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9章 让我给参赛小组上建模课【二合一】(2/3)

来到互动环节时,他首先开口根据题目主动提问。

程欢发现自己搭档是徐铭后,也颇感到碰巧,但注意力依旧在考试上。

其余并未想太多。

然而当徐铭的提问传进耳朵,整个人突然有种大脑宕机的感觉。

连在脑海刚准备好的单词句式,都一下子想不起来。

心里只浮现出一个问号。

“他的英语口语怎么会这么标准?”

作为从小在海外长大的人,她很早便重视口语,且回国上学后依旧进行练习。

毫不谦虚的讲,哪怕是系里的英语教师,在单词发音上都不如她精准。

可徐铭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实在令她吃惊。

主要徐铭在数学和编程算法领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被喊作徐神,按理说英语口语应该平时没有足够时间练习会稍差些才对。

正因如此她刚才还专门提醒几句。

未料到会是这种情况。

好在她的英语口语水平到底算过硬,短暂怔住数秒后及时回过神来。

忙接过徐铭的提问,用英语进行交流。

相比较下个月的英语四级考试,口试节奏比较快。

没过去多久,徐铭等人便结束从考场出来。

程欢和陈璐近前后她主动称赞道:“没想到你的英语口语天赋也这么高。”

是的。

对于徐铭的口语水平,她震惊过后将之认为是天赋。

“还行吧。”

徐铭闻言谦逊回答。

接着他因要等蒋旭和朱志轩他们三个,并未和程欢陈璐过多说话,随即双方分开后便朝着另外的楼层走去。

望向徐铭的背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程欢这才扭头看着身旁的陈璐说。

“我都开始羡慕你的眼光了,居然能找到这么优秀有天赋的男生。”

“以后千万别放手。”

“可以看出来,徐铭对你和对其她女生不一样。”

“你们的高中同班同学关系更是优势。”

陈璐则依旧望着徐铭离开的方向,听完室友的话脸上不由浮现出幸福笑容。

…… 徐铭只是把英语考试,当做是件小插曲,根本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节奏。

对于数论筛法的优化工作,进度保持稳步前进。

除有时去物院听课,重组自己的思维,大部分时间便在图书馆研究筛法。

当然郑以中教授那里,他偶尔也会抽时间过去。

这有助于激发出灵感。

燕京的六月份,温度逐渐升高。

6月15日,周五。

刚参加完英语四级考试的徐铭,中午吃完饭再次来到郑以中教授的办公室。

两人就权重筛法和可优化的方向进行讨论。

交流一个多小时后,郑以中脸上笑容越发的盛,甚至亲自用珍藏的好茶叶泡了壶茶。

“来小徐。”

“尝尝我泡的茶味道如何?”

办公室沙发上,郑以中把一杯红茶递给徐铭,在其接过后不忘仔细介绍起来。

“这茶可还是先前咱们燕大校长送的,为了能收你当我的研究生还被老张拿走不少,你要是喜欢喝等下临走我给你装上一些。”

尽管如今徐铭已经是张鲁平的学生,但郑以中丝毫没有把徐铭当外人。

尤其经过这几次在数论筛法上的探讨交流,他对徐铭可以说愈发的满意起来。

同时非常期待,徐铭能在数学领域走到哪一步。

所以是不是导师反倒显得不重要。

说实话徐铭没怎么喝过茶,更不知道如何去鉴别茶叶的好坏。

接过茶杯放到嘴边抿上一口吐出两字。

“好茶。”

郑以中看到这幕自是明白,脸上依旧堆着笑容开口和徐铭说话。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喜欢喝茶,等到了我这个年龄估计就该主动研究了。”

徐铭表情闪过尴尬未接话。

而下秒郑以中未作停顿又继续往下说,将杯中的茶喝完后抛出一个新问题。

“马上就是暑假了,你打算怎么安排?”

将郑以中的询问听进耳中,徐铭虽不知道对方突然关心起暑假时间的原因,稍微思索后如实讲出自己的规划。

“应该会留在学校吧,我想尽快完成筛法优化,然后进行实验撰写论文。”

没错。

大学暑假这么多天,若选择回家的话,那可太浪费。

况且如今父母忙着店里的生意,也确实不需要他暑假跑回家来回奔波折腾。

还有就是毕业论文从确定选题到现在,可以说也过去了不短的时间,既然逐渐有明确清晰的思路方法,那肯定要趁机早日把毕业论文完成。

届时也好参加院里的答辩,正式成为研究生。

郑以中对徐铭的回答显得非常满意,点点头接过话茬又继续说。

“如果你暑假留校学习的话,那帮我个忙吧。”

“郑教授请讲。”

徐铭坐正身体没有任何迟疑脱口给出肯定回答。

这些天他从郑以中那里学到不少筛法理念,有些还是源自陈景润院士的权重筛法,对他尝试结合解析数论优化筛法有着不小帮助。

可以说缩短了推导理论的周期。

现在郑以中主动提出有事想让他帮忙,那肯定没什么好说的。

只要处于力所能及范围内就行。

“放心。”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不会影响你的论文进度。”

郑以中先解释这么一句,然后也没卖关子,立刻讲出具体的情况。

“是这样的。”

“九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院里从挑战杯优胜一等奖队伍中,挑出了三支当做咱们燕大官方小组去报名参加竞赛。”

“暑假会开设一个关于建模竞赛的短期培训课程。”

“你来给我当助教上课吧。”

徐铭把郑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后,心里面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他自然知道每年,燕大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都是从数院挑战杯获奖的队伍中挑选,且还会专门进行集中培训。

确保官方队伍能在竞赛中取得成绩。

但他着实没想到,郑教授会让他当助教,去给院里的官方参赛小组上数学建模课。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连忙开口讲出自己的担忧。

“郑教授。”

“我并没有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去给大家上建模课是不是不太妥当?”

没办法。

能被学校选中,作为官方队伍参加高教社杯,其小组成员都有着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

甚至成绩称得上出色。

他连数院的挑战杯都没有参加过,确实不适合去当助教讲建模课。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