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好大胆,敢如此欺我兄弟!(1/2)
它的四蹄乱蹬,喉咙里发出忿怒的哼唧声,可那布袋坚韧异常,任凭它如何挣扎,也无法挣脱。
老道士扛起布袋,得意地笑道:“这猪肥得流油,装妖怪再合适不过!走,回高老庄!”
小道士跟在后面,脸上带着几分不安,却也不敢多言。
高老庄内,灯火通明。
高员外的庄园里张灯结彩,仆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宴厅与厨房之间,空气中弥漫着酒肉的香气。
高员外是个富态的中年人,脸膛红润,穿着锦袍,坐在正厅的主位上,眉头却微微皱着。
他前些日子听闻庄外有猪妖作乱,掳走了自家女儿高翠兰,急得茶饭不思,悬赏重金请人降妖。
如今两名道士上门,声称已将猪妖打回原形,他却心存疑虑。
这猪妖来得蹊跷,降得也太容易了些,怎能不叫人怀疑?老道士将布袋放在厅中,拍了拍手,朗声道:“员外莫急,这猪便是那作乱的妖怪!贫道费尽心思,才将其打回原形,封在这布袋里。”
高员外眯着眼,上下打量那布袋,袋子里传来低低的哼唧声,似是有些动静。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高翠兰——其实是孙悟空变化而成。
孙悟空此时化作高翠兰的模样,穿着翠绿的罗裙,眉眼间却带着几分不耐。
他早先便察觉这猪妖有些古怪,似妖非妖,似神非神,但具体来历却摸不透。
如今见这布袋里的猪,他跳下椅子,走近几步,火眼金睛一扫,眉头却皱得更深。
这猪确实有些灵气,可身上毫无妖气,更别提什么法力波动。
孙悟空心中疑惑,暗道:“这猪看着蠢笨,怎会是那掳人的妖怪?可若不是妖怪,这两道士又是怎么回事?”
他转头看向老道士,语气带着几分揶揄:“道长,你这猪妖抓得也太容易了吧?俺老孙瞧着,这猪怕是连只鸡都打不过。”
老道士被他一激,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却强自镇定道:“大仙有所不知,这妖怪狡猾,贫道用了独门秘术,才将其封住原形!”
孙悟空冷笑一声,懒得再与他争辩,转头对高员外道:“员外,这猪看着倒像真的妖怪,你且安心吧。”
高员外听了这话,心下稍安,忙命人摆宴款待两位道士。
宴席上,觥筹交错,酒香四溢。
老道士推说有事,草草吃了几口,便拉着小道士告辞。
高员外也不挽留,命人取出十几个沉甸甸的银疙瘩,塞进老道士手中。
老道士笑得合不拢嘴,谢了又谢,带着布袋匆匆离去。
出了庄门,他低声对小道士道:“这地方不宜久留,速走!”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只巴掌大的木船,迎风一晃,化作三丈长的小船,载着师徒二人与天蓬,化作一道流光,朝北方疾飞而去。
与此同时,孙悟空却并未留在高老庄。
他心下总觉得此事有些不对,索性腾云而起,直奔天庭兜率宫。
他此行是为了向太上老君求几枚神力丹,好让白龙马脚程更快些,免得唐僧一路抱怨路途辛苦。
兜率宫内,仙气缭绕,丹炉旁青烟袅袅。
太上老君正盘坐在蒲团上,手持芭蕉扇,慢悠悠地扇着炉火。
孙悟空闯进来,也不客套,径直嚷道:“老君,俺老孙又来讨几枚丹药!”
老君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道:“你这猴子,丹药不是糖豆,哪能回回都给你?”
正说着,殿外金光一闪,观音菩萨与木吒联袂而至。
观音面带忧色,木吒则一脸焦急。
两人此行也是为了天蓬而来。
木吒先前回禀观音,说天蓬误食丹药,化作猪形,观音便命他速回云栈洞看守,自己则来兜率宫求太上老君赐一枚九转金丹,以助天蓬恢复修为。
可两人赶到云栈洞时,洞内空空如也,唯有一片狼藉,连天蓬的影子都不见。
木吒急得满头大汗,观音却沉吟不语,掐指一算,隐约察觉天蓬似有劫难,却算不出具体方位。
两人只得在洞外等候,直至天色泛白,仍无天蓬踪迹。
恰在此时,孙悟空从兜率宫返回,手里攥着几枚神力丹,嘴里哼着小曲。
见观音与木吒守在洞口,他一愣,随口道:“菩萨,你怎在这儿?那猪妖不是被两个道士抓走了吗?说是准备熏腊肉呢!”
