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六九章 解密(1)(1/2)

“没错,奥秘就在那些个小灯泡上面!”

沈光林大方的承认了。

“这后面的确实不是一整块玻璃荧屏,也不是电影投影幕布,它确实是由一个个小光点组成的屏幕,每个光点其实就是一个灯泡,这也可以代表一个像素,跟咱们电视机里面的像素分布是一个意思,解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说完,沈光林还指挥工作人员现场打了一首诗在上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是苏轼写的庐山,跟李白写的意思差不多。

沈光林又让他们把李白的也写上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而且,这些字还可以从最上面掉下来,就跟瀑布落下来是一样的。

很好玩是不是,还有更好玩的呢。

沈某人直接拿出了两个游戏手柄,现场跟大胡子玩起了方块游戏。

没错,这已经是他发明的方块游戏-沈方块了,再也不是俄罗斯方块。

目前,这款游戏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在说,这是沈教授在科研工作之余,用来缓解脑筋,放松休息的方式。

总之,名人,干什么事情都是师出有名的。

玩了一局游戏, 中东大胡子惊讶的胡子都拔掉几根, 表示真的长见识了,这样的好玩意也给我弄一个吧, 钱不是问题。

钱不是问题的话,那设备也不是问题。

实在不行,这个设备可以拆给他嘛。

不过,这件事可以稍后再谈, 沈光林大致说了一下这个屏幕工作的原理。

这玩意看着很科幻, 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很多都算不上新近开创的技术,只是把当前已经存在的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已。

大概,这里面唯二有难度的, 其一就是有能够发出各色光的灯泡, 其二就是如何去控制这些光点,如何划分显示模块了。

但这些又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让大家觉得很牛逼就对了。

沈某人的目的, 就是把一个牛逼的东西说的很简单,大家听着也很简单,真要去做的时候,发现还是很难。

随后,沈光林反问道:“大家知道这个小灯泡是什么吗?”

台下没有人知道。

一些人想猜又不敢猜,普通灯泡还能够变幻颜色?

灯泡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可以理解的,就像荧光灯一样,是可以根据涂料的不同发出各种颜色的荧光。

但是, 传统的光源色彩都是固定的, 发红光就是发红光,发绿光就是发绿光。

同一个灯泡, 还能够变色的, 还真的没有见识过。

甚至,在这之前听都没听过, 难道是川剧变脸吗。

这是什么原理?

这又是一句话很难讲清楚的问题, 不过, 沈光林已经让人把整个研发过程拍摄成了纪录片, 咱直接就在大屏幕上边播放边看吧。

宣传沈某人的牛逼,这才是这次新品发布会的初衷之一。

大屏幕清晰度不错, 越靠后排的,看起来清晰度越高。

没错, 跟大家猜测的差不多,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发光二极管!也叫做LED。

在大家已经知道的范畴内,发光二极管的种类有很多,确实是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比如,砷化镓二极管可以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还真有发蓝光的二极管呢, 那就是氮化镓二极管。

再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想着发明发蓝光的二极管, 但一直都没有实现。

如今,沈光林实验室的LED工作组实现了!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包括黑白灰。

也就是说,只要发明了蓝光二极管,也就可以制作出发白光的LED光源了。

这对照明就太重要了呀!

LED灯用来照明能够有什么好处?节能, 环保,寿命长,体积小。

很多人开始问了,蓝光LED是怎么发明的?

全世界那么多人在研究这个,竟然一直都没有突破,而沈光林实验室不但取得了突破,而且已经可以实际应用了。

嗯,发明蓝光LED这可是一个好故事,需要认真编制很久的。

故事就在彩色的屏幕里慢慢展开了。

记录片里,沈光林实验室发现蓝光二极管的事情要追溯到4年前,那个时候, 他突然开始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感兴趣了。

当时,沈教授对于卫星和太阳能发电是极为有兴趣的, 为此他还专门跑到津门研究了半年多。

然而, 在津门那么久,要说没收获是不对的,但要说收获很大也不准确。

因为,科学院把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带到津门之后,这项技术已经十几年没有进步了。

原因有几个,缺钱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有就是应用面狭窄,除了卫星使用,别的也不会用。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教授了解到,当前的光伏应用产品都是通过对半导体的加工来实现的。

像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板是属于硅类半导体的应用,除此之外的半导体还有锗,还有砷化镓,铜铟镓硒等等。

正是在研发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沈教授了解到,砷化镓的光电转化效率是最高的。

这可是个好东西呀。

由此,他对镓这种金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镓虽然很稀有,但是它的用途可就太多了,镓不但可以用于相控雷达,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而且还可以用于研发发光二极管。

正是在一系列的实验中,他们发现,镓的不同化合物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二极管,这样可以发出不同的光。

既然砷化镓二极管能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能发绿光,那应该也有一种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才是。

沈教授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又根据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不同规律,结合蓝光的波长,做出了大胆的判断:发蓝光二极管的物质肯定是存在的!

于是,研发一种全新的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成了他实验室一个项目组的研究课题。

由于砷化镓和磷化镓的砷和磷都是三价的,其中三氧化二砷是毒药砒霜,PH3是剧毒气体,沈教授思考很久,也没有想到合适的镓的化合物。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沈教授的实验室研发成功了转基因的抗虫棉,在抗虫棉的种植推广期间,沈教授就发现,使用的话费的主要成分是氮肥,无论尿素还是碳酸氢氨都可以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这种刺激性的气味就是氨气NH3。

于是,他突然想到,氨气NH3中的氮是三价的,还要一种气体是三氟化氮NF3。

是不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成氮化镓呢?

想到了就去做。

于是,沈教授就制定了合成氮化镓的计划,通过逐步实验,氮化镓就这样合成了!

果然,氮化镓在通电的情况下发蓝光呢,蓝光LED诞生了!

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蓝光LED的发明过程真是一个好故事呢,这其中有沈教授的聪明,有沈教授的爱国情怀,还有沈教授的善于思考,更有沈教授的坚持。

在纪录片里,发明氮化镓的过程是如此的复杂而又简单,充分体现了沈教授的聪明智慧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啊。

要知道,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子的。

沈某人自从想到蓝光LED之后,一早就奔着氮化镓去的,他其实早就知道氮化镓能发蓝光。

而且,他的实验室试验了许久只有掌握了氮化镓的合成方法,并且又通过一些列的研究,最终掌握了量产的方法。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决定发布这个成果的。

其实,两年之前,关于发现蓝光LED的成果就可以发布了,沈某人不让,硬生生的压住了。

这次新品发布会,沈某人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研发过程,仿佛,这不值一提一般。

其实,台下人已经佩服的不行不行的了。

刚才发明白血病的治疗药是这样的,现在发明蓝光LED也是这样的。

给出理论基础,然后就研发成功了。

纪录片放完了,沈光林让人推了两个木板搭建的房子过来,准备做个对比试验。

有对比,才有伤害嘛,让你们看一看LED白光灯照明的效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