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06章 卖情怀(1/2)

接下来几天,陈凡都没空跟女朋友约会,先是带着刘璐到各个书店打转,一车车地往家里拉书。

幸亏买书不用票,要不然钱再多都没用。

他不仅将所能看到的裁缝书全都买了回来,还买了不少酿酒和烹饪方面的书。

毕竟三个学生,总不能偏爱某一个吧。

这个已经单独拉出来到上海学习,另外两个也得买点书回去,帮她们补补课。

对此,刘璐不仅没有不开心,反而比给自己买书还积极。

经常拿着书跑到陈凡面前问,“这本买了没有?”

似乎生怕漏掉某一本,好朋友就没有书看似的。

陈凡对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深表欣慰,并保证市面上的书全都买了,绝对没有漏掉的!

每次刘璐对着自己要读的那一大堆书愁眉苦脸时,只要看看旁边两堆丝毫不比自己少的书,脸色就变得好看起来。

等他们把资料都买回来,王泽楷那边也打来电话,表示已经研究好图纸,可以去买布料开工。

随后陈凡便带着刘璐,死皮赖脸地跟在王老身边打转。

如此一个星期后,一套全新的宝蓝色中山服便新鲜出炉。

看着套在衣服架子上的中山服,王泽楷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对着陈凡笑道,“为了做你这套衣服,我可是把压箱底的功夫都使出来了,总算不负所托。”

他绕着衣服转了一圈,又说道,“这种衣服与西服类似,却又有许多细节上的差异,不能完全按照西服的裁剪去做。

另外这种版型也与西服不同,即便穿上街,也不会太过引人注目,又比普通中山装好看不少,应该花了你不少心思设计吧?”

陈凡满意地点点头,“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他转头看向王泽楷,笑着问道,“王老,如果把这套衣服摆在展示柜里,以您老的经验,觉得会不会有人定做呢?”

王泽楷微微一愣,惊讶地看着他,“你愿意把这套衣服贡献出来?”

一般情况下,自己拿着设计图过来找老师傅定做的,绝大部分都不会愿意设计图泄露出去,人家喜欢的就是“独一份”



否则的话,老店里那么多的衣服版型,又何必非要自己找人设计呢?

当然,这个说的是当年老上海时候的情况。

自打公私合营以后,有钱人都老实下来,穿衣带帽都以同尘和光为主,绝不出格冒头。

这都20多年了,那天陈凡拿着设计图过来,王泽楷还有一丝梦回旧上海的恍惚。

不过终究时代不同了,如果不是这份设计图确实精彩,勾得他有些心痒,他也不会答应接下这笔单。

即便如此,当时还推脱了一下。

却没想到,如今任务完成,客人竟然主动提出把衣服拿出来分享,就很意外啊。

面对王老的惊讶,陈凡则笑了笑,说道,“若是有更多的人买这套衣服,表明他们喜欢我的设计,而我自己呢,穿这种衣服上街,也不起眼,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泽楷顿时恍然,点点头,“原来如此。”

随即笑道,“你设计的这个版型,比普通中山装更加好看,肯定会很受欢迎,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说着犹豫了一下,“只不过,这套衣服做工繁杂,即便是老师傅熟悉之后,也要差不多7天左右才能做成一套。

如果加上修改尺寸,最少也要10天,如此一来,定价低了只怕不合适。”

陈凡,“定价的事与我无关,那些钱我又拿不到一分,全凭你们商店领导决定就是。”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倒是另外有件事,还想请老先生帮个忙。”

王泽楷脸色不变,看着他笑道,“帮忙不敢当。

有事但说无妨,只要小老儿能办到,一定不推辞。”

陈凡指了指站在旁边的刘璐,“王老,您看我这个徒弟如何?”

刘璐一听提到自己,立刻站直身体,满脸紧张地看着王泽楷。

王老打量她两眼,再转身看着陈凡,“良才美玉,在成衣商店里,与她同龄的人,手艺都不如她。”

陈凡笑道,“那,不知道王老是否方便指点她几天?”

王泽楷人老成精,刚才陈凡先是主动提出贡献出这套衣服,之后又提到刘璐,就猜到是跟学艺有关。

正常来说,老手艺人很少会把徒弟送去别人那里学艺,否则岂不是表明自己没有本事?