观音闻言,脸色大变。
天蓬乃是西游量劫的应劫之人,若真被宰杀,量劫无法圆满,后果不堪设想。
她忙问:“悟空,那两道士去了何处?”
孙悟空挠了挠头,回忆道:“他们坐了个飞天小船,往北去了,具体去哪儿,俺老孙也没细问。”
观音心下焦急,忙道:“速带我去追!若天蓬有失,西游大事危矣!”
孙悟空见观音如此郑重,也不敢怠慢,腾云而起,带着观音与木吒朝北追去。
此时,三千里外的仙霞山中,一座破旧的道观里,杀机正悄然逼近。
天蓬被扔在一块冰冷的石台上,四蹄被绳索捆得死死的,布袋已被解开,它瞪着浑圆的眼睛,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嘶吼。
小道士站在一旁,手里握着一把磨得雪亮的屠刀,刀锋在烛光下闪着寒光。
老道士则在一旁烧着热水,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蒸汽。
小道士看着天蓬,脸上带着几分犹豫:“师父,这猪……真是妖怪吗?怎么瞧着怪可怜的。”
老道士瞪了他一眼,低喝道:“少废话!这猪肥得流油,杀了炖汤正好!那高员外的银子到手了,咱师徒俩也能过几天好日子!”
天蓬听着这话,心头一阵绝望。
它奋力挣扎,绳索却越勒越紧,勒得它皮肉生疼。
它想喊,想骂,可喉咙里只能发出无力的哼唧声。
刀锋渐渐逼近,寒光映在它的瞳孔里,死亡的阴影笼罩下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天边一道金光划破夜空,孙悟空的声音远远传来:“兀那道士,休伤俺老孙的兄弟!”
刀锋悬在半空,小道士吓得手一抖,屠刀叮当落地。
老道士脸色煞白,惊惶失措地望向天边。
天蓬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心头却仍旧沉重——这荒诞的劫难,究竟何时才能了结?
仙霞山的清晨,雾气如轻纱般笼罩着山间古道,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松脂与泥土的清香。
山腰处一座破旧的道观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青瓦上覆着一层薄薄的露水,晨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道观前的石板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道观内,一方粗糙的木案板上,绑着一头肥硕的黑猪,四蹄被麻绳死死捆住,猪身在案板上挣扎,发出凄厉的嚎叫,震得观内的香炉微微颤动。
那黑猪正是天蓬元帅,此刻却满眼绝望,猪嘴一张一合,含糊不清地咒骂着:“姜妄,你这贼子!害我至此,定要你魂飞魄散!”
声音虽沙哑,却带着一股不甘的怨气,在空荡的道观内回响。
老道士站在案板旁,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杀猪刀,刀刃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他眯着眼打量着天蓬,嘴里念叨着:“这猪肥得紧,血放出来定能熬一锅好汤,肉也能腌上几坛。”
他提起刀,缓缓靠近天蓬,刀尖在猪颈处比划了一下,仿佛在寻找最佳下刀的位置。
天蓬的叫声愈发尖锐,眼中满是惊恐,粗大的身躯在绳索的束缚下剧烈扭动,案板吱吱作响,几欲散架。
他虽化作猪形,灵智却未全失,明白自己命悬一线,心中除了对姜妄的恨意,还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刀尖即将触及天蓬脖颈的刹那,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盔甲碰撞的清脆声响。
老道士一愣,停下手中动作,抬头望向道观外。
山道上,一队身披金甲的唐军正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名金甲将军,面容刚毅,腰间佩剑,胯下骏马嘶鸣,扬起一阵尘土。
将军身后跟着几名士兵,个个神色肃然,甲胄在晨光下闪着寒光。
马蹄声渐近,将军勒马停在道观前,翻身下马,目光如炬地扫向院内,恰好看见案板上的天蓬。
“这猪叫得如此凄厉,莫非有灵?”
将军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好奇,迈步走进道观。
老道士连忙放下刀,堆起笑脸迎上前:“将军来得正好!这猪肥壮异常,肉质定然鲜美,只需四两银子便可带走!”
他搓着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天蓬闻言,猪眼瞪得溜圆,恨不得扑上去咬那老道一口,却只能在案板上徒劳挣扎。
金甲将军皱眉,走近案板,俯身细看天蓬。
天蓬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求生的渴望,又有身为天蓬元帅的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