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47章 再等等(5000字大章)(2/2)

远处有人沙哑地喊道:“还有水!水已经不够喝了!那些废纸叠的千纸鹤,麻烦别再送过来了!”

周围的难民都开始聚集过来,向工作人员诉说着不满和需求。

日野直司已经不指望这些税金蛀虫了。

他来到NHK等媒体驻扎的营地,想要寻求媒体的力量向外界求助,起码要让大家知道他们不缺千纸鹤了。

要是所有人都像浅川会社那样送来食物和帐篷就好了。

令人欣喜的是,NHK接受了日野直司的建议,顺便采访了他。

他终于有了希望,赶紧回去将这件好事告诉妻女。

不巧,营地里围着火焰取暖的大伙都听见了。

那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大家好不容易搜集的房屋残骸。

由于不少木材被海水泡过,仅有少数易燃物能点燃,火焰里还有日野直司贡献的汽油和轮胎。

身材佝偻的老人从破背包里拿出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我从家里找到的,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日野直司只是渔业公司的小会计,不懂修进水的收音机,便拿着它在火边烤了一会儿。

当收音机里传来“吱吱”的电流声,周围的大伙都很开心,今晚又有新的娱乐项目供大家消遣了。

由于营地里有火焰,大伙没着急回帐篷睡觉,在日野直司的倡议下,人们围成一个圈,那台收音机放在一个破旧的椅子上。

只要在日本范围内,想听别的频道可能收不到,但NHK的广播信号覆盖全日本,不想听都不行。

日野直司期待着NHK今晚的报道,希望远在各地的同胞能知道他们的难处。

可是,今天NHK一直在播放名家访谈节目,期间还掺杂着东京地区赏花季节的现状,三月底,南方地区的樱花基本上都开了。

听着广播里描述樱花的景象,周围的难民脸上流露出向往,但看到眼前残破的景象,那种向往瞬间消散,被无助取代。

到了凌晨,广播换成了夜间节目,日野直司没等到期盼的新闻,周围不少人已经回去睡觉了。

他皱了皱眉头:“我明天再去NHK记者的营地找找看,或许他们还没来得及写成新闻。”

佝偻老人发出嗤笑声:“呵!别白费力气了,那群记者的鼻子比狗还灵,能让他们放弃报道的机会,你以为是什么?”

老人经历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他清楚像这样的边缘小镇,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救援,而东京那边?只会一味挤压地方办事员罢了。

NHK以前又不是没做过对灾区缺粮缺水的实情进行限流的事。

日野直司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他脸色惨白,愤怒地将手里残存的杂志当柴火扔进了火堆。

他沉默了,那位老人也离开了,火堆前只剩下他。

他看着那本杂志在火里慢慢烧成灰烬。

许久……

日野直司仿佛下定了决心。

在遭受海啸的第六天早上,难民们如往常般聚集在广场上,等待工作人员发放救援物资,希望今天能有食物和水,千万别再来千纸鹤了。

今天依旧只有少量的食物和水,好在终于没人送千纸鹤了,因为寄来了一大堆祝福卡片。

在众人领了东西即将散去时,日野直司站在用桌子搭成的高台上,高声喊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家园!”

他看到周围不少人散去,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呼喊没什么号召力,于是拿出了那本杂志。

如一个别人都看不懂的小丑般在台上念着一篇故事。

一篇乌托邦的故事。

还真有几个人抱着好奇心停下来,听他讲故事。

朝日新闻的记者用相机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幕。

不知大家是听了故事觉得“既然吉里吉里可以独立,我们也能独自建立家园”,还是原本就有这种想法。

好在日野直司身边终于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力气的男人清理路上的垃圾和残骸,会开车的去隔壁城镇购买物资,会修水管的去检查城镇的储水箱,上过大学的面包店长教孩子读书。

只不过书都被泡烂了,只有些杂志可读。

一开始,日野直司身边只有六七个人,随着大家努力的成果日渐显现,他身边逐渐聚集了十个人、二十个人、一百多个人。

甚至还成立了灾后重建委员会。

东京总务省和文部省得知了这个好消息,立马过来表扬了他们。

4月1日,朝日新闻的记者将这篇报道登在开学季第一天的报纸上,标题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