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8章 院士点名邀约(1/2)

徐铭说起来,倒是有段日子,没去过信院那边。

纵是上回借服务器验证筛法数值,都未能见到许教授颇为遗憾。

这次接到电话,得知许崇兴教授找自己,那肯定要过去问清楚情况。

轻车熟路到达目的地。

很快便在一栋楼下的罗马柱旁,发现许教授的身影。

旁边还站着老熟人郭昊强师兄。

快步近前后,主动礼貌性热情打起招呼。

“许教授。”

“可有段时间没见你小子了,始终忙着处理奥运核心场馆的事情,都忘记咱们信院还有位天才呢。”

许崇兴看见徐铭脸上立刻现出灿烂笑容。

眼中满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

明明徐铭是信院和数院联合培养的学生,结果这段时间信院却没什么动作。

谁能想到只是撰写篇本科毕业论文,都引起这么大反应连院士都给惊动。

尤其前两天张鲁平还主动过来提及这事,明摆着单纯向他炫耀。

要说不羡慕那绝对是假的。

毕竟他和张鲁平都算徐铭的导师,结果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毕业论文投稿给数学领域顶刊,反观信院这边就显得再平静不过。

眼下他总算忙完奥运场馆那边的事,肯定要对徐铭更加上心才是。

思维快速运转,话音落下未做停顿,又继续往下讲。

“张主任特意过来同我讲了,说你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投稿给数学年刊。”

“还得到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夸奖。”

“当真是越发叫我吃惊。”

徐铭将许崇兴的话听进耳中,对此脸上不由得涌现出些许尴尬之色。

他哪能不清楚,导师这是故意为之。

显然还没有忘记,当初信院许教授挖墙角的事。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回答,站在许崇兴身后的郭昊强却猛然瞪大眼睛。

下意识吐出句。

“徐师弟的本科毕业论文,投稿给了数学年刊?”

“强啊!”

当初徐铭来借机房服务器时,便提到过是为撰写毕业论文验证数值,他为此还颇为感慨想着连本科毕业论文都有如此高的要求。

确实不负数学专业,称得上严谨。

结果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敢情人家的毕业论文,是以数学年刊标准进行的。

这谁能卷的过?

尤其想起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不由感慨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为何那么大。

“主要是机缘巧合解决了数论中一项问题,这才被导师和田院士推荐到数学年刊。”

徐铭接过郭昊强的话颇为谦逊的回应上一句。

“师弟不用谦虚,我虽然不是你们数院,还是知道数学年刊含金量的。”

“之前林伟在的时候我们聊过。”

郭昊强摆摆手微笑着讲起自己知道的事。

而这个时候,徐铭也不再谈论此话题。

果断结束后看向许崇兴教授,询问今天的正事。

他可不认为,许教授专门把他喊过来,就是为说他的本科毕业论文。

“许教授。”

“今天喊我过来是有事情吗?”

许崇兴面对徐铭的询问,倒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便详细介绍起情况。

“你可能不知道,今年我们国家刚成功发射了北斗二号试验卫星。”

“用于验证卫星设计和轨道及通信技术。”

“在这种关键启动期,咱们燕大也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和信息处理,参与到这个重点项目来。”

“信院主要负责信号处理,以及高精度定位服务。”

“今天项目的工程总设计师孙稼栋院士,要来学院视察指导工作,我想让你和昊强进入到北斗项目组里来。”

把话说到这里,他丝毫未作停顿,紧接着又继续往下面详细补充。

“你的多路径补偿模型,可以适用于研究城市复杂环境下的信号纠偏算法,以此提高北斗的定位精度。”

徐铭将许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思维快速运转思考起这件事情。

首先毫无疑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项目,无论哪方面都要比奥运场馆无线定位系统重要,属于是国家的未来重点战略项目。

能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绝对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另外正如许崇兴教授刚才所讲,他有着无线定位系统模型的项目经验,是可以较快上手做出贡献的。

还有便是参与这种重点项目,也有助于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

刚好眼下已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在明年五月份参加学院的答辩前,相对来说时间还是相对比较空余的。

于是想清楚这些,便也不再过多迟疑。

当即开口表态。

“我听院里面的安排。”

许崇兴对徐铭的回答显然并不意外,闻言虽脸上始终堆出着笑容,接着说话时表情却无什么明显的变化。

“其实让你参与进来也不全是我的想法,咱们的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上午在院里工作会议上可是专门提到了你的名字。”

“孙院士提到了我?”

徐铭对此颇为惊讶。

他虽然知道孙稼栋院士,却很清楚自己与对方之间并无什么交集。

甚至在今天之前,都不曾接触北斗导航系统项目。

很难想象自己的名字会从对方口中说出。

至于许崇兴显然也不是太了解这事,最终再次开口暂时结束话题。

“等你跟我过去就能知道。”

说完便不再耽搁时间,直接领着两人前往燕大专门设立的北斗项目所在地。

北斗导航系统项目,由多个研究所共同参与。

其中燕大为方便对接工作,特意在科技园内,成立卫星导航技术联合实验室。

由多个学院的项目成员聚集在这里。

片刻后。

在许崇兴教授的带领下,徐铭和郭昊强来到实验室。

郭昊强虽为博士,却是首次有机会参与,这种国家重点战略项目。

加上等下还会见到项目总工程设计师,整个人多少显得有些紧张局促。

反观徐铭除对周围环境感到新奇外,脸上表情始终保持着平静。

注意到徐铭的表现,郭昊强自愧不如下,只好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镇定。

同时心里对徐铭也颇为感激。

毕竟要不是他们在奥运场馆技术竞标上,方案表现的非常亮眼让奥组委满意,只怕想进入到北斗导航系统项目里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当两人各自思索时,终于见到设计师孙稼栋院士。

对方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短发银白身上着件黑色夹克衫。

但依旧给人一种很精神的感觉。

“孙院士。”

“我把人带来了,他就是你要的徐铭,我们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的人才。”

许崇兴率先开口同孙稼栋院士搭话,并微笑着为其介绍旁边的徐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