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5章 能发年刊的毕业论文【万更求订阅】(2/5)

“恭喜学长拿到高教社杯奖,这是我们302寝室一点小小心意。”

“学长可千万不要嫌弃。”

陈璐和同宿舍的孙敏婷以及程欢一起,其中孙敏婷性格最为开朗活泼,刚碰面便笑着开口把手里礼物递过去的同时不忘小声补充句。

“这些可都是陈璐特意选的哦。”

自从他跳级跟着高年级学习考试后,就被孙敏婷经常喊作学长。

因为有时候和陈璐在图书馆学习,她们宿舍的女生也会一起复习备考,如此两个宿舍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互相之间都认识。

“恭喜啊。”

“我知道你肯定可以,叔叔阿姨会很高兴。”

陈璐在程欢后面柔声对徐铭说。

“晚上我就跟他们打电话。”

徐铭沉声回答。

而相比较女生的含蓄,倪明杰要显得大大咧咧的多。

近前后看向徐铭顿时两眼放光。

“铭哥。”

“能让我摸摸你的奖杯吗?”

闻言徐铭堆着笑容,直接把奖杯大方递给倪明杰。

“随便摸。”

与此同时周俊豪的目光,则是在徐铭和陈璐两个人身上来回移动。

从某方面来讲,他相比徐铭对陈璐更熟悉,毕竟以前大多数时候陈璐都是年级第二名。

虽然知道陈璐也报考了燕大,可怎么看她和徐铭的关系都不大普通。

对此周俊豪倒也没想太多,直接脱口问道: “陈璐。”

“你和徐铭是在一起了吗?”

陈璐注意力全都在徐铭身上,甚至都不舍得把目光短暂离开。

自然没有注意到旁边的老同学周俊豪。

忽地听到这句话,立刻有种当着很多的面,自己心事被戳破的感觉。

脸颊瞬间微微泛红。

抬眼认出说话的人是周俊豪,惊讶之下脱口回复句。

“周俊豪?”

“他也参加了高教社杯,今天来燕大答辩。”

徐铭向陈璐解释起来。

这时沉默许久的蒋旭,终于舍得开口,笑着对徐铭和陈璐的关系给出定论。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高中同班同学。”

“就是平时走的比较近。”

旁边孙敏婷憋着笑当即接上句特意补充。

话都说到这种程度,大家心里自然有着判断,其中那两位箐华学长眼中满是羡慕。

徐铭天赋和实力强到让人不敢相信外,竟还有这么漂亮的高中同学女友。

怎么可能不吃柠檬。

将众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倒没解释什么。

看到陈璐不好意思,方开口解围,暂时结束掉当前谈论的话题。

“咱们还是先找吃饭的地方吧。”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无异议,随即便乌泱泱一群人前往校外饭店。

…… 燕大参赛队伍成功拿到高教社杯奖,这无疑算是件很有荣誉的事。

毕竟燕大数院作为国内数学殿堂,以往数学建模竞赛却未拿到最高奖项,没少被外界媒体和网友诟病。

天涯社区论坛上,有时都能看到相关吐槽帖子。

为此数院特意举办院内自己的挑战杯。

就是想选拔出,更优秀综合水平高的参赛队伍。

如今徐铭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以全员大二新生的身份获得最高奖项,无疑是对燕大数学殿堂的最好说明。

当获奖情况在官网公布,并被一些媒体报道后,社会上多少有些人讨论。

其中最火的天涯社区相关板块,也有人发帖指出燕大数院的实力。

加上燕大学生,同样有不少人兼玩天涯社区,跟帖回复的内容颇显和谐。

“今年高教社杯奖被燕大的队伍拿到,并且三个人都是数院大二新生,这回没人讲燕大的数学不行了吧。”

“全员大二新生的话确实厉害。”

“以徐铭的数学和计算水平参加高教社杯,我只能说对其他人是降维打击。”

“这个徐铭很厉害吗?”

“我们燕大数院的天才,刚入学就发SCI论文了,能不厉害吗。”

不过当帖子的热度逐渐变大,引起社区内其他用户注意后却有人觉得这不算什么。

“只是参加个数学建模竞赛而已,就算拿到高教社杯奖也称不上天才吧?”

“啥时候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菲尔兹,再在论坛里发帖吹国内所谓数学天才。”

“说实话这些竞赛成绩除了保送保研,在国际数学上根本没任何用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国内的年轻数学家拿到数学奖项。”

而就在专家面试结束的当天,燕京大学也正式在校内发布公告。

对徐铭的队伍获得高教社杯提出表扬。

并给予现金奖励。

另外燕大还以学校的名义,向徐铭的母校东坪一高发送喜报。

告知这份荣誉的同时,对东坪一高为燕京大学培养出优秀人才表示感谢。

然而校内未名社区论坛上,却没多少人谈论。

就像是知道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自然表现不出多少惊喜情绪。

况且徐铭先前都不知道几次登上未名top1,大家太过熟悉之下阈值高起来,也就变得不太去关注这种小事。

但其中有一个群体属于例外。

那便是今年新入校报到的大一新生。

九月下旬结束校外基地军训,正式上课两三个学周。

突然看见自家学长拿到高教社杯奖,心里面肯定会涌现出骄傲自豪之感。

结果学校的未名社区,却基本没什么人谈论。

难免心里会浮现出问号。

10月22日,周一。

理教楼某阶梯教室内,刘新杰依旧担任助教,给新生上数学分析习题课。

碍于去年徐铭带来的印象太深刻,看到自己写在黑板上的经典例题,让人上来依次给出解题步骤时,有不少人都写出了错误的答案。

不由得暗自感慨这届新生水平不行。

整体实力低于徐铭那届。

于是在习题课快结束的时候,便拿徐铭举例子。

没办法。

只能说徐铭的例子太好用了。

“你们的基础有些薄弱,若不尽快组建学习小组,我担心这周习题作业很难收齐。”

“这点上要以你们的上届学长徐铭为目标。”

“他除在摸底考试中提前交卷拿到满分,还通过了院里三位教授联合出的屠神题。”

“去年可是未名社区的风云人物。”

“现在已经提前保研,成为了我的新师弟。”

随着他话音落下,教室内有了解过徐铭的人,当即举手说出心里疑问。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