不仅如此,对徒弟去跟别人学还特别忌讳,如果被发现,逐出师门也不是没可能的。

所以老手艺人大多都只有一个师父,讲究的是传承有序。

可能只有学武的专业武师和红帮裁缝是两个例外。

武师就不说了,那些打出名气的宗师,差不多都是拜多个名家为师,而且还是自己师父带着去的,就希望徒弟能多学点功夫,涨点本事能立住门户。

而红帮裁缝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基本上都来自宁波,要么是同宗同族,要么是互为师兄弟,比如当年上海几家出名的裁缝商号,几乎都是从荣昌祥出来的,所以他们之间徒弟交流就比较常见。

对于陈凡的要求,王泽楷也不以为怪。

只不过,他也不会随意答应。

毕竟陈凡又不是红帮裁缝,哪怕他是知名作家,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王泽楷也没有直接拒绝。

他再次打量了一番刘璐,转而问道,“你是想把她以后留在上海?”

陈凡轻轻摇头,“只是过来短期进修,等下个月底,我回江南的时候,会带她一起回去。”

王泽楷又惊讶了,“以你的本事,再加上她的手艺,帮她留在上海应该不难,为什么要回去?”

陈凡笑了笑,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刘璐,“你来说。”

刘璐立刻额头微抬,“老师说,学了本事就要建设家乡,不能老是想着往外跑、自己过好日子,却不管家乡怎么样。

所以等我学好本事,就要回去帮生产队办一家服装厂。

我看报纸上说华西生产队办起了五金厂,他们还办了景区,就是因为所有华西社员齐心协力,在吴书记的带领下脱贫致富。

华西生产队可以,我们卢家湾生产队也可以。”

早在10年前,华西生产队就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用来补贴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农业增长却放缓造成的收入减少问题。

10年下来,这家小五金厂为华西生产队创造了300万元的利润。

这件事曝光以后,上面还在为此吵个不停、而下面许多生产队都想过去取经,一时间各种纷纷扰扰蜂拥而至。

华西生产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在今年又开办了景区。

陈凡:是个会赚钱的,若不是时机不合适,卢家湾也应该好好学习。

华西景区刚一开放,就有80多个景点,里面有农业示范区、华西幸福园、信仰大观园、华西金塔、华西民族宫、工厂等等。

所以说,早在那场决定性的会议之前,就有很多地方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开始行动,并不是会议之后才慢吞吞的去谋发展。

呃……,至于云湖这种鱼米之乡,反倒因为没那么穷、而迟迟不见变化。

上面说怎么变、下面就怎么变,反正随便种种地都能衣食无忧,就躺在家里看外面风云变幻。

即便市里依靠部分老工厂而风光一时,最后也都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比起当年还需要年年吃救济的地方,云湖这样的地方,不知不觉就已经落后了好多。

直到90年代,主要是农村地区,随着提留费越来越高、还有少部分出门打工的人轻易带着他们几年都挣不到的钞票回来,才突然兴起一股打工潮。

也算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令人唏嘘。

王泽楷听完刘璐的话,立刻转头看向陈凡,“这是你教的?”

陈凡笑着摇摇头,又点了点头,“算是吧。

我只是把有华西生产队的报纸给她看,告诉她生产队也不是没有发展前景。

至于决定,是她自己做主,我不干涉。”

王泽楷轻轻点头,又看向刘璐,感慨地说道,“已经很好啦,若人人如此,何愁中华不兴?!”

陈凡抿抿嘴,瞟了一眼刘璐,两人对了一个眼神,都露出几分笑意。

果然,对待王老这样经历过无数风波的老先生,卖情怀绝对是一道利器。

不过,虽然把情怀做工具,陈凡和刘璐却没有骗人。

卢家湾确实是要准备办服装厂,而刘璐就是陈凡为未来卢湾服装厂准备的生产主任。

她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会红帮裁缝的手艺,另外还要掌握工业缝纫机的用法、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

这些东西不用去其他地方,王泽楷之前工作过的成衣商店里就有,这样的成衣商店背后就有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足以满足当前卢家湾的需求。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