好意思,却是齐磊主动上手抽出一根叼上。

两人一看,马上不再纠结,“咱尚北老爷们就是不一样哈!

大老板都能抽灵芝,说出去谁信?”

拢着手给齐磊点上火。

靠着车门,三人在大雪地里嘬了一根。

齐磊不走肺,就是应个景儿。

一边抽烟,一边聊天,这才知道,这两个大车司机就是尚北城里的人。

再一细聊,那个叫吴老大的儿子和齐磊还是小学同学。

小地方就是这样,绕来绕去,最后总能攀上一点关系,再不济也是三姑奶、四舅姥爷的远亲。

齐磊还记得那个吴姓的小学同学,最深的印象就是:

小学一年级,玩老母捉小鸡,那家伙老鹰当的太尽职,被甩倒前,手里还死死的撰着某个女生的裤子。

问起那个同学,吴老大甩着烟头儿,“不念了!

高一给我上了半个学期,就咋打都不念了。”

“市里不整了个快递公司吗?

给他整了辆小面包,送南方去接了个快递点儿。”

“那小八王犊子,过年都不回来!

哪像你啊,这么大老板,还知道回家瞅瞅呢!”

说到这儿,吴老大脸上突然有了一丝骄傲。

“现在也就咱尚北了,别地方出去就别回来,有啥可回来的?”

“就咱尚北还行!

徐书记老狠了,一年一个样儿,还有点盼头儿。”

“俺家那小子还说呢,在外面挣两年钱,就回来让我给他娶媳妇。”

“他娘的,你是文化人儿,你给叔评评理,自己都挣钱还得当爹的给他拿钱娶媳妇,啥玩意呢?”

齐磊静静的听着,偶尔附和几句,亦感受着吴老大心里的那份踏实与得意。

其实,老百姓要的真的不多,就是一个奔头儿。

苦点累点,真的不在意,主要就是有奔头。

突然觉得,也许这就是徐文良、章南这些人存在的意义。

徐文良是让一方水土有奔头。

章南是让有心向学的人有奔头。

那自己呢?

自己能让谁有奔头?

是三石的员工?

跟着小齐总赚钱?

还是操作系统?

让盘古有奔头?

又或者

天气实在太冷,一支烟的工夫,三人便挥手作别。

临走,吴老大还嘱咐,“好好干,给咱尚北人长脸!”

齐磊开回尚北的时候已经九点了,徐小倩们还没下自习。

之前打过电话,知道他今天回来,所以,齐磊没去网吧,直接回家。

本以为这个点家里是没人的,但是推开小院的铁门,就见屋里亮着灯。

齐磊突然笑了,进屋一边换鞋,一边嚷嚷,“妈!



出来接驾了!”

郭丽华的声音立马从客厅传出来,“反了你了,给我滚进来!”

齐磊笑嘻嘻地进屋,就见小老太太正坐在沙发上,带着花镜,打着毛线。

正抬起眼皮,看向门口。

“你爸说你瘦了,我还没信。

这一看,你在外面是不是不好好吃饭啊?”

齐磊则是扒了大衣,往郭丽华身边一靠,“没!

天天锻炼,是结实了,不是瘦。”

郭丽华瞥来,“你?

还锻炼?

你就唬弄鬼吧?”

齐磊不接这茬,最近确实有点饮食不规律,转移话题,“你咋在家?

特意等我呢?”

郭丽华瞪眼,“少臭美,我给他们烧炉子来的!”

上高三了,几个爹没工夫,可是几个妈却是跑不了,再忙也得管孩子。

所以,入冬之后,三个妈都是有空就回家烧烧火,做做饭啥的。

不过,一般都是崔玉敏回来的多,郭丽华和董秀华回来的少。

今天却是例外,不但是郭丽华回来,而且小老太太四点多就回家了,火烧的旺旺的,厨房里也备了不少的好东西。

只是嘴上不承认。

“那几个上学累,哪有工夫管家里,你妈我天天回来给他们做饭烧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