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咱们这是同个课题吗(2/3)
“已经完成了……”
他作为相场模型课题牵头人,将此领域从国内完全空白到如今确定方向,对其中各项难度非常清楚,单拿相场模型的兼容问题去举例,正常情况下少说也要个把月。
结果现在告诉他,新相场模型已然构建出来。
情绪怎么可能不产生波动。
主要以他对徐铭的了解,若是数论问题,哪怕两天解决都不会惊讶。
毕竟天赋在那里放着,多尺度解析筛法是最好证明。
偏偏相场模型涉及偏微分方程理论,他可不记得自己学生在此领域也有研究。
当然诧异归诧异,他丝毫不认为这是在开玩笑。
伴随着思维快速运转下,基本上连句话都来不及说立刻垂眼查看草稿纸上的内容。
刚开始表情还算保持平静,后面则不亚于瞳孔地震。
就像是在沙漠中发现绿洲水源。
反观徐铭他们几人,则只好站在旁边,耐心等待导师对新相场模型进行验证。
过程中谁都没有开口搭话。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张鲁平终于停下手上动作,重新抬起头时满脸激动。
“徐铭。”
“你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啊!”
首先对徐铭的新相场模型给予肯定的同时,又继续讲话抛出其它问题。
“什么时候你对偏微分方程也有研究?”
“我只学习了院里的相关课程,可能平时看的同领域文献论文比较多吧,很快想到引入应力能耦合项。”
徐铭面对询问摇摇头如实回答:“另外也多亏导师前期对相场模型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你小子还用得着谦虚。”
张鲁平把话悉数听完忍不住微笑打趣句。
至于办公室内的其他人,接着同样不再沉默。
林伟更是主动搭话,帮吕昂佟景行他们,把心里面最关心的问题讲出来。
“导师。”
“师弟的新相场模型方程是否可行?”
话音还未落下,大家便牢牢盯着张鲁平,期待接下来会有怎么样的回答。
张鲁平倒也没卖关子,闻声郑重给出回答。
“徐铭的思路称得上非常巧妙,并且证明步骤符合逻辑不存在漏洞,我认为既然能满足热弹性兼容,可以先定下来大胆尝试一番。”
他这个决定是经过考虑的。
尽管此相场模型方程用时比较短,但验证后不得不承认非常完美漂亮。
自然没有理由不去使用。
反正眼下时间充足,就就算后续出现问题,结果依旧在可接受范围内。
何况这两年多接触下来,他清楚能让徐铭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不会有错,若课题后续真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还能顺便打破几个记录。
毕竟没见过有哪个重要课题,进度能如此快。
关键相场模型关系到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及材料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肯定越早实现应用越好。
而从张鲁平口中得到答案之后,现场办公室内心情最高兴的一位,毫无疑问则要属工程计算院的佟景行。
“恭喜徐师弟。”
他先冲徐铭祝贺句,接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往下讲。
“另外……那个多尺度自适应网络算法,后面恐怕会向师弟多多请教。”
那天组会上张鲁平讲的话,他可是记得很清。
除确定多尺度自适应移动网格算法外,便是被张鲁平教授要求多和徐铭交流。
关于这点他自是没有异议。
毕竟大家都知道,徐铭正是融合多尺度函数,才构建出了全新的筛法工具。
对此领域的筛法研究,必然有着丰富经验。
特别这回短时间完成新相场模型,不由再次加深他对徐铭的天才印象。
确定理论层面的相场模型控制方程,后续在课题上的任务会减少很多,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多和佟景行他们交流算法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相反还能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
然早在刚接触相场模型课题资料时,他便思考过算法上的优化方案。
相比较导师提出的多尺度自适应算法,加入深度学习概念实现并行加速模拟,或许能够大幅度提高求解效率。
不过这便代表,需要否定导师的方案。
放在之前他或许没太大把握,但将深度学习概念运用到北斗导航系统的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上,并取得非常大的惊人效果后,以至于此刻的心思不免活络起来。
稍微组织一下语言,方才开口同佟景行讲述。
“佟师兄。”
“交流多尺度算法自然没问题,不过我更觉得引入深度学习概念,能让相场模拟的求解更精准更效率。”
包括佟景行在内,大家显然都没有想到,徐铭会对导师的方案提出质疑。
为此整个人有些短暂怔神,不知道一时该怎么接话。
连吕昂都张大了嘴巴。
但就在办公室内氛围略显尴尬时,张鲁平却对此表现的非常感兴趣。
不等佟景行应声,便直接出言打断两人交流。
“徐铭你还研究过深度学习概念?”
张鲁平并不知晓自己学生在北斗项目中的细节,加上深度学习概念刚正式确定。
目前尚未在国内打开知名度。
因此特意研究且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可以说非常少。
突然听到徐铭胸有成竹的讲起,怎么可能不激动。
至于是否要推翻之前的算法方案,那根本就不再考虑的范围内。
只要能实现相场模拟,便都不是事。
“是的导师。”
徐铭点点头斩钉截铁的回答。
将这句话听进耳中,张鲁平陷入一阵沉思,最终做出决定后当场拍板。
“那好。”
“接下来徐铭你就和小佟他们研讨算法方案,看如何融入深度学习概念。”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大家肯定没有任何异议,就是其他人看向徐铭的目光中多出几分佩服。
明明是一项难度较高且应用价值高的课题,在徐铭这里却和做数学建模题差不多,不但轻松构建出新的相场模型解决兼容问题,更是随口拿出更强的算法开发方案。
使得大家忍不住去思考,到底是不是在同个课题组。
当然受刺激归受刺激,项目里能有这样的大粗腿抱肯定是高兴都来不及。
既然被选进这个课题组中,那成果价值越高,对每个人来说就越好。
接下来的时间。
徐铭把任务接下来,同大家一起离开办公室。
下午便开始泡在佟景行他们那里,共同讨论关于融入深度学习概念的难点。
只能说从北斗卫星导航项目出来,他对深度学习概念的研究更加深刻,很快便确定融合方案参与开发,使算法进度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获得不少信息经验值。
并且经过详细估算,有望在今年内,完成算法和工业级求解器开发。
除此之外。
徐铭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照样没有停下。
在融合代数定理之后,正寻找着新的尺度函数表达形式和最优数值。
而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关注着海外数论界的情况。
距离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过去几个月,相比多尺度解析筛法问世时热度降低很多,虽有不少高校和研究所成立了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