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4章 高教社杯奖,论文完成【二合一】(2/3)

将郑以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颇为高兴,主要在自家学校倒避免了折腾。

另外值得一提,郑以中并未主动询问徐铭,关于毕业论文优化筛法的事情。

毕竟之前他们互相交流探讨,虽能看出徐铭在数论筛法领域的天赋,但想真的搞出成果却不会很简单。

眼下大四上学期开学没多久,毕业论文自然还久。

他可不想平白给徐铭增加压力,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导师是张鲁平主任。

徐铭经过这段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基本就差收尾。

便想着等彻底完成再拿给导师和郑教授看,如此有问题也方便修改。

于是接下来几人没有在办公室逗留,起身告辞后一起向门口走去离开。

“呼~”

“总算出来了。”

朱志轩走在前面下去楼梯,顿时深呼一口气,脸上依旧写着紧张两个字。

旁边的蒋旭比朱志轩好点,却也同样忍不住感慨。

“郑教授果然和课上的时候一样严肃。”

和张鲁平教授的课堂氛围不同,郑以中教授讲数学时可以说是最为严肃,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笑容,始终认为数学是门必须严谨不言苟笑的学科。

这也使得大家在课上都会保持着高度专注。

徐铭听到两人评价,眉宇间则浮现出一抹疑惑,下秒扭头看过去询问。

“我怎么觉得郑教授很热情好相处?”

话音刚落。

蒋旭便羡慕道:“有没有可能这仅限于你自己。”

“郑教授刚才看你,笑的比在课堂一学期都多。”

朱志轩接过话茬补充认可蒋旭的言论。

徐铭下意识摸了摸鼻子,毫不谦虚的凡尔赛。

“我魅力这么大吗?”

说完便不再浪费时间,迈步径直朝着图书馆走过去。

两天后。

徐铭带着朱志轩和蒋旭两位队员,来到数院一处被安排成面试场地的报告厅,准备进行答辩角逐最高奖项。

燕大此次安排的三支官方队伍,即陆明哲和苏梦所在的参赛小组。

在城里正式公布后,虽也成功拿到了国奖,已经属于不错的荣誉,但论文却未能达到角逐高教社杯的水平。

因此今天过来面试的,燕大就只有徐铭他们。

“还好今年专家面试是在咱们学校,不然提前两天就要安排行程。”

“不知道咱们的对手实力如何?”

路上蒋旭和朱志轩互相交流着减缓紧张心情。

对在燕大面试非常满意。

很快三人进入报告厅后,能看到里面已经坐着其他参赛团队的成员。

并互相交流着。

“哥们儿,你们哪个学校的?”

“我们箐华的。”

“选的A题还是B题?”

“燕大的。”

徐铭面对询问随口回应一句,刚想找位置坐下,眼角余光突然瞥见一道熟悉身影。

下意识念叨出对方的名字。

“周俊豪?”

在自家大学里,遇到同一个高中的同学,倒也能称得上是件喜事。

何况关系还不算陌生。

周俊豪在东坪一高理科重点班,因自己保持许久的年级第一名突然被徐铭抢走,从此每次考完试都会主动找到徐铭进行宣战激励自己。

可惜直到高考结束,分数依旧未能超过徐铭。

最终选择与自己和解之后,报考了箐华大学,未选择浪费一年时间复读。

徐铭从班主任王清涛口中,知道对方填报的箐华计算机专业。

未料到竟也参加了高教社杯,还成功拿到专家面试资格角逐最高荣誉。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未作迟疑主动走了过去,想着起码要打声招呼。

周俊豪和队友进来,目光同样四处搜寻。

毕竟他知道徐铭的数学实力,且还报考的数院,按理说不可能不参加高教社杯。

于是还没等徐铭近前,便彼此迎上对方的目光。

“徐铭。”

他惊喜的喊出声来,脸上挂着高兴笑容。

“我就知道肯定能在这里看见你,果然猜对了。”

身后两位戴着近视镜的周俊豪队友,看到这幕也颇感兴趣忙搭起话来。

“俊豪你还在燕大有朋友?”

“介绍一下呗。”

面对两位学长的询问,周俊豪未作迟疑,当即介绍起徐铭的身份和关系。

“他叫徐铭,和我一个高中同届的,并且还是我们省的理科状元。”

“你们好。”

徐铭这时也主动打起招呼。

“我记得俊豪你们是县城高中吧,居然还出了理科状元真是藏龙卧虎啊。”

其中一位脸庞稍微胖些的男生忍不住接过话茬感叹了一句。

周俊豪闻言颇为骄傲道:“我们高中还有一位女生也在燕大呢。”

接下来几人又交谈几句,待时间差不多,才各自回到座位上等待面试答辩。

临走时徐铭还特意补充一句。

“等结束我带你们欣赏下燕园里的景色。”

两人只有同学在大城市重逢的喜悦,这刻丝毫没有把彼此当做竞争对手。

不多时。

当十二位专家评审组员到场,终评正式开始,徐铭也看到了坐在人群中的田纲院士。

由于角逐高教社杯的队伍数量很少,很快便轮到徐铭他们进行陈述。

接受专家组提问。

徐铭对自己撰写的论文,哪怕过去这么多天,依旧记忆在脑海中思路清晰。

很快十分钟的陈述时间结束,能看到专家组成员许多人的表情都颇为满意。

在进入提问环节后,很快便有人抛出问题。

“换乘次数最少解的唯一性如何证明?”

与此同时在徐铭他们队伍熟练进行回答时,等待上场的周俊豪小组,眼神中也不由多出几分佩服能够感觉到徐铭的思维和水平。

“他们居然是选择的B题,你这位同学确实很强。”

“徐铭的数学天赋很强,听说高考还没结束,就已经在自学大学课程了,否则也不会报考燕京大学的疯人院。”

周俊豪接着学长的话往下补充,说这些时心里面多少有些五味杂陈。

在高三的时候,无论模拟考试还是高考,都始终被徐铭盖过一头。

两人之间有着不少的分数差距。

直到进入箐华大学,他才发现自己的成绩,依旧是专业分第一名。

难得又重新找回自信。

并和两位学长组建队伍后,更是在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上大放异彩。

成为箐华唯一角逐最高奖项的队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