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3章 数学lv3,自由的翅膀【二合一】(2/3)

例如他先前查看庞加莱猜想文献,其中佩雷尔曼就是使用‘里奇流’的几何分析工具,把拓扑问题转化为微分方程的可控性分析。

成功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

还有。

抽象理论提供强大的工具箱,可以处理数学中原始问题无法直接攻克的难点。

最初研究素数分布时,用复分析将数论问题变成解析问题正是最好诠释。

不夸张的讲,抽象思维属于数学家的‘超能力。

’ 在证明猜想难题时,它如同将问题投射到更高维度。

原本纠缠的细节消散,核心逻辑清晰浮现,把‘不可能’转化为‘显然’的奇迹。

徐铭思维运转到至此,脑海中突然想起被称作集合论之父的康托尔的话。

“数学的本质在于其自由。”

而抽象思维正是这种自由的翅膀。

随即待心情平静下来,他又查看起学科经验值。

—— 【数学:lv3(1/5000)】

“短时间内数学估计无法提升学科等级了,不过物理和信息应该会解锁新上限。”

面对数倍增加的经验值,徐铭暗自思忖着,对后续学科进行简单规划。

下秒他收回目光,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

发现距离图书馆闭馆还有一个小时,索性继续研究桌面上的解析数论教材。

和先前不同。

再次面对那些复杂内容,他仿佛能够操作符号定义。

进行纯粹的逻辑演绎,不受具体事物影响。

思考无法直观想象的对象。

整个人完全沉浸在这种感觉中,似乎每个细胞都在为对数学理解加深欢愉。

若要说最遗憾的事,那则是数学水平提升之后,从这些教材中未能再获得新的学科经验值。

不过他并未去想太多。

反正借助提升后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可以很快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从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取经验值。

…… 时间如飞鸟,只在空中留下翅膀的痕迹。

转眼进入到四月份。

对于燕大的大一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早已习以为常没什么威慑力。

稍微去关注的,反而是即将到来的英语口语和四级。

虽说能通过高考进入燕大,基本上不会出现英语偏科的情况。

但图书馆和自习室,却能明显看到英语教材增多。

除担心发挥失常考砸外,有些数学竞赛保送生,倒是存在英语不太好的情况。

然而把范围缩小到数学科学院。

则会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乃是挑战杯竞赛。

“我和阿轩大概率要陪跑,权当积累经验吧。”

前往理教楼的路上蒋旭主动打开话题闲聊。

旁边朱志轩点头附和:“数学建模竞赛确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容易。”

徐铭边走边听着两人交谈,并未参与讨论。

这段时间蒋旭和朱志轩为参加挑战杯,找到队友后没少进行专项训练。

查找往届的建模竞赛题研究。

加上必修课每周习题作业的压力,基本上除了晚上很少能在宿舍见到人。

以至于倪明杰也为此加入社团,想办法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显得充实些,否则大多时候独自待在寝室,每回要玩游戏都会想到其他人正在学习。

平白陷入没有意义的内耗。

蒋旭虽在高中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可和数学建模竞赛有着不同。

朱志轩更不用说。

这使得他们组成参赛团队后,才意识到自身不足。

特别是计算机水平和写论文能力。

和别人存在着较大差距。

不过既然都已经报名,倒也不会中途弃赛,起码积累经验后还有机会来年再战。

而数学科学院这边,则专门开设了一项短期课程。

正是针对报名挑战杯的学生。

今天蒋旭和朱志轩两人,便是去理教楼听课。

徐铭当然不是要去听建模课,他属于顺路到自己导师张鲁平的办公室。

自从他的数学学科提升到3级,抽象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之后,经过研究成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在正式进行后续推导证明前肯定要向导师汇报。

刚好也能请教一番。

“要是铭哥参加挑战杯的话,肯定能拿第一名,可惜这次估计会被陆明哲夺冠。”

这时朱志轩突然想到什么,看向徐铭遗憾说道。

蒋旭闻言则点点头表示同意: “陆明哲确实希望很大,最近几次建模课上,都得到了助教的称赞。”

“除徐铭之外,咱们班上确实找不到,还有谁能比他的数学天赋强。”

“毕竟是拿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的人。”

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倒没啥意外,主要也不是头回听到这件事。

早在朱志轩和蒋旭头回去听建模课的时候,就讲起关于陆明哲的情况。

知道对方加入了高年级的竞赛队伍,且在课上频频有着出色表现,被讲解往年挑战杯竞赛例题的助教表扬。

属于大家公认最有可能夺冠的团队。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没有继续保持沉默,想了想开口接过话茬应声。

“眼下只是校内自己的建模竞赛,就算一次失利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这不是下半年还有高教社杯嘛,说不定到时候我带你们飞。”

此话一出。

朱志轩和蒋旭几乎同时投来目光。

眼中满是炙热惊喜之色。

“真的吗?”

“你们先把精力放在这次挑战杯竞赛上吧。”

徐铭嘴角挂上笑容回答句。

虽然没有给出准确意思,却已让蒋旭和朱志轩激动。

立刻猛地点头:“嗯。”

随即三人走到理教楼的楼梯,方才分开来各自前往不同的楼层。

徐铭倒也不是随口那么一讲,主要眼下他成功确定了论文选题,以及有着初步的思路和大致方向,接下来还有很长时间供他撰写毕业论文。

去参加高教社杯体验下倒也不错。

反正无非就三天。

思维快速运转之下,他轻车熟路来到导师张鲁平教授的办公室前。

看到房门处于关闭状态,便抬手轻敲了几下。

立刻就从里面传出熟悉声音。

“请进。”

徐铭推门进去。

抬起视线看向办公桌的位置,除瞧见坐在那里就看屏幕内容的导师之外,身旁刚巧站着师兄刘新杰。

“导师好。”

近前后他先和导师打声招呼。

又向刘新杰搭话:“刘师兄是在找导师修改论文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