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8章 筛法优化成功,这人必须挖【加更求订阅】(1/4)

唐亚愚暂时按耐住心中诧异,目光牢牢锁定在徐铭的身上开口追问,想要再次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徐铭在假期中对相场模型方程进行创新。

“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好的唐教授。”

徐铭点点头继续详细往下讲。

“原有的相场控制方程,兼容热弹性效应,主要用于对高温合金预测。”

“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准度。”

“但要想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需保证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处于低温环境,因此我就试着将磁化矢量场映射为序参量。”

“引入拓扑陈数约束项,对控制方程创新改造,使其能更契合量子材料性质。”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旁边王其坤教授,再也忍不住脱口发出声来。

“真是你自己在假期里完成的?”

“没放假之前,我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徐铭看向王其坤教授如实回答:“在家里没要紧的事便顺手推导出。”

弄清楚详细情况,整个讨论室顿时陷入沉默。

坐在偏远位置好的李由等人,更是合不拢嘴,注意力始终留在徐铭身上。

依旧不敢相信。

他们作为物院博士生,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诺奖级别且两大高校联合的物理项目,已然能证明自身水平非常优秀在学校中处于前列。

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自信。

可现在亲眼见识到徐铭所做的事,瞬间被打击到。

有种自惭形秽感觉。

以前只知徐铭是数论天才,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被海外媒体称作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

但因分属不同学科,自然不会主动去拿自己比较。

结果借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的机会,才清楚发现徐铭在物理领域,竟有着同样不输数学的天赋和水平。

这还拿什么比。

毕竟他们可不会蠢到认为,在原有相场模型基础上对控制方程改造创新,仅需要数学分支的定理知识,量子力学和量子材料相关内容同样必须掌握。

否则别说重新构建出新的方程,连改造方向都大概率憋不出来。

念头在脑海中快速闪过,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怪不得人家是天才中的天才。”

与此同时。

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项目负责人,互相对视一眼心情颇为复杂面面相觑。

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按理说对原相场模型控制方程创新,会更有利于对量子材料的预测,帮助他们制备出磁性拓扑绝缘体样品。

然这种惊人的方程改造推导效率,让人无法对其抱有太多的信任。

需要慎重考虑,权衡整个项目的利弊。

起码之前的控制方程模型,已通过工业验证,新改造的却暂时属于未知数。

若出现问题的话,此次相场模型预测,也将彻底宣告失败浪费时间。

因此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究竟是大胆启用徐铭的新方程,宁愿多花些时间对算法求解器进行优化,还是继续使用原有控制方程,直接展开相场模拟着手计算。

略作迟疑之下,唐亚愚并未拍板决定,反而对徐铭在量子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的认知,涌现出不少兴趣,主动开口与其交流起来。

“徐铭。”

“我记得你一直在研究数论,什么时候对凝聚态物理有这么深理解?”

闻言王其坤虽未接话,也表现出浓厚兴趣,眼中浮现出些许期待神色。

把唐教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倒也没有多想,保持谦逊组织语言回答。

“最近我对凝聚态物理方面知识研究的多,喜欢在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刚好有涉及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的期刊论文。”

“我对物院研究生的要求,便是每周都需观看两篇文献并上交总结,他们可没有你这么高的水平。”

唐亚愚脸上堆出笑容接过话茬补充上句。

作为燕大物院教授长江学者,同时兼任箐华博导。

看到学校里的天才,能主动接触物理知识,心情怎么可能会不好。

毕竟他这可不算挖数院墙角。

而眼看一场普通的碰头会,竟陷入纠结中,王其坤忽地想到什么。

立刻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吕昂和佟景行等人身上。

询问起他们的意见。

“你们都是相场模型课题的成员,对于徐铭创新的新控制方程有什么看法?”

话音才刚落下,吕昂毫不迟疑,率先讲出自己观点。

“那肯定是用最新的啊,在相场模型方程这块,徐铭绝对是最权威的。”

“我支持徐师弟。”

佟景行跟在后面回答。

待两人说完,杜翰文也不再沉默,不忘讲起相场模型课题中发生的事情。

“当初相场模型控制方程存在缺陷,徐铭只用一周便解决了热弹性效应兼容问题,这回都过去一个春节假期都已经算比较久。”

“并且事实证明,徐师弟的方程没有任何问题。”

“否则也不可能那么快结题,甚至都打破学校的课题最短周期记录。”

如果说吕昂和佟景行的话称得上正常,那么在听完杜翰文的说辞后则是反应巨大。

某一瞬间眼睛瞪的很大。

“多少?”

“只用一周时间?”

唐亚愚和王其坤对相场模型课题了解不多,只知道在短时间内迎来重大突破,且顺利通过工业验证正式结题。

未曾想其中重要的控制方程,竟是徐铭用一周时间构建出来的。

如此看下来,在春节假期里对方程创新,反倒是显得再正常不过。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争议顿时便消失不见。

于心中拍板决定后,唐亚愚也不在迟疑,当即给出徐铭肯定回答。

“就使用你改造的新控制方程,我给你两周时间用来优化算法求解器。”

“放心吧唐教授,保证用不到两周。”

徐铭松口气胸有成竹抛出颗定心丸。

旁边佟景行脸上满是灿烂笑容,闻言再次接上句。

“唐教授你可能不知道,相场模型的算法也都是徐铭带领我们完成的,既然说用不了这么长时间,那我可以肯定不会有啥问题。”

对于这番话,吕昂和杜翰文虽未发言,却不忘如小鸡叨米似猛地点头。

事情商议到这里,唐亚愚和王其坤自然高兴,看向徐铭的目光都和之前完全不一样。

原先他们只是把相场法当做一次尝试,本着科研严谨性不放过可行的方向,但对于是否真的能根据预测制备出符合核心条件的材料样品并无把握。

但现在得知徐铭针对量子材料特性,对相场模型控制方程进行了创新。

这不由得又萌生出几分希望。

若真的取得进展,将大幅度缩短项目周期。

只要能够在零磁场低温环境下,观测到霍尔电阻精确量子化。

便可以撰写论文结题,向世界凝聚态物理,宣布这项关于霍尔效应的成果。

就是对于李由等人,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消化今天在碰面会上遭遇的打击。

…… 正如徐铭预计的那样,随着算法求解器的优化工作正式开始进行,在佟景行等人的帮助之下,整个进展可以说非常的顺利。

主要解决完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剩下的算法优化更多是调整某些参数。

恰巧这种事情,对于徐铭来讲最为擅长。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元宵佳节很快结束,学校迎来返校季变得热闹。

但对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组成员,则是正处于比较关键的阶段,期待相场模型对量子材料预测的结